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藏茶記:
第001號:饒氏百花樹寨
連續三天降雨,云南境內山多路難行,不宜出遠門,索性靜坐泡茶,順便撰寫藏茶記錄。捏茶五六克,洗過一泡,滾水沖茶,泡沫浮起,待熱湯潤茶五秒,條索舒張,出湯綠亮但香氣清淺,趁燙入口,不苦不甜,寡淡無奇。
數日前,路過饒世之邦,恰逢老曼娥遲了一周后終于來到,遂喊學徒嬌嬌泡茶,二人煞有其事地品了半天,也是如此一般滋味。與之前品過的吾味奇山系列老曼娥二春,相差甚遠。限于時間緊促,喚嬌嬌裝了一包剛挑過黃片的,本欲尋濤哥共鑒,不料他已做閑云野鶴之游,未曾如愿。只好自己先行咂品琢磨:嗅杯香,熱、冷皆不如意;觀葉片,肥厚不虛,或一芽兩葉或闊葉鋪陳,葉片去蒂七八公分,脈絡清晰十二余對;輕掐查內蘊,脈斷絲連,絲絲糯白韌長,有蛛網輕彈不斷之感。如此品質,雖樹齡不足三百年,個人猜度也有百年左右吧。
待水溫再沸,貼壺壁以細流高沖緩泡,十秒后出湯,湯色黃綠,入口微苦,吸氣屏息停頓三秒,有回甜自喉間上涌,雙頰生津,微澀,舌尖抵齒,嘖嘖兩遍吸入涼氣,清甜在口腔里逐次散開……緩過片刻,再吸涼氣,又泛起一番清甜。澀味停留時間略長,苦味清淡,或是新茶緣故,熱嗅香氣尚可,冷嗅聊勝于無,作為鼻子曾經受傷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向來嗅覺不夠靈敏,或也與此有關。
四五泡時,效法先前,貼壁高沖、細流緩泡、延遲出湯,澀感減退,清甜融香。一坨甜,汪在喉間,似有蔗糖的滋味,且漸次游走向舌底、舌尖及整個口腔,隨著口腔由暖到冷,如兩歲的小女娃娃在床上撒嬌打滾兒一樣,咯咯咯嬌笑,眼眉間藏著小狡黠,不肯安歇;那香氣輕輕柔柔,若隱若現溶在茶湯里,好似靦腆的懷春少女嬌羞地欲說還休,有心相約花前月下也要把心思藏在楊柳疏影里……
六七泡時,那一抹青澀,在口腔涼淡下來時,在清雅香甜的縫隙里偶爾蕩漾出來,剛剛被從枝尖掐下,自山水林間走到凡俗塵世,經過了采摘的呵護、萎凋的引導、殺青的訓練、揉捻的塑形以及晾曬的考試,即使挑過了黃片,也僅僅如涉世未深的孩子,剛剛經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面對紛雜復雜的社會生活時難免會有緊張,想必經過社會教育和歲月洗禮,那一抹青澀也會坦然、打開,隨著自我呼吸消融在人間萬象……
八九泡時,有人來訪,坐下品一杯,夸茶不錯,于是就再來一杯,順便聊幾句關于茶的話題。她說,好多人認為秋茶的滋味是最佳的,包括她亦是如此。而我一直覺得春茶尤佳,明前春茶想必也是更多人所追求的。茶之于人,是消遣,是思念,是覺悟,是修身養性,也是交流媒介;人之于茶,可以僅僅談茶,可以品茶論道,可以尋茶悟道……滋味相合,情趣相投,相互交好,便是善緣。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來來往往,為的都是一番好味道,為的也是相依相伴的尋找。
饒氏出品,素來純良。時至第十二泡,抽過一顆煙卷,茶味被煙味遮掩,但湯色依然通透。這一款老曼娥谷花茶,值得品味,值得藏存,值得相贈。此文僅為我今后品茶藏茶的一篇記錄而已,并非為饒氏所做的廣告軟文。倘若你讀到,如果認為是一篇廣告文案,那就敬請前去饒世之邦品茶。這一款老曼娥谷花茶,待邦英君制成圓茶后,我擬先收藏兩提十四餅,贈友四五餅,備飲兩三餅,其余的留待數年之后再行品鑒,屆時以一餅老茶置換數餅新茶,如此這般,老了時或許可以開一間茶鋪,不論那時我在哪里,都歡迎你持此文找我換茶品茶談茶。而我今后的各種普洱藏茶,來龍去脈皆可以此為證,自娛自樂之余,希望你也喜歡。
【百花樹寨,2016年二春,饒世之邦】
【贈友四餅:A001-濤哥、A002-趙兄、A003-甫銘兄、A004-世剛兄】
【自藏十餅:A005-A014】
2016年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