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健康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位專家大牛各自發文章開講座,幾多醫藥公司保健品公司紛紛拉人頭送雞蛋,明星代言熟人介紹,搞得好
多人都不知道該聽誰的。說起來都有道理,但是要吹糠見米立馬見效的肯定沒有。
我認為健康首先來自父母。父母給孩子好的基因,為孩子打下先天的基礎。尤為重要的是,父母雙方沒有各種家族病的病史,是孩子一生之幸。如果父母只考慮了情投意合,不講優生優育,那么就是早早地為孩子健康埋下了失望的種子。
父母在健康方面給予孩子更多的是健康觀念的傳輸和引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疾病之所以在一個家庭里面頻繁地出現,很多時候是跟他們共同的生活習慣有關的,這這種習慣最大的影響來自父母。比如吃咸和重油,可以影響孩子的早期發育并且固化了孩子的生活習慣,還可能借助孩子將這一習慣帶到孩子衍生出來的家庭當中。所以,教給孩子正確的健康觀念不如從父母著手,免得辛辛苦苦地教育輕易地就被一頓火鍋或者一次甜品打敗了。
其次,有健康常識更需要檢測自警。健康常識應該來自正規渠道,而不是道聽途說,而且應該系統地去了解,而不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更不要聽醫藥公司或者保健品公司那些是似而非的洗腦宣傳。簽約家庭醫生的多聽家庭醫生的,社區醫院也經常做一些宣教,這些都是正規的信息渠道。當然了,政府衛生健康方面的網站紙媒也很多。對自己的身體,又主動去了解,每一年或者規律地做全面檢查是必要的,有問題好及時處理。另外,針對每一個年齡的高發病 要主動防范主動檢測,指標不正常的要遵醫囑處理。所謂管住嘴邁開腿等等,只是一些具體方法,而不是原則。有常識,才能夠做種到自警;遵醫囑,才能夠及時化解。
余生寶貴,可住醫院更貴。選擇去醫院休閑,還是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健康人,你明白該怎樣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