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先去了婆家,再回浙江老家拜年,感觸頗深,寫文以此記念。
應女兒姑姑的邀請,回北方團聚,先回了女兒她奶奶家駐馬店帶上老人小孩一行六人去了鄭州。
她姑姑五年前因姑丈所在的的測繪院(隸屬于省)要搬回省會所在地鄭州,原來在駐馬店,不知道當初為啥建立在地區城市。而前幾年搬回省會我想可能大城市發展的需要。
但是因為姑丈這個際遇,姑姑和兒子也都前往鄭州定落戶,這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也體現了大城市發展和地區小城市之間的差距。婆婆姑姑一家原都在駐馬店國有紗廠工作,當了30多年的工人,婆婆自1958年參加工作,90年代初退休,現在79了,她說退了28年。姑姑是提前買斷工齡下崗,現在也算退休。
2013年賣了駐馬店的房子,100來平23萬去了鄭州,兒子也剛好上大學了。她回憶剛來,自己一個下崗工人啥都不會,以前原來住的家屬院人人都知道她最落后,連個電腦都不會,那個時候一心都是撲在兒子學習小家庭的生活中。
兒子上了大學,她也有了時間重新找個工作,一開始也是迷茫的,想著也是想落下腳再想辦法,最后到了現在的配藥公司倉庫,一呆5年,大城市的生活工作也迫使她學習新技能,會電腦 ,對賬單等,現在年輕點有問題的,公司里人說問徐姐去,姑姑從一個下崗工人成為了一個工作可以獨擋一面,工資也漲了,也不比兒子差多少,中間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2014當年鄭州房價7000左右,來了買了83平花了60萬左右,那時年紀大貸了10年,付了一半多首付,2018年基本差不多快還清了,現在2萬一平,鄭州東北三環內金水區,東部就是這幾年發展最快的鄭州東部CBD高新區,國家重點投資,最中心的房價接進4萬。
兒子畢業,作媽的想著總不能和下一輩兒子媳婦住一起,前兩年在附近新開盤的買了 100來平,12000一平左右,120來萬,兒子的名字買,首付40來萬,貸了30年,月供4千,兒子自己付一半月供。兒子畢業兩三年,現在在一家app軟件公司,月入6000.現在這房子也漲到28000一平了。
姑姑家湊巧趕在鄭州這兩年大漲之前買了房,房價漲可3倍,家庭財富跟隨大城市的發展這輛車漲了6倍以上,自己,兒子,姑丈的人力資本(工資)也增加不少。
我自己浙江地區三線小城市,人口100萬,雖然過去5-6年年房價翻了一倍,和大城市差了2倍多,小城市的發展有現。
姑姑一家的機遇從側面反映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穩定,城市化特別大城市的競爭力加強,人口聚集增加規模發展效應,大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還有很大空間。
我國現在的的城市化率不到50%,要達到發達國家的75% ,人均收入達到美國50%(美國人均5萬多),15萬/25000美金一年(2035年城市化率基本結束,目前8000美金也即年人均5萬),人均收入漲3倍,未來大城市的房價至少對應目前的3倍。而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增長空間更大。附圖參看
人口流入迅猛的地方可以重點關注
天津、北京、深圳、廣州、重慶、鄭州、成都、武漢、上海、長沙、石家莊都屬于過去五年增長超過50萬。
產出高的城市也會吸引更多人流入,有大規模的人口就會有很多的需要,服務業的發展更快,創造更多的收入和機會。以下是產出前10強,對比人口,自己可以算每個城市的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