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決策日
到了星期三早上,團隊已經手握一堆解決方案。但你不可能為每個方案制作原型并測試——你只需要一個穩妥方案。上午,你將評估每一個解決方案,然后決定哪一些最有可能助你實現長期目標。下午,你將在草圖中選出優勝者,編進原型分鏡腳本中:形成一個步步為營的原型制作計劃。
一、做出決策
1.無須集體討論,選出最佳方案
你們團隊互相交流時,不再是漫無邊際的閑聊,而是遵循一個腳本。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腳本結構很奇怪,特別是首次運用設計沖刺時,但是之后你會發現,整個過程是符合邏輯的。腳本里的每一項都經過精心設計,能充分利用團隊的專業知識,適應于人類的強項和弱項,讓人們盡可能簡單地做好決定。
2.貼出決定
以下是此環節的五個步驟
藝術博物館:用膠帶把方案草圖粘掛在墻上。
繪制熱點圖:默默瀏覽所有的草圖,用圓點貼標記出有趣的部分。
快速批判:快速將每個方案的亮點討論一遍,同時用便利貼記錄妙策。
民意調查:每個人選擇一個方案,貼上圓點進行投票。
超級大選:決策者做出最終決定,用更多的圓點貼。
第一個步驟很簡單。就是用膠帶把草圖貼在墻上。草圖一字排開,之間要有一定距離,就像博物館里陳列的畫作。合適的間距可以讓大家四散開來,從容地審閱每一張草圖,以免擠成一團。另外,大致按照原型分鏡腳本的時間順序排列草圖也是不錯的選擇。
制作熱點圖能保證你充分利用不知情狀態下的第一眼感覺。所以在開始瀏覽草圖前,可以給大家發一疊圓點貼(每人20-30個)。接著,每個人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不交談;瀏覽方案草圖;把圓點貼貼在你喜歡的部分(若有的話);在你覺得最棒的點子旁貼上兩三個圓點貼;若有擔心或有疑問的地方,寫個便利貼,貼在草圖的下方;移動到下一張草圖,重復以上步驟。
在快速批判時,你和你的團隊將會討論每一個方案草圖,并記錄閃光點。記錄員會在便利貼上記下出眾的觀點,有幾個作用。第一,它給每個人提供了描述方案的常用詞匯。第二,它有助于讓每個隊員感到被傾聽,進而加快討論進度。第三,它將團隊的觀察結果整合起來,使下一步投票更簡單。
以下是進行快速批判的方法:所有人聚集到一張方案草圖前。計時器設定為三分鐘。引導者描述草圖。引導者大聲宣布圓點集中的出眾想法。團隊大聲補充引導者遺漏的出眾想法。記錄員將上述想法記錄在便利貼上,并貼在該草圖的上方。每一個出眾想法都取一個簡短的名稱。回顧憂慮和疑問。該方案的繪圖者在以上過程中保持沉默。繪圖者解說大家沒有看到的信息,并答疑。移動到下一張草圖,重復以上步驟。花在每張草圖上的時間最好控制在三分鐘內。記住,快速批判的目的是記錄所有有望成功的想法。你們不必爭論,之后會有時間解決。也不必努力當場想出新辦法,只需記下每個方案的精華。
民意調查方法如下:給每人一張選票(我們通常喜歡用一張粉色的大圓點貼來充當選票)。提醒每個人公司的長期目標和沖刺問題。提醒每個人謹慎看待潛力方案的風險。計時器設定為10分鐘。每個人私下寫好自己的選擇。選擇的對象可以是整個方案,也可以是其中某一個出眾想法。時間到或是每個人都寫好后,把選票貼到草圖上。每個人簡略陳述投票理由(每人約1分鐘)。
超級大選將產生最終決定。每一個決策者有三張特殊選票(寫上決策者名字的首字母),任何決策者選擇的方案即是最終用于測試的方案。決策者可以選擇民意調查中勝出的方案,也可以不理會調查結果。得到了超級選票的方案(哪怕只有一票)就是最終贏家。你們可以圍繞這些方案建立原型,用于星期五的測試。
二、決斗
星期三上午,你的團隊通過“貼出決定”的方式縮小了最具前景方案的范圍。但如果最終贏得超級選票的方案有兩個(甚至三個),而且還不能共存呢?
面對兩個優秀卻對立的方案,你并不是非要選擇其中一個。相反,你可以將兩個方案都建模,到星期五測試時,再比較用戶的反饋。我們稱這樣的測試為“決斗”。
若你可以將勝出的方案草圖結合到一個產品原型里,那就不用擔憂“決斗”了。取而代之的是思考如何將它們糅合起來,組成解決問題的強弓。這種一體化的方式也有它的優勢。你的原型可以建立得更為條分縷析。
1.決斗還是一體化
現在如果你們決定“決斗”,你們會面臨另一個小麻煩。若你們用兩個原型向用戶展示同一種產品,你可能會被認成驗光師:“你更喜歡哪一個版本?A還是B?A嗎?B嗎?”這個時候你需要虛擬一些品牌。當你建立的原型有其獨特的名稱和外形時,用戶就能把它們分辨清楚。
2.隨筆投票
在設計沖刺全程中,你將數次從隊員那兒收集信息和想法,借此做出決定。“隨筆投票”是一種捷徑,只需10分鐘,就可以順利解決從取假名到去哪兒吃等一切瑣事。
給每個團隊成員一張紙及一支筆。每人有3分鐘默默寫下自己的想法。每人用2分鐘自評,并留下他們最好的2到3個想法。將每個人最棒的想法寫在白板上。在7人團隊中,你最終會得到15-30個想法。每人有2分鐘安靜地選出白板上他們最喜歡的點子。繞著房間走一圈,每個人大聲說出他/她最喜歡的點子表示投票。每投一票,就在相應的點子旁邊畫一個圓點。決策者做出最終決定。一如往常,她可以選擇是否服從大多數人的投票。
三、畫出腳本
你需要把勝出的草圖串起來,形成一份原型分鏡腳本。形式與星期二的瘋狂八分鐘差不多,但是會更長:大約有15格,它們之間緊密相連,形成一個通順的故事。
首先,要有人擔任分鏡腳本“藝術家”。在設計沖刺中,“藝術家”只要愿意多在白板上記錄即可。
首先,你需要一個15框的網格。你可以在白板上畫一些方框,每個框約為兩張A4紙大小。
1.開場
從左上端第一個網格開始描繪分鏡腳本。這個網格將是星期五測試中用戶體驗的開端。
開場做得好能提高測試的質量。恰當的內容能讓用戶忘掉他們是在試用一個原型,從而自然地對產品做出真實反應。我們最喜歡使用以下這種簡單的開場方式:
網頁搜索,你的公司網頁出現在搜索結果中。雜志上的公司廣告。商店貨架上你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擺在一起。應用商店里出現你的公司應用。新聞報道里提到你的公司,有可能也提到競爭公司。臉書或是推特上有人發帖分享你們的產品。
還有其他可行的開場方式。你的原型可以起始于日常工作:醫生的報告文件夾,或是工程師的電子郵件收件箱。如果你要測試一種新類型的門店,你可以拿人們踏進店門的那一刻開場。另一個基本上不會出錯的方法是把你的方案和競品方案一起展示出來。這樣,你可以在星期五的測試中,同時檢驗你的原型和競爭對手的產品。
2.填充分鏡腳本
為了確保你們能在下午5點前完成,請依照以下指南:
利用現有資源
避免創造新方法,利用現成的好主意。
不要一起寫
分鏡腳本上要有粗略的標題和重點詞。團隊集體創作文案可以說是在制造平淡冗長的垃圾,浪費時間。
細節恰到好處
在分鏡腳本上闡釋足夠多的細節,這樣在星期四制作原型時,就不會有人問“下面該怎樣做?”或是“這是什么意思?”但是也不要太過具體。你不需要完善每一幀鏡頭或是解釋每一個細微差別。
讓決策者做決定
為了讓繪制腳本更簡單,繼續依靠決策者吧。這個環節對決策者來說是額外的負擔,但能保證整個團隊快速果斷地運作。決策者可以針對某些部分征詢大家的意見或專家的建議——但千萬不要回頭進行民主投票。
拿不準,去冒險
有時你無法把集思廣益的成果都融合起來。但記住,設計沖刺是檢驗高風險、高代價方案的絕佳選擇。因此你得反向思考,改變一貫的輕重緩急順序。如果方案稍微改動一下就能收獲成效,還能大大降低風險,而你也早已打定主意下周就開始照樣實施,那么制作原型不會給你帶來很大收獲。
把故事控制在15分鐘以內
確保整個原型測試能在15分鐘內結束。你必須給用戶留出時間,讓他們仔細思考,回答問題——更別提還有開始和結束采訪的客套話時間。所以最后測試可能不止用15分鐘。另一個理由是,堅持把故事控制在15分鐘內可以促使你聚焦于最重要的方案上。(經驗法則:每一個分鏡鏡頭約等你測試中的一分鐘。)
四、引導者該做什么
決定需要毅力,但一天內你的毅力有限。你可以把毅力看做電池,早晨電量滿格,之后每做一次決定就耗掉一些電(這個現象叫“決策疲勞”)。作為引導者,你必須保證電量可以維持到下午5點。
星期三需要決定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很容易就耗盡電量。但遵循“貼出決定”的步驟,督促團隊不要再提出新想法,你們的電量應該可以在沒電前撐到下午5點。
不過你還得多留心。多加注意其中不該快速決定的事情。如若出現,把它推給決策者:“我們討論得不錯,但是今天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這些留給決策者決定,我們繼續。”或者說:“這部分我們就相信決策者的選擇吧。”
更小的細節——比如設計或是措辭——可以推遲到星期四決定:“這些就留給明天建模的人來做吧。”
如果任何人,甚至決策者自己,試圖現場想新法子,讓他們等一等,等結束后再探索新方法。“我們現在好像在想新的解決方法。都挺有趣的,你們可以記下來以防忘了——但是要完成我們眼前的任務,我們得集中在現有的好方案上。”
最后這一點尤其難做到。沒人愛阻攔靈感的迸發,沒準這些新想法比草圖上現有的更好。但記住,大多數想法在抽象階段聽起來都很好,但實際上不一定。即使它是最好的想法,在設計沖刺中,你也沒有時間再回頭。
勝出的方案值得一試。如果新的想法和改進確實有價值,下周它們會正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