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楊端和將軍年紀不大,卻是老成持重。呂不韋與之閑聊幾句,便覺出了楊將軍實在是文韜武略兼而有之。呂不韋一時感覺有點失落。便與楊端和合了兵符,命他整裝,出兵伐魏。
回到相府,呂不韋悶悶不樂。好久沒有帶兵打仗了,髀肉復生,尤其是把嫪毐獻給太后之后,自己的身體竟胖了許多,小肚子也鼓起來了。他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哭笑了笑。
數日之后,呂不韋正在看當月的賬目。自從做了相國,呂不韋就把賬目交給了那位很小就跟自己的伙計呂福。所有相府的來往賬目,全是這位賬房呂福總管,每月交給呂不韋過目。于今,金錢對呂不韋來說,只是個數字。呂不韋常想,十倍百倍之利,千倍萬倍之利,再多的錢財又有什么用呢?錢是好東西,權利更可愛!
這時,有門客飛馬來報,說楊端和將軍帥秦軍出函谷關后,大敗魏軍,占領了衍氏(鄭州北)。
這是個好消息,要不要去跟嬴政通報一聲?忽然想起來那次在王宮里,呂不韋要告訴楚王羋完死了,春申君也死了的消息,嬴政竟氣急敗壞打斷了他的話。這本來是好消息嘛,幼主當政,國相又死了,楚國還不是垂手可得?他為何又不喜歡聽?這里面必有緣故。
他想起最近來了一位門客李斯,是楚國人,好像從前就是春申君的門客。他讓人把李斯找來,問他楚國是怎么一回事,春申君是怎么死的?
李斯說,羋完死的那一天,國舅李園伏兵將春申君也殺了。呂不韋說,這我知道,到底里面又有什么隱情?李斯期期艾艾,似有難言之隱。呂不韋笑笑,說不論有何隱情,也不用忌諱,盡管說來。李斯這才把春申君被殺的內情說了。
09
李斯曾就學于荀況,熟習服事帝王之學,因此先到春申君處,想伺機進身楚王。但在春申君門下,李斯觀察了好久,覺得楚王不足以成大事,就準備離開楚國。李斯有位朋友叫朱英,也是春申君門客,但級別較高,曾經勸諫楚國遷都至郢 。突然有一天,朱英悄悄把他叫到跟前,說,此處將有無望之災,咱們還是逃命吧。李斯問朱英何故?朱英說,等離開此地,我與你慢慢道來。
二人逃離壽陵(郢)后,朱英將春申君的事講給李斯聽。
原來楚王羋完曾在秦國做過質子,其門客黃歇在秦國陪侍羋完左右。羋完一直沒有兒子,黃歇非常焦急,找了好多大屁股粗腰能生兒子的女子獻給羋完,也是沒轍。
頃襄王死后,黃歇設法將羋完送回國,擊敗競爭者,做了繼承人。羋完也將平民出身的黃歇封為春申君,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客居楚國的趙人李園,有個妹妹叫李嫣,生得齒白唇紅、美艷動人。李園就想把妹妹獻給羋完,以此而求富貴。后來聽說羋完沒生育能力,就把這事放下了。母以子貴,不能生孩子,女人僅憑漂亮得來的愛寵是不持久的。
后來李園就想到了春申君。乃求為其門客,又吊了個詭,把妹妹嫁給了黃歇。
哪成想這個李園下了一步大棋。李嫣懷孕后,李園便向妹妹李嫣面授機宜。
晚上,黃歇李嫣同床共枕之際,李嫣忽然嚶嚶啼哭。黃歇忙問緣故,李嫣哭著說到:夫君相楚二十多年了,雖得楚王寵信,誼同兄弟。但楚王至今無子,一旦楚王百年之后,就只能是兄死弟繼了。新王繼位,各有親疏,夫君憑什么能長保富貴呢?不僅如此,夫君為相,對楚王兄弟們多有得罪之處。一旦他們得勢,夫君可就大禍臨頭了。黃歇一聽,確實如此。但還是安慰李嫣說,夫人不必擔憂,車到山前必有路,為夫自會轉圜。李嫣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夫君何不想一個萬全之策?黃歇說,一時也想不出這萬全之策。李嫣便說,奴家倒有一策,就是不好出口。黃歇說,夫人盡管說。李嫣就說,奴家來君家不久,如今有孕,而外人尚未得知。以夫君之位,以奴家之姿色,將奴家進獻給楚王,要說得楚王之寵幸,當不是難事。倘奴家有幸生個男孩,那便是太子,等于說是夫君的兒子做了楚王,夫君等于是得到了整個楚國。夫君想想,兒子作國王,與身陷不測之禍,哪個好些呢?
黃歇聽了,連聲稱妙,又說只是舍不下夫人。李嫣說,奴家也舍不下夫君。話又說回來,楚王多病,怕是不能長久了。等楚王一死,兒子繼位,咱還是夫妻。如此如此,李嫣又是哭又是笑,黃歇哄了一晚上,遂拿定了主意。
10
楚王羋完納趙女李嫣為妻。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楚王名之羋悍,立為太子。李園也得到了楚王的寵信。
黃歇新娶了夫人。有時候到宮里,偶爾也有機會跟李嫣密會,只是二人都沒了激情,敷衍了事,后來就漸漸淡了。羋完為羋悍請了老師。羋悍平日里與舅舅李園很親密,黃歇倒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他。
不覺就過了多年。一日,門客朱英求見,提醒要提防李園。他說,“世有無望之福,亦有無望之禍。今君處于無望之世,侍奉無望之主,安可以無無望之人乎?說李園陰養死士,一旦楚王不測,李園必定會殺君以滅口。到時候朱英會安排人提早反制,殺死李園。春申君說,李園乃文弱之人,絕不至于此,君太過慮了。謝絕了朱英的好意。
朱英預感到了危險,見春申君不聽諫言,只好帶著李斯逃離了楚國。
李斯講到這里,說,后來的事侯爺都知道了。呂不韋說,原來是這樣。
那一日,羋完一命嗚呼,李園料想黃歇必定會盡快趕到宮里扶立新君,便埋伏下死士。黃歇急急趕到楚宮,剛走近門口,聽見李嫣在嚶嚶哭泣。
黃歇一步邁進宮里,沒等看清宮里的情況,只見刀光一閃,自己的腦袋便離開了脖頸。黃歇喊出了羋悍二字,身子還僵立在那里,腦袋卻跌落在地…
李園閃出來,喊到黃歇謀反,已尊王命殺之!王命以太子繼承大統!遂扶羋悍為新楚王。
呂不韋一下子就明白了,嬴政為什么不喜歡聽楚國的破事。秦國的事多么像楚國的事的翻版!原來這位春申君的故事,與自己還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黃歇做事不密,終致喪命。得虧自己早早與太后做了了斷。
呂不韋就問李斯,你覺得春申君何以身敗?
李斯說,戰國四公子者,不過如此。春申君出身平民,一旦平地青云,則視權利為神物。前次合縱眾諸侯國抗秦,未至函谷關而兵敗。楚王以此疏離春申君。春申君為再回權力頂峰,無所不用其極。楚王無子,春申君千方百計為其搜羅國中女子,就是為了重新獲得楚王信任。如此仍不成功,在李園慫恿下,乃出此下策。這就有點昏聵了。又識人不明,太信任李園,不聽諫言,以致如此。
呂不韋點點頭,說有道理。又問,聽說你從荀卿那里學得帝王之學,不妨略說一二我聽。李斯沉吟一會兒,又對著呂不韋深深地做了個揖,說,今秦王欲得天下,萬乘爭時,游者主政,諸侯之士當得時無怠。所謂詬辱無大于卑賤,悲苦莫大于窮困。然庸人常失其機。成大功者,在因人之瑕而忍滅之。過去秦穆公稱霸,而終未兼并六國?何也?諸侯尚眾,周德未衰,是故五霸相繼興起,尊崇周室。秦孝公之后,周室衰微,諸侯開始兼并,關東成為六國之局面。而秦國乘戰勝之威役使六國,至今已歷六世。現今諸侯臣服秦國,猶如郡縣,而秦王掃滅六國,成就帝業,如掃除灰塵一般,因此當盡快進行。倘再懈怠,等諸侯因明主而復興,再行合縱,則賢明如黃帝者,也不能兼并天下了。
呂不韋聽了,拍手叫好。說,你下去稍作修飾,我帶你去見秦王。
呂不韋自語道,春申君可憐!兒子做了楚王,自己卻做了鬼!拿手在脖頸處比劃了一下,一顆好頭顱!現在呢,去宮里看看我的做了秦王的兒子!
11
兩架馬車,載著呂不韋與李斯,自咸陽王宮出來,朝自家府邸飛奔。李斯因呂不韋的引薦,見到了秦王,一番答對,李斯獻上兼并天下之計,很得嬴政賞識,遂以為客卿。
路邊,有人在打架,人很多,罵聲喧嘩。呂不韋掀開廂簾看了看,像是兩家貴族的門客在爭吵,各不相讓。呂不韋并不關心,讓車夫駕車饒過。
自是,李斯成了呂不韋的上賓,日夕論政答對。
12
風云突變。
咸陽街上風傳嬴政要治嫪毐的欺君之罪了。說嬴政已經傳廷尉入宮,面授機宜,調查嫪毐欺君罔上之罪。起因就是前幾日的一場爭吵。原來是嬴政的左右侍從與嫪毐門客因爭搶行路,在街上爭起來,兩下里互罵相爭,一邊說自己的主人是秦王,一邊說,秦王算什么,自己的主人是秦王母親的丈夫,現在是太后執政。一邊說,胡說,嫪毐是個太監,就不算個人。一邊說,什么太監,假的,我家主人的家伙,能挑起車輪子轉半天,趙太后喜歡著呢……如此如此,把大秦國的臉都丟到全咸陽城了。
作死!呂不韋聽了,既惱怒又興奮。惱的是嫪毐太囂張,門客們也是狗仗人勢。興奮的是,你趙姬自有了嫪毐,也就不拿我呂不韋當回事了,等我兒子除了嫪毐,看你咋辦?
13
咸陽城里,陰云低垂。像是要下雨的樣子。一絲風兒也沒有,雖說是秋后了,仍是悶熱。
李斯一大早就被叫進宮了。呂不韋這會兒特別想找個人說話。就盼著他快回來,又可以問問嬴政的事。但等到將近中午,李斯也沒有回來。
大街上很亂,喊殺聲震天,不知外邊出了什么亂子。呂不韋叫門客們做好警戒,弄明白外邊發生了什么事。自己干脆進了書房,把門窗都關了,點起蠟燭,看起書來。
好久,才有門客來報。原來是嫪毐矯詔發兵,攻打蘄年宮。嬴政已命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亂。
門客話音剛落,即有宮使攜來虎符,傳王命率士卒勘亂。
呂不韋即傳令整裝出發,勘平嫪毐之亂,凡斬嫪毐頭者,賞百金!
叛亂很快就平定了。嫪毐被活捉,下到廷尉之獄,招供了一切。并且把呂不韋也牽連了出來。
九月,秦王嬴政滅了嫪毐三族,其黨羽皆滅族,舍人罪輕者發配到了蜀地,共四千余家。又遷趙太后于雍地的萯陽宮,還把嫪毐跟太后生的兩個兒子都殺了。呂不韋聽說后,暗嘆嬴政之處事果斷、為人歹毒。又想,自己起碼是嬴政的親生父親,又悉心輔佐了這么多年,應該不會威迫太甚。
果然,此后的日子又太平了。嬴政頗招了幾次呂相進宮,議論出兵攻伐六國之事。
這期間有個齊國人茅焦,來到秦國勸諫秦王嬴政把趙太后請回秦宮。此前勸說秦王請回太后的說客二十多人都被秦王殺了,這次親王不但沒有殺茅焦,還拜為上卿,親自把趙太后迎回了咸陽王宮,母子如初。
呂不韋為秦王的孝心感動著。正想去宮里祝賀,還未出門,卻遇到了秦王的特使,帶著親王的口信說,呂相年高,不敢再以國事相煩,請呂相前往封國河南,安享晚年。等秦王兼并六國之日,親來看望呂相。
14
呂不韋在河南,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各諸侯國使者,凡來秦國者,必先往河南,請見文信侯,帶來各國寶物,詢問文信侯對天下大勢看法,又希望能與秦國連橫,諸如此類,然后再去咸陽。來河南的路上,真的是絡繹不絕,熙熙攘攘。
這天,呂不韋收到了嬴政的一封信。呂不韋很興奮,還沒展開竹簡之前,他猜想著新的內容。“仲父”,開頭一定是這兩個字。這個稱呼,呂不韋很久都沒聽到了。自從您離開咸陽,每有國事,遲疑不決之時,我益思仲父。仲父有功于秦,有恩于我,我何嘗忘乎?呂不韋的手開始顫抖起來,眼里竟噙著淚花。他解開了束簡的韋編,展開竹簡,卻見那竹簡上分明寫道:君何功于秦?秦國封君于河南,食邑十萬戶。君何親于秦,竟號稱仲父?書到之日,請君與家屬遷到蜀地居住吧!呂不韋搓了搓眼,再看一遍,還是這幾行字。我何功于秦?何親于秦?異人……趙姬……政兒!……嬴政……哈哈哈哈……呂不韋突然狂笑起來。
半日,他才清醒過來,跟幾個門客交代了一番。找出一個瓷瓶兒,倒滿了杯子,又是一陣狂笑,看看杯中之物,舉起來一飲而盡,將杯子摔在地上,喊道:六國畢,四海一。秦王帝,仲父死……嬴政,我死在你的手里,也算死得其所了。李斯是個賢者,好好用……哈哈……春申君,等著我……
那是一杯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