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月亮?六便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月亮與六便士》
“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才真正下定決心要把《月亮與六便士》看完,因為我年輕輕狂的時候、對未來尚且有無限憧憬的時候曾偶然看到這句話,便謄抄了多遍,并無數次體味。因為我亦以為人生應該有一些波瀾,有一些渴望,并且去趕赴心中的渴望。
當渴望的和眼下的不一樣的時候,那內心渴望的,便是那遙遠的天空中的月亮了,而眼下的,就是地上低頭可見的六便士。
書中的主角斯特里克蘭德,是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有美麗溫柔的妻子和懂事聽話的兒女。在妻子眼里,他是個善良的男人;在朋友眼里,他是個對文學藝術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文學藝術沒有興趣的人,突然在某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里,放棄了眼下滿地都是六便士的生活,去追求他的月亮——畫畫。
他是踏上了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同時卻是放棄了愛他的妻子、可愛的孩子。
他很冷漠,妻子寫的信看都沒有看,并且從未想過回頭。當被問到“你還愛她不愛她了?”的時候他回答“一點兒也不愛了,”
不論對哪方面講,這都是一件極端嚴肅的事,可是他的答話卻帶著那么一種幸災樂禍、厚顏無恥的勁兒。
我不知道一個人要有多鐵石心腸,才能夠做到對共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親人如此理直氣壯地冷漠。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已經有些生氣了。
施特略夫只是一個欣賞他的人,曾經把他從病榻中救了起來,并且用盡方法說服妻子讓接納他回家養病。但是當那個家的女主人愛上他,要跟他在一起的時候,看著施特略夫痛苦的樣子,他竟然沒有絲毫的愧疚,只是覺得“是她要跟著我的,我又沒讓她跟著我”。他克制性欲,卻擺脫不了。但是他沒有愛。這一點亦是他的悲哀,但是他卻絲毫不這么認為。后來女子因受不了他的冷漠而自殺,從進醫院到死亡,他從未過問她的情況。施特略夫同他的妻子,本來在蒙特瑪特爾區一間舒適的畫室中過的幸福生活,他們兩人淳樸、善良、殷勤好客,這種生活竟由于一件無情的偶然事件這樣一個無情的人被打得粉碎,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更殘忍的是,這件事情對于那個破壞者而言是沒有什么影響的,他依然活得理直氣壯、心安理得。
這讓我更生氣了。
我想我是可以理解斯特里克蘭德對藝術的追求的。滿地都是月亮,而他抬頭就看見了月亮。他從不在乎自己身處什么樣的環境,不在乎今天吃什么、明天能吃什么,只在乎畫畫。這種超脫于塵世的藝術追求精神境界是讓人佩服的。然而,我亦發現了,原來一個人內心沒有愛,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作者似乎是在極力表現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矛盾,但是卻忽略了愛和溫情與藝術之間其實本不存在矛盾。
同時,作者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是有帶感情色彩的,至少是在企圖讓讀者逐步逐步地接受斯特里克蘭德的行為,以及某種思想。甚至于在結尾的時候對“世人”進行了嘲諷。只是我有些疑惑,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放棄一切的精神似乎是很值得稱道,但是在表達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的時候,竟然放棄了“情義、溫愛、責任”這些東西,真的是好事嗎?
月亮固然是高尚,但是六便士就一定是世俗、功利嗎?
不,它是我們隨處可見的生活,充滿著美麗和丑陋、善良和不善、精明和愚蠢。你不能說月亮和六便士之中哪一個就更好、境界更高,你可以認可其中的一個,卻不能否定另外一個。
只是月亮和人性中的美好,本身并不存在矛盾。真的沒有必要把二者對立起來做選擇。月亮那么皎潔,但是如果它非要以冰冷為代價,或許我會更加偏愛“人之常情”。我渴望生活的變遷,渴望生活的無數種可能性,卻不是以這種方式趕赴。
(201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