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編輯:楓葉豐澤
【編輯薦語】: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熱愛文字之人,但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什么才是對文字的真正熱愛?本文作者在閱讀經典作品的收獲與快餐文化的誘惑間,徘徊沉思,然后得出一個明智的結論:讀書寫文是一種修行。是的,一個真正熱愛文字的人,絕不會被利益所誘惑,因為為了利益而書寫的文章,哪怕再華麗,再煽情,再有市場,它也絕不可能深入讀者之心。而文章書寫者所能獲得的,也僅僅就是那微不足道的所謂收益罷了。但失去的,卻是那份難能可貴的對文字的敬畏以及寧靜致遠的意境。作者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對比恰當,說理有據,耐人尋味。楓葉豐澤分享并推薦好文。
這是一篇是寫給自己的文,用來提醒自己,警醒自己,也希望能幫助那些“入局”的同路人及時脫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這個“追夢人”又開始心浮氣躁了,內心如同一潭死水突的滾燙沸騰起來,“咕嘟咕嘟”一直滾動不停,沒法靜心讀書,思考創作。在這種情況寫下的文,火候不行。
心不靜,諸事不宜。淺談《論語》中的“正名”過程令我煩躁不安,平淡如水的生活開始一點點紊亂。我沒有東阿王七步作詩的才氣,才疏學淺,又停留在簡村的文海中“流連忘返”,停止讀書的積累進程不說,還妄圖寫下一篇見解獨到的深度好文,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我之前有個習慣,就是每晚給自己兩小時自由時間去分配。柚子呢,就喜歡讀讀書,喝喝茶,很愜意。最近,由于放下經典書本,沉迷于在簡村的文海里開啟快餐式閱讀,放飛自我。網絡閱讀、碎片化閱讀甚至有點娛樂性閱讀的淺閱讀真讓人“舒服”得不得了,小小少年有點固步自封。
同樣地,我也開始關注在意點贊和閱讀量,手機恨不得全天開機,時時回應待命。這心終究還是越飛越遠,自己似乎“忙”起來了,還真是“大忙人”啊!
今晚懶散,泡茶聽歌放松一下。聽著歌,腦子里一下子閃過一位前輩說的話,“不要緊的,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慧見,成長就是這樣的”,忽的出了一身冷汗,我知道我的“心”出問題了,該停下來好好審查一番了。
我承認,在簡村這個自由,開放,和諧的平臺里,自然是臥虎藏龍,能才輩出。作為新手小白,怎么分配時間?去辨別閱讀高質量且有水準的佳作是需要一定的眼光的,小白很容易被“亂花漸欲迷人眼”,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忘乎所以,飄飄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清代文人李漁留下“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凈且停停”的警示對聯一直被我所喜愛。因為這副對聯的啟發,我之前寫過一篇文《好文章離不了“且停停”》,其中有一句:
停,不是止步,而是給自己靜心思考的過程。
到底是少年,“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滋味不好受,內心還是“落灰”,沒有做到“勤拂拭”呢,現在想想我之前的狀態,就像“入魔”一樣瘋狂。
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目錄里第一章就是“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試金石”,這個“苦難”一定是大的嗎?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先生曾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為什么海倫凱勒女士被世界所尊崇?我想正是她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屈服于命運,追求愛和幸福的行為一次次感動了世界人民。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試金石,這段放松懈怠,迷失自我的日子,我就像一個“癮君子”,渾渾噩噩度日,現在想來,真的很可怕,要調理好才能繼續前行。
讀書寫文,就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淺閱讀,放下書本,昏昏噩噩迷失自我,難以達到神秀禪師的詩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有塵埃。”的境界,我到底是愚笨,沒能悟得入門法。
讀書寫文,不能只顧著寫文忘記讀書,沒有功底積累,很難持久輸出。重溫經典,品讀經典,反復咀嚼經典片段,看似超脫生活卻又來源生活。
讀經典,就去感悟經典中作者蘊含或者表達的高尚思想,這些思想富有營養,博大精深,足夠我們一生學習。經典本身也是帶有暗示性的,能夠為讀者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讀經典能增強我們的文學底蘊。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認為品讀揣測經典中蘊含的一些“入世”或者“出世”思想以及領域精華,都是值得我們去學以致用,擇善而從的。
讀書寫作就是修行,兩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修行就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遞進的過程,而修行過程中的“塵”,或者說愚路趣事中提及的“塵”,都需要拂塵除垢,不能懈怠。簡村充滿活力,也充滿誘惑,我們能否守住自我,修得一顆“至簡”之心,只看個人修行領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思考二者緊緊相連,相輔相成。作者去寫文章,用文章去傳達自己的思想,沒有日復一日閱讀輸入,哪來持久寫作輸出呀?快餐式閱讀泛濫成災,需要我們回歸書本,品讀經典,在信息化時代中我們能否有一個空間放下手機,遠離干擾,回歸你的“三味書屋”,“心靈家園”呢?
我最近寫了一些涉及哲學方面的小短文,柚子儲備不太夠了,可能以后這方面的文章會更文減少,該拾遺經典了。撿起近日丟棄的經典書本,柚子該回去了。
因此,我的哲學類的文章可能會少更一些,隨筆讀書筆記類文章可能會多一些,也可能會嘗試去寫其他方面的文章。當然,哲學類文章可能會以故事的形式去寫,類似《笑場》里的“扯經”。畢竟,修行是多樣的,需要我們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
另外,如果各位友友,前輩老師有大作發表,請簡信發文分享給我,讓我能拜讀諸位大作。請您相信,無論留言多少都一定是小小少年是經過深思熟慮留下的,讀文留言分享交流亦是修行,歡迎各位友友,前輩老師們指點!
讀書寫文是一種修行,也是狀態本身。這就像西游“取經”,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可能修得正果。我們就是一個個“唐僧”,“取經”路上不缺誘惑,我們要提醒自己“時時勤拂拭”。
“取經”難,如果能得高人相助,有同道者相伴,肯定極好。可是,每個“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記”,大家明白嗎?凡事種種,如何取舍,如何均衡?我想些許種種就是修行本身,也是值得我們去一直思考的問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