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觀影《岡仁波齊》,去之前做好了看不下去就中途退場的心理準備。
因為室友說她同事去看,電影中場就走了好多人。
我看的這場場子不大,大概能容得下50個人左右,上座率差不多2/3。意料之外的是全程大家都得很安靜、很投入,沒有一個人中途退場。似乎男士看得更為專注。這是一部講信仰的影片,看過的很多影評也都在講信仰,但我理解到的點并沒有那么凝重。
1.淚點兩個半
淚點低的我,似乎每一次觀影都有獨特的淚點。對《岡仁波齊》的淚點有兩個半。第一個淚點來得很突然,很震撼。就在芒康村朝圣的村民離開村莊走上朝圣之路時,撲通一聲俯臥在地,扣頭朝拜,那一瞬間就濕了眼眶。這大概就是震撼人心的力量吧!
第二個淚點是朝圣的村民一路磕頭一路走的途中,突然遇到了一片積水的區域。大家停下了一會,短暫地討論了下毅然決定繼續拜過去。于是,大家脫去了厚重的衣服,重重地撲在水坑中、污濁的水濺了一身,爬起來,再重重地撲下去。看到這個場景,仿佛看到了身處逆境中一直與自己死磕的模樣,就那樣默默地咬著牙一步步地往前走。
最后的半個淚點,突然之間出現在畫面中的大片的花田,看起來像是油菜花,那突如其來的美,美得讓人心頭一顫,不禁酸了鼻子。
2.緩慢而簡單
影片的節奏緩慢,2500公里的朝圣路村民走了一年。
影片中人物的對話簡單,“你這樣的心態是很好的”,“過來喝口茶”,“我們一起念經吧”。讓我想起來小時候,鄰里間相親相愛,夏天傍晚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家長里短、孩子們一起玩躲貓貓,天黑了、玩累了就回家睡覺,做的每一個夢都那么香甜。但時過境遷,簡單美好的鄰里情不再,只留下對兒時夏天最美好的回憶。
片中有一個場景是大家走累了,圍坐在一起休息。大家紛紛給家人通話報平安,小女孩子扎扎的打電話時的對話讓人覺得很暖心。
“你在干嘛?”
“我呆著呢。”
“你想我了嗎?”
“我想你了。”
真好。我想你了,就給你打個電話,親口告訴你,我想你了。
3.每個人都是朝圣者
藏民們追求信仰的道路是場苦行。但在一年的朝圣過程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堅持的力量。捫心自問,有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們堅持做了一年的?我想對于蕓蕓眾生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找不到一個讓我們奮不顧身、堅持做下去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是朝圣者,我們去朝圣的不一定是岡仁波齊神山,可以是我們想做的任何事情。我想做到它,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它努力。這就是每一個普通人的朝圣之路。
腦回路有些清奇的我,突然想到姜思達在第四季《奇葩說》中最后一場比賽,思達在結辯時上升到了人類對于探索宇宙的浪漫主義情懷。我想,很多時候在支撐我們的可能就是這樣一些信仰、這樣一些對于世界的浪漫情懷。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 fear in my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