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項目開始研究或者設計的前期,獲取地形圖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經常需要采購項目區域的地形圖。采購項目區域的哪些地形圖,這就直接牽涉到地形圖的分幅編號,需要通過經緯度獲取圖幅編號或進行各種圖幅編號轉換。
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圖,需要將大面積的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進行統一的分幅和編號。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方法多次改變,情況復雜。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舊的編號方法不便于計算機統計與排序,在1992年以后,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完全擺脫了原來的分幅與編號方法的束縛,開始實施直接在1:100萬圖幅基礎上進行分幅、按行列式編號的全新方案。故此之后的分幅與編號方法稱為新的分幅與編號方法,而1992年以前的分幅與編號方法統稱為舊的分幅與編號方法。
1、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我國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采用國際1:100萬地圖分幅標準。每幅1:100萬地形圖范圍是經差6°、緯差4°;緯度60°~76°之間為經差12°、緯差4°;緯度76°~88°之間為經差24°、緯差4°(在我國范圍內沒有緯度60°以上的需要合幅的圖幅)。
從赤道起算,每緯差4°為一行,至南、北緯88°各分為22行,依次用大寫拉丁字母(字符碼)A、B、……V表示其相應行號。行號前分別冠以N和S,區別北半球和南半球(我國地處北半球,編號前的N全部省略)。從180°經線起算,自西向東每經差6°為一列,全球分為60列,依次用阿拉伯數字(數字碼)1、2、……60表示其相應列號。行號、列號組合即為該圖幅的編號。例如,北京某地為東經116°24′20″,北緯39°56′30″,則所在的1:100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編號為J-50。
2、1:100萬地形圖以下舊分幅與編號方法
1992年以前,1:50萬、1:25萬和1:10萬地形圖的分幅在1:100萬地形圖的基礎上進行。
按經差3°、緯差2°分成4幅1:50萬地形圖,編為A、B、C、D,如J-50-A;
按經差1°30′、緯差1°分成16幅1:25萬地形圖,編為[1]、[2]、……[16],如J-50-[1];
按經差30′、緯差20′分成144幅1:10萬地形圖,編為1、2、……144,如J-50-1。
1:5萬、1:2.5萬和1:1萬地形圖的分幅在1:10萬地形圖的基礎上進行。
在1:10萬圖的基礎上,按經差15′、緯差10′分成4幅1:5萬地形圖,編為A、B、C、D,如J-50-1-A。
1:5萬圖的基礎上,按經差7′30″、緯差5′分成4幅1:2.5萬,編為1、2、3、4,如J-50-1-A-1。
1:10萬圖的基礎上,按經差3′45″、緯差2′30″分成64幅1:1萬地形圖,編為(1)、(2)、……(64),如J-50-1-(1)。
3、1:100萬地形圖以下新分幅與編號方法
1992年以后,1:500000~1:5000地形圖的編號均以1:100萬地形圖編號為基礎,采用行列編號方法。1:500000~1:5000地形圖的圖號均由其所在的1:100萬地形圖的圖號、比例尺代碼和各圖幅的行列號共十位碼組成。具體如下:第一位為1:100萬地形圖圖幅行號(字符碼),第二、三位為1:100萬地形圖圖幅列號(數字碼),第四位為比例尺代碼,第五、六、七為圖幅行號(數字碼),第八、九、十位為圖幅列號(數字碼),如J50B001002。
1:500000~1:10000地形圖的行、列編號是將1:100萬地形圖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圖的經差和緯差劃分為若干行和列,橫行從上至下、縱列從左至右按順序分別用三位阿拉伯數字(數字碼)表示,不足三位者前面補零。
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1:25000、1:10000地形圖的比例尺代碼分別為B、C、D、E、F、G。
我將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地形圖圖號轉換編制了一個Excel工作簿,開發了VBA小工具來解決地形圖圖號轉換問題,可以實現1:1萬、1:5萬、和1:10萬新老圖號的相互轉換,以及根據經緯度轉新1:1萬地形圖圖號。如可以從谷歌地球上直接讀取需要購買地點經度和緯度,通過Excel工具可以直接計算新1:1萬地形圖圖號。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自己查閱《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2012)附錄B來計算圖幅編號。
順帶說一下,對于更老的1:1萬地形圖圖號,如I-49-46-丙-1-(2),給我也可以轉換為最新的1:1萬地形圖圖號。有需要的可以簡信給我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