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韓大爺的寫作課快到尾聲了,想跟大家分享些心得體會,前方寫作干貨高能預警。
一、寫作的本質是思維的密度
韓大爺認為,寫好文章第一步,首先是有想法。同樣的一個問題,你能調動你的知識儲備,從微觀、中觀和宏觀的任意角度來解讀事情,想到與眾不同的觀點,好文章就完成了一半。別懷疑那就是你的洞察力和真知灼見。
舉個例子:一個人給一群人講微課這件事情,你能想出幾個切入點?個體生理(微觀):《不快樂,難成功》、群體與職業(中觀):《越是成熟的人,越博納客觀、溫和中立》、經濟(宏觀):《賺錢,是一種修行》。
如果是我寫這件事,我會如此這般:從個體心理的微觀角度寫,《爛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從群體與職業的中觀角度寫,《有一群人,他們搭著知識經濟的快車悶聲發財》;從經濟的宏觀角度寫,《知識經濟,讀書人的機遇》。
當然,微觀、中觀和宏觀只是思維框架之一,還有批判性思維、以小見大的內省思維(驀然想到馬伯庸老師的書籍《顯微鏡下的大明》)等等,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想要鍛煉思維,則是厚積薄發的過程,多看豆瓣的前500+電影到各種文史哲的書籍,好點子就產生了。
二、寫作的正確姿態是交流溝通
作為寫作者,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說教模式,或者說賣弄文采。自己怡然自得,讀者沒有任何感覺,還嫌讀的累。
假設你是簡書的讀者,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刷簡書的時間估計就是上下班和睡前的零碎時間,你愿意看文采斐然、不知所云的深度文章還是故事夾雜著干貨的淺文章呢,我會選擇后者。
作為作者,我們需要想象讀者的閱讀場景還有他們的真實需求。他可能有哪些期待?他的閱讀體驗怎樣?我的文字能抓住讀者的痛點和癢點么?
想清楚這三個問題,你的文章會接地氣很多。
三、簡單有力的開題方式
好標題的重要性不用強調了。對于觀點類文章,簡短有力的標題最受歡迎。比如韓大爺《你被明天嚇破膽,無非是又懶又有危機感》,入江之鯨《你不是熬夜努力,你是熬夜裝逼》,剽悍一只貓《最怕你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體驗下,有沒說到心坎里去的感覺,當讀者為這個標題轉的時候,證明你就悟到了。琢磨標題本身也是對文章整體框架的重構,建議大家多留點心,切忌寫成簡單無力的廢話類、有力但復雜的逼格類或是不明所以的概況類,躺著中槍!
四、萬能的結構公式
給你一個價值千金的公式,基本可以應付所有觀點類文章,敲黑板。1個生活案例+1個理論小貼士+1段影視橋段或金句+一部分集中爆發的論述或者幾個不同維度的案例疊加+鮮明觀點。
韓大爺拿了入江之鯨的文章《你還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嗎?》舉例。
1.引子式案例(讀者留言說困惑)——以小見大,論證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
2.正面案例(詳細展開):朋友支教的故事,讓讀者重新審視讀書的意義。
3.反面案例(略寫):讀書改變命運的局限性,大學生剛畢業的低工資。
4.集中論述:讀書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5.結尾:客觀中立,恰到好處。其實還有機會讀書的人,都是幸運的。
我也照葫蘆畫瓢,解構了一篇文章,建議大家多多練習,鍛煉文章的邏輯性:
五、必殺技:情感的共鳴
你說你上面都記不住?沒問題,請記住最后一點,曉之以情。真情流露的文章,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文章《當我27歲, 我在想什么?》中,微光隱隱用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普通白領的惆悵展現得淋漓盡致,事業、愛情、家庭皆不順利,彌漫著的親切氣息仿佛就是身邊人,很多讀者都是為了情懷轉的吧。沒有很特別的故事,沒有起伏的情節,只有自己的倒影和投射。
最后想說,寫作是一種修行,與你路上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