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走過一個街角處,看兩個小男孩開心的喊到:“你看,你看,好多螞蟻在搬家,好多螞蟻在搬家啊。”
其中一個小孩還急忙跑去他母親那里,拖著她過來看,要跟她分享這個事情,兩個小男孩都很興奮,而他們的母親卻很無奈。
我停了下來,站在不遠處,看著孩子們在快樂的嬉笑著,突然腦海里一個念頭閃過:“原來快樂本就是如此簡單。”
? ? ? ? ? ? ? ? ? ? ? 1
不過我看著旁邊無可奈何的母親,不時的翻看著手機,應付著孩子激動的問話,我突然想到以前在書上看到一個“奶頭樂”的理論。
世界上20%的人占有80%的資源,而且這個比例還愈演愈烈,貧富分化已經引發了劇烈的階級沖突。
但誰也無法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誰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二八現象”。
但是可以有緩解人群不滿的辦法,就是在他們的嘴里塞一個“奶嘴”,安慰他們的情緒。雖然這不解決問題,但是也不會發生更嚴重的后果了。
奶頭樂主要是指兩大類的產業:
第一種,是發展發泄性的產業。包括色情業、賭博業,暴力型影視劇、游戲、體育等等。
第二種,是發展滿足性的產業。就是娛樂節目、明星八卦之類的。
有了這兩種產業,一般大眾的時間就會被擠滿,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并作出判斷。
? ? ? ? ? ? ? ? ? ? ? 2
前面說的“奶頭樂”理論,是整個世界社會制度與生存環境的問題,涉及太廣,也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
但是我覺得我們在對待快樂與愉悅這兩件事情,有些混淆不清。
我認為快樂大部分是從受到外部刺激,而愉悅卻是從內心中散發出來的。
快樂不過是人為創造或受他人影響的行為
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太多太多這種人為創造出來、吸引我們注意力,讓我看起來快樂的東西,比如偶像劇,綜藝節目,娛樂圈花邊,手機游戲,熱點消息等等。
我們每天都身處在洪流般的有趣信息中,從標題黨的文章,到段子手精心制作的搞笑段子,到大片、游戲。
在這樣的高強度刺激下,我們的大腦興奮閾值自然也水漲船高。我們都沉迷其中,無比享受著這些快樂。
愉悅卻是自己的內心感受
我將一個自己的切身感受,我有一次在看《光榮與夢想》這套書時,速讀著連看了四個小時,整個過程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忘記了腦海里時刻不停的評價邏輯。
而且并不覺得累,沒有打擾的情況下,非常想繼續看下去,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愉悅感。
當然我們有很多方式去獲得愉悅感,很多人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我們容易忘記這件事情,忘記了怎樣去獲得那份簡單的快樂。
我想那兩個孩子眼中的快樂,是一種最簡單的快樂,是從他們內心中散發出來的快樂與愉悅。
即使站在遠處的自己,也能從他們的情緒、目光、肢體語言中深深的體會到。
我要像他們學習,多探索自己,少接受外部強加給自己的虛假快樂。
聲明:部分內容來自于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