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產品狗,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看起來都不一樣,其中很多問題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如果每個問題我都需要重新去想新的解決方案,這無疑會浪費我大量時間。
慢慢地,我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雖然都不一樣,但是處理的邏輯確是一致的,我可以用一些通用的規則去解決,而這些通用的規則,就是套路。
解決問題的套路
- 明確和理解問題
- 分析和定位問題
- 提出解決方案
- 總結和反思問題
這是我從得到APP里的精品課《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中學到的。之前當問題來臨的時候,我立馬會去尋找解決方案。而現在我第一步做的就是去搞明白問題是什么,問題的表現是什么,問題的本質是什么。
其中幾個很簡單的小技巧,為了理解問題,當別人說明問題后,我會復述一遍,確保我所得到的信息正是別人想要表達的。為了弄清楚問題的本質,我會對問題反復問為什么,確保我要解決的問題是對的問題。畢竟,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里第一條就是“定義正確的問題”。
管理的套路
- 目標
- 路徑
- 資源
這是傅盛總結的“管理三段論”:
一、目標,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標作為自己思考的第一要素,多花時間想清楚目標;二、路徑,梳理出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整個路徑;三、資源,評估通過這個路徑實現目標所需要投入的核心資源。以上三步理清之后,所有的工作再緊緊圍繞目標展開。
當我接到一個項目的時候,我都會用這個框架去梳理我的規劃。這樣我就對整件事情有了總體的認知,在具體做事情的時候,就會將各個零散的點與目標建立關聯,確保不會出現偏差。
產品規劃的套路
- 戰略層
- 范圍層
- 結構層
- 框架層
- 表現層
《用戶體驗要素》中提到的產品的五個要素,明確的指導了當產品經理接到需求時該如何開始,如何一步步往下走。
剛開始我們做產品的時候,最開始做的就是畫原型(基于我在小公司沒人帶的經歷),而基于這個框架去看,原型只是框架層上需要做的事情,而在這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需要明確產品的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是什么,大部分情況下必須同時滿足兩者才有意義去做。定義好了目標之后,我們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然后還需要考慮,產品的結構如何設計,如何確保信息流高效流轉。這些都是需要再原型之前考慮的事情。
未完待續...
這些是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會反復使用的套路,未來我也會繼續去總結、整理,并不斷運用,以確保這些套路能夠進行自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