一
《我不是藥神》上映以后,好評如潮,很多人說,中國終于有那么一部片子,敢觸達現實禁區。
影片的男主角程勇本來經營著一家沒什么“逑用”的印度保健品店,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
程勇生意慘淡,交不起房租;父親急需一筆高額手術費,不然隨時有可能命喪黃泉;婚姻破裂,妻子還想帶著唯一的兒子出國,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兒子。
就在這種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自命難保的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出現了。
呂受益身為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必須服用4萬塊一瓶的“天價”格列寧續命。可對于很多像呂受益這樣的普通患者而言,根本服用不起這么昂貴的藥,結果就只能是傾家蕩產后默默等死。
在現實的逼迫下,呂受益發現了印度的冒牌格列寧,有著和正牌同等的藥效,而價格僅是瑞士格列寧的二十分之一。于是他找到程勇,拜托他代購印度格列寧。
對于程勇來說,代購印度格列寧,不僅能解決自己的經濟危機,同時還會給成千上百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可是,印度的這種仿制低價藥,不符合我國的《藥品管理法》,程勇顯然是會觸犯到銷售假藥罪。
而這種罪的最高量刑,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如果你是程勇,你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二
這讓我想起哲學上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電車難題。
五個人同時被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壓到他們。事情唯一的轉機是,你可以選擇拉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問題就在于另一條軌道上,也被綁了一個人。
這個時候,你應不應該拉桿,為了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
對此,道德主義和功利主義一直都持著不同的看法。而歸根結底,都是對生命價值的判斷。
關于這個話題,范湉湉在奇葩說當中說過一個讓我特別有感觸的故事。
石油泄漏以后,有個女孩兒每天都去救海鷗。女孩兒的爸爸就說,你去救什么,根本來不及救的,每天那么多人死。女孩兒舉起手上的海鷗對著大家說,對它來說是有意義的。
如果是冒著違法犯罪的風險,讓更多的病人活下去是不是真的有意義?
也許程勇就是救海鷗的那個女孩兒,對程勇“救助”的每一個患者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因為每一個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人,都想用力地活下去。
即便是在另一條軌道上的那一個人,也想活下去。
三
對程勇來說,擁有足夠的錢去對抗生活,就是活下去。
對患者來說,負擔得起續命的藥,就是活下去。
于是,同樣有著”活下去“這一目標的五個人,組成了一個走私印度格列寧的團隊。
程勇是老板,呂受益和黃毛小子彭浩負責搬運,獨自撫養白血病女兒的劉思慧負責牽線,虔誠的基督徒劉牧師負責翻譯。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程勇越來越富有的同時也成了萬千患者信仰的藥神。
可販售假藥終有東窗事發的一天,假藥嚴重侵犯了正版藥的利益,警方對此立案,打擊假藥團伙勢在必得。
程勇為了明哲保身,解散了販藥團隊,把印度格列寧的代理權轉讓給張長林。
本來設想著自己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病人的藥也不會斷,是最理想的結果。只是沒想到,一年之后,張長林跑路,斷了藥,吃不起的病人只能等死,甚至很多人都已經不在了。
那個曾經看著剛剛出生的兒子,瞬間就不再想死的老呂,那個還想過要看著兒子長大叫他爸爸,甚至還能生個孫子給他抱的老呂,終于在殘酷的現實中,沉默地走向了死亡。
活下去這樣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愿望,在貧窮面前,變得奢侈而遙不可及。
透過病人絕望的眼神,程勇決定復出,用出廠價500元的價格給患者供藥。
假藥再次的泛濫于眾,警方加強了打擊。
而當曹斌大面積得拘留了假藥持有患者的時候,一個老太太顫抖著說出了心聲:領導,求你一件事。求求你們別再查了。這藥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嗎?我得病三年,正版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這便宜藥才賣500,能救命……藥販子根本不賺錢哪,誰家還能沒有個病人,你就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當法律和情感產生沖突的時候,試問有多少人能夠理智應對?
身經百戰的曹警官,也已經快要失去了追查下去的勇氣。
他也曾在匯報上級的時候為此求過情:這不是假藥,藥效相同,價格卻只有正版的八分之一。
只是法用于大于情,法律面前又有何私情可循。
是不是走私?
是。
進沒進醫療手冊?
沒有。
那還不是假藥?
這時候影片就走向了另一個高潮。
當警方追查到假藥運輸現場的時候,那個知道自己得了病就離家的少年彭浩,就像當時頂著被抓的風險,偷藥給其他病友吃那樣,義無反顧地替程勇頂罪,卻不幸命喪于車輪之下。
彭浩剃了頭,買了車票,如果還活著,他是要回家的。
程勇大概對生命有了更新層次的認識,他才那樣歇斯底里地對著曹斌咆哮:他才只有20歲,想活著有錯嗎?
這個世間,總有人擠破頭、流著血想活著,可是命運能回饋的,只有重重一擊,因為很多人,連茍且活著的資格都沒有。
四
影片最后審判的時候,程勇沒有說過任何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他唯獨說的是:他們吃不起天價的進口藥,他們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后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吧,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慢慢變好。
知道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之后,我就去了解了2012年的“陸勇事件”。
和影片中的程勇不同,陸勇也是個慢粒白血病的患者。
為了爭取自己和無數和自己一樣患者的權益,他不惜走上代購假藥的路。最終也因為300多名的病友聯名呼吁之后,檢方最終撤訴,陸勇被無罪釋放。
轟動一時的“陸勇事件”的確推動了我國的醫療改革,格列寧這種天價進口藥也已經被納入了很多省市的醫保里。從2002年到2018年,慢粒白血病的存活率已經是30%提高至85%。
我想,這就是國家在慢慢變得更好的最好證明。
即使無法真正醫治“窮病”,也讓窮人有了更多的保障。
《我不是藥神》就是在告訴所有人,即使你是個窮人、是個病人,也應該被生活好好善待,也應該被賦予活下去的勇氣,也應該有他自己的生命價值。
因為,無論如何,你都值得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