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是由日本的矢島美由希寫的,整體感覺淺顯易懂,案列豐富,初學者入門不錯的選擇。
文章首先的就用一個思維導圖介紹了自己。他不但做思維導圖培訓,以前是做育兒支持,還做教練式培訓。很難想象一個做育兒支持的人學習了的思維導圖后,最后成了一個如此有名的思維導圖的講師??磥砣松碾H遇都是在不斷變化,不可預(yù)測。誰能無法預(yù)測我們會遇到誰,發(fā)生什么事,我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做好當下,能抓住什么就抓住。
看完這本書,我會覺得我也能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并非想象的多么高大上,多么難。雖然作者列了很多的原則,基礎(chǔ)方法。但是作者最后也說了,最重要的是表達的思想,沒必要為了畫的精美而導致自己不敢下筆,影響表達中心意思。只要要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以這個理念來說,每個人都能畫思維導圖。
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來說,作者開篇首先介紹了什么叫思維導圖。他覺得思維導圖有很多的作用,它是一種終極溝通的工具。
接著舉例說明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用到思維導圖的實例,分別從三個領(lǐng)域介紹了思維導圖的作用,并用案例說明。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介紹了在緊急情況下用思維導圖讓自己冷靜;在需要采購的時候,用思維導圖列購物清單;在回顧總結(jié)自己的時候可以用思維導圖,還可以用思維導圖開家庭會議,制作家庭旅行計劃制作暑假計劃等。
第二部分思維導圖在學習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作者舉例孩子們學會畫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來寫作文,用思維導圖來學習漢字,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課前復習。劉老師把思維導圖引進課堂,對孩子們的教學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第三篇講的是,思維導圖在職場中的應(yīng)用??梢杂盟季S導圖做手帳,搜集信息,解決突發(fā)事件,做講座筆記,做演講筆記,總結(jié)發(fā)言,調(diào)整工作內(nèi)容,做計劃,規(guī)劃未來。
從作者舉例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很多領(lǐng)域都可以應(yīng)用到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謂無處不在。也告訴了我們,思維導圖使用的門檻很低,人人都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孩子都能學會,你還怕自己學不會嗎?
通過這些案例當中,作者也闡述了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
思維導圖有利于結(jié)構(gòu)層次化條理化。如果你不能對這個書對這件事情理解得透徹的話,你是很難用思維導圖表達它的內(nèi)在邏輯層次,畫思維導圖,有利于去深刻地理解內(nèi)容。
畫思維導圖有利于溝通。它會努力把繪制者方方面面的觀點展現(xiàn)出來,而不只是單一的觀點;同樣多個人在一起做思維導圖,有利于把每個人的觀點展現(xiàn)出來,大家看到彼此所做的事情,彼此的觀點,從而更充分的了解彼此,減少了溝通障礙和誤解。
思維導圖還有利于去促進你向內(nèi)更深層的思考。啟發(fā)你不斷的往下延伸。啟發(fā)你考慮到,自己有可能沒有想到的地方。當你畫下一條主支時你就想會分支你要畫什么;當你想到這一方面的時候,你就想有沒有其他主支?那個地方空白多,你就會想多添加主支進去;主支下面又可以分很多分支,它會不斷地促使你去挖掘更深層的思維。
比如說孩子參加完運動會,卻寫你出一篇運動會的文章,當你用思維導圖幫他梳理一天運動會發(fā)生的事,并排好順序后,把這一些系列事件串聯(lián)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了,孩子再也不會覺得無東西可寫,不知道怎么寫了。
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是在結(jié)尾處作者矢島美由希將思維導圖可以幫助認識自己種,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分析自己的“雷區(qū)”。當別人說他:“會長胖的”“你真能吃啊,他心理總會不舒服。因為這個問題總會重復出現(xiàn),有一次他就試著用思維導圖去分析聽到這句話自己為什么會不舒服的原因。剛開始他寫下“胖”這個關(guān)鍵詞,然后延伸到育兒所和低年級,這個時段是他最胖的時候。原因是什么呢?他再往下分析,是因為寄居在祖父母家里,總怕他吃不飽,逼他吃下不喜歡吃的東西。后來作者又想到分支——雙職工,父母工作都很忙,要下班才接他回去;下面又延伸出忙碌、嚴格、補償。補償后延伸出練習和未知,就是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而未知作者分析出父母對他很嚴格,但卻在食物上很特別,只要他沒吃過的東西,他們就會買來給他嘗嘗。這次唯一一處讓他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地方。所以雷區(qū)就在這里,當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時,被別人說“會長胖的”,會讓他覺得自己被否定了,自己本身食欲并非夸張,還要遭到否定,就像父母對他唯一的疼愛被否定了一樣,這是讓他不爽的根本原因。
這個例子給我印象很深刻,原本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會長胖的”,讓作者覺得心里不舒服,卻能通過思維導圖,追根溯源找到自己不舒服的根源是在童年,在原生家庭。由此可見,這個工具,確實可以幫助人認識自己,深入去挖掘深層原因。
思維導圖還有利于讓人冷靜,統(tǒng)觀全局。在危機關(guān)頭,在地震的時候,在緊急關(guān)頭,用圖把所有的事情畫出來畫清楚,有利于讓大家情緒穩(wěn)定,同時也以免緊急情況因緊張而有所遺漏。
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中,還重點講了思維導圖的七條規(guī)則。分別是:要找怎樣的紙張;中心圖像要怎么畫;顏色要五顏六色;分支要性感曲線;語言是一條分支一個詞,層次化,TEFCAS(嘗試行動反饋檢查調(diào)整成功)。
作者雖然講了這么多原則,但是他有一個觀點,所有的東西都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預(yù)期目標,就是好的思維導圖。未必要事事遵守原則的,在自己理解的基礎(chǔ)上,去調(diào)整原則,只要是有利于表達自己中心思想就行。
最重要的是,他說了畫畫的技巧不是最重要,畫的美不美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表達自己。要不然為了畫的美而讓自己畫不出來,那就得不償失本木倒置。
同樣,思維導圖是很有利于建立層次感,但是不要為了純粹的層次感,而讓自己不敢去畫。
因為看到作者矢島美由希在的書中,反復提到類似的觀點——最重要是表達想法,擴展思維,而非形式,有這樣的思維,所以讓我覺得思維導圖并不是多么神奇,多么高不可攀的工具,他容易到每個人都可以去畫。這種“小型思維導圖”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列個清單出去吃飯,全家人一起畫旅游計劃,畫出購物清單……
看完《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整本書,會讓人覺得思維導圖是愉快的,是輕松的,沒有晦澀難懂,沒有艱深的專業(yè)詞匯,只會讓人想感嘆:So easy ,我也會畫思維導圖啦!他打消了我們學習的恐懼,用最簡單的方法教會了我們?nèi)绾问褂靡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所謂大道至簡,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用學到到這個工具讓生活變得更有條理更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