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瑞典的首都,斯特哥爾摩的物價水平在每個方面都不算便宜,對于平均月收入兩萬左右的瑞典人來說,外出吃飯也是一種奢侈。校園里,許多同學都是帶著早早做好的午飯,在就餐區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就開吃了。就我所在的斯特哥爾摩大學來說,校園里有兩三家餐廳,每餐的費用都在65kr以上,當然舍不得常吃了;還有許多的Cafa散落在教學樓各處,有一些蛋糕甜點便當,吃飽也得60kr起;另外則還有一些便利店,7-Eleven, Pressbyr?n是最常見的兩家,提供蔬菜沙拉、熱狗之類的食物。
正因為此,經歷了一周要不就是沒吃飽,要不就是又貴又吃不順心的體驗后,我們也開始自己買菜做飯。本著貨比三家的原則,我們把周邊一圈的幾家大超市Hemk?p, Lidl, Coop, ICA, Willy都逛了一圈,好幾家已經去過多次,總結出了省錢秘法:越大的超市越便宜,常有限時打折商品,Lidl的肉類最便宜,Hemk?p蔬菜牛奶好...
乍一看,我就像個經驗豐富的主婦,不過我們剛開始買菜的時候真是一頭霧水。且不說所有的商品標簽都是瑞典語,食材本身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下面我就用配圖的方式介紹下瑞典超市主要有些什么。
奶酪在每家超市都要占據好幾個冷柜,我常站在旁邊盯著各種品質的奶酪看,直流口水,但想想幾百一公斤的價格又只好作罷。在國內普通超市幾乎買不到奶酪,但這真是一種特別特別有用且好吃的食材,做意面、烤土豆、做湯、配面包,奶酪賦予了食材濃厚又鮮香的滋味,我簡直恨不能哪哪都放點。
這里的主食鮮有大米,更多的是土豆、意面,或一種并不怎么好吃的北非小米。作為當地唯一能產的主食,土豆的價格倒還比較低廉,且品種繁多:標明Fast的是主要用來做土豆泥的土豆(易熟易爛),特大土豆可以整只放入烤箱,還有甚至是帶味道的土豆(想想吃土豆還能吃到肉的味道...怎么覺得哪里有點不對⊙﹏⊙‖∣)。意面也算非常便宜,有時打折能花5kr買到一大包,下面圖中的3包35kr,算正常價位吧。
mj?lk是瑞典語的“牛奶”,除去品牌區別,基本上就分為低脂(0.5%)、中脂(1.5%)、正常脂(或高脂,3%)三種。瑞典人本著“Not too much, not too less”的人生態度,處處奉行中庸之道(咦-_-!),買牛奶大多會選擇1.5%的。好吧,我也入鄉隨俗,盡管奶味淡了一點,但還是新鮮健康的嘛。
肉類也都是按部位切好冷藏保鮮的,看了看價格,只能吃得起三文魚了...(開個玩笑,三文魚相對國內便宜不少,不過也不能說便宜),其它那些冷藏的雞肉、培根也是我們主要的肉類食材,牛肉和豬肉就不怎么買了(真的比較貴)。
蔬菜也都是冷柜里的,天哪!當然,還是有一些新鮮的蔬菜的,比如西蘭花、生菜之類的,但如果一定要吃青菜,那真是要哭了,100多元一公斤吶。
這里還真沒買到過國內那種又香又軟的吐司,都是出了名的硬。真是奇怪歪果仁是怎樣天天咽下如此干澀堅硬的面包的。(也許是我還沒找到好吃的?)
蔬菜便當,可自由選擇,最后稱重付費。奇怪的是,只要挑選得當,比自己單買蔬菜反而便宜。于是乎我們也常常去7-Eleven吃類似這樣的蔬菜沙拉搭配一些主食當晚餐。
買好菜咯,買單!咦,都是自助買單?一件一件掃碼,咋還是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ps. 我和同學合租的Studio, 總面積大概27-30平米,床是上下鋪,但是有這么一個高大上的廚房,且廚房用具一應俱全,真是大大激發起我做菜的欲望。
ps. 附一張帶到學校的中飯,意面+土豆泥+豌豆,有點過于豐盛了,看著周圍的同學們吃著面包+咖啡,我是不是吃的太多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