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知是行之主意,行實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實知之成“
大家通常以為的,知行合一指的是由知道到做到,但是,知行合一不僅僅是知道到做到,并不只是我們理解的所謂理論聯系實際。從知道到做到,理論來聯系實際還只是知、行的問題,知行合一有四個字呢,這只是前兩個字。還沒到合一呢?
那“行”到“合”是什么?這才是知行合一的第二層的內涵,我們可以稱之為沉浸式體驗,要融會貫通,要沉浸進去,只有沉浸進去,你才能和你的對象融而為一,這叫合,知行合一的合。
第三步,由合到一
“一”指的是“致良知”了,就是有一個價值性的歸宿和再出發。到了“致良知”,這個“知”比前面“知行合一”的那個出發的“知”就上了一個層次,然后這個“知”又可以再導致“知行合一”
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自我價值的塑造,而且獲得了一種思想的成就。這種思想最本質的必須是價值判斷,必須是致良知。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五百年來讓無數的有志青年,讓無數的風云人物為之癡迷,為之激動,因為它能幫你找到真正的自己,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乃至成就你的團隊,你的組織,你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