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與幾位兄姐小聚,終于救我脫出了火鍋路線。
?被指揮著跑到長江路淮南街的南灣魚村時,我還在心里哂笑鄭州哪兒能吃個地道的信陽菜——我對信陽是有感情的,雖說不過4小時路程,但終歸“百里不同俗”,淮河一線分出了祖國的南北方,尤其在吃飯上風格早已迥異。
南灣是中原明珠,信陽水景,南灣魚是信陽特產,水好魚好,因此馳名。
這些年挺流行的彩陶坊,1兩+9兩裝,上頭1兩,70度酒頭;下頭9兩,45度柔香。基本都是混著喝了,但也有人會嘗嘗70度的感覺。
可以喝毛尖,餐前上養生醋,不酸略咸,味似生抽。
養生醋一端上來就感覺這家店真是有風格,不是外邊普通的南灣魚。
服務員自豪地說:“我們跟康萊是一家!”
怪不得! 康萊應該是鄭州做養生餐飲最有特色的,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吃河豚就是在他們嵩山路長江路那里,一人盅河豚湯,桌面的菜全是送的套餐。可惜那時沒鮮城,真真的是每道都特別有風格。 當菜品整體偏清淡時,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凸顯了,新鮮度尤其重要。康萊的原料有很多對口的供應商,現在這也是很多飯店愿意宣傳的賣點。
蒜苔香菜,涼調,脆爽,不辣。
醋泡雙生,材料今天不夠了,二變一。
豬蹄,自家鹵,適口,贊。
酸菜肉末鍋巴
吃時敲碎。因為酸菜也是干的,脆到最后一口
蘿卜燉牛肉
羅山大腸湯,濃香!來了必點!
鐵板涼粉。涼粉自炒。
魚丸魚身魚頭。可吃的地方非常多。
得了某金獎的南灣魚幾乎是壓軸出場——其實做為一個比較業余的吃貨,我是分不清所謂“南灣魚”的種類的。
我在信陽生活過三年,常見的魚大到近乎1米,在地上鋪了蘭紅布分段賣,連魚頭都會被開發成很多菜式,燉豆腐湯那是基本的,我吃過一個印象很深的“平江魚頭”,魚頭魚籽一起做道鍋仔,辣而鮮爽。 但是有一條基礎的常識。。。南灣魚必用南灣水做。
不論大小飯店,敢這么賣,就得這么搞。
確定沒有忌口,加蔥香碎,魚少刺,入喉鮮。
鍋仔,信陽菜的代表菜式。
地鍋饃,原來見過路邊做,直接炕熟的。
下次要點的菜式,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