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送兒子上學的路上,他告訴我,昨晚回來沒多一會就睡了,我問他是不是沒有讀書,他回復,沒有。接著說了昨天太累了,腦子好像固化了,要不都要再學一個小時。我聽他說完,告訴他,每天抽十分鐘讀書是為了培養一種習慣,然后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只要愿意,這十分鐘是無論如何都能完成的。
其實,我是想告訴他,一個人想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很不容易的,需要長期的堅持才會形成,一次放松就意味著在心中沒有形成一種認知,每次放松自己都會有很合理的理由。雪漠老師總是說,不放棄的理由只有一個,而放棄的理由有無數個。只要堅持就好,日久功深,也就無所謂堅持了。
同學問我,孩子高考前緊張嗎?我說不緊張。兒子也告訴我,他現在的狀態最好,感覺到沒有壓力。其實,我也不想給孩子壓力,畢竟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終點,我覺得連起點都不算,我認為的起點是在大學畢業進入到職場開始。而另一個層面的開始卻是要從自己的內心有了追求,并愿意為了追求而付出努力開始的。有的人很早就開始了,而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沒有找到,只是隨著父輩的要求,追著社會的流行走,在人生的大海上浮浮沉沉隨波逐流,頭出頭沒,最終回頭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是步步錯。
前年離世的老大哥是我多年的同事加好友,有著相同生肖相差兩輪,很多喜好都相同,愛打乒乓球,下象棋,看周易……,所以,我們成了忘年交。他還送我珍藏的周易的書,供我研讀,他說,等他退休的時候再沉下心來去學,誰承想,真的退下來了,沒有了心力去看,每天的公園跳跳廣場舞,抖抖空竹,樓下超市門與一老頭下下象棋……一天一天地過著輕松自在的退休生活,卻忘記了曾經想過的退休后才有時間研讀的周易。
再過幾年,一場病就打倒了他,每天忙碌在養生調病的路上,更沒有時間為自己曾經的夢想而努力了。見大哥最后的幾面,談到很多的內容就是回顧自己的一生,從上小學開始,到參軍的選擇,再到從軍隊轉地方……每一個階段的選擇都是差上那么一點,回頭看就有一點怒指乾坤錯的感覺。
再回頭,大哥都離開人世間兩年多了,就像夢一樣,只剩下記憶。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如果能夠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沒有錯了,只有體驗,但要是能夠早早地建立一種正向的生活方式,就會有了支柱,這樣的人生才會充實而有力量了。而這才是我想讓孩子從小就有的,哪怕是每天讀上十分鐘書,日久就會像三餐一樣自然了,這對他的成長才會更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