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1月8日,20:00-21:00,1小時;
閱讀書本:《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作者:大島祥譽;北京聯合出版社;P1-P50;
閱讀目標:邏輯思維的主題閱讀,從不同作者的角度了解邏輯思維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用法
閱讀方法:精讀
閱讀筆記:
這里所說的邏輯思考是指批判性思考(通過深刻洞察來得出自己的想法)和邏輯性展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
麥肯錫的“邏輯思考”,則通常就會用零基思考和假設思考,在當下場合創造性地打造正中靶心的“新答案”。
我們不能只將“靈光一閃”和“直覺”原封不動地表達出來,而要稍微“深入”探究一下,這才是關鍵所在。請牢記,這個思考過程是“邏輯思考”的基本要點。
麥肯錫的“真正的邏輯思考”是“批判性思考(通過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邏輯性展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至于具體的思考過程,通過接下來的3個步驟,人人都能掌握:
第一步,親自確認前提條件(這是真的嗎?)
第二步,深入查證(……所以會這樣)
第三步,持有屬于自己的意見(這個不錯)
掌握邏輯思考,可以提高交流能力。
地頭力:指不依賴頭腦中被灌輸的知識,可以從零開始思考的能力。
學習理論知識的那種聰明,跟代表“地頭力”的那種創造性思維和交流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今社會,已經不是那些名牌推出新款,就很容易暢銷的時代了。而是要看新產品和服務能帶給用戶何種價值和體驗,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用戶的需求,并通過認真的交流來讓用戶產生理解和共鳴,否則用戶是不會掏錢來買東西的。
無論什么時候,眼前發生的都不一定是全部的真想,背后一定有其背景。留心思考這方面也能夠培養“邏輯思考”.
世上所有事都可以用邏輯切入。學會邏輯思考,就可以在“不費一文”的情況下,了解世間各種現象的本質。
將每天在我們周圍發生的各種現象,使用邏輯思考進行分析洞察,發現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結果不說,即使跟他人意見相同,也需要考慮“為什么會這樣”,運用只屬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推論和驗證。
前提條件、調研觀察、結論行動
經常進行零基思考,意識到“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而行動的話,就能免于陷入人云亦云的圈套,進行創造性的邏輯思考。
批判性思考,不僅可以讓你的想法邏輯上正確,同時還可以讓它打動人心。
想得淺的人,可能會比較輕松,但是想得淺,就只會“被人推著走”,而不會推動別人。
如果想讓事業或者人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且這個方向還要盡量獲得更多人贊同的話,就必須要從思考的深度,即“批判性思考(深刻的洞察)”開始進行。
邏輯思考的步驟,首先是自己有“靈感”或“直覺”,覺得“這就是問題所在”或者“這樣做就可以了”,然后針對這些想法對自己提出疑問:”這是真的嗎?所以呢?”
要養成經常質疑自己的習慣,認為“這是一個樹干,只要用斧子切斷就可以”的時候,要先想一下:“這是真的嗎?還有什么遺漏的沒有?”然后再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抓住了真正的問題。
關聯關系:結果上有關,但并非直接的原因和結果
因果關系:結果上有關,而且有合理且直接的原因和結果關系
很多情況下,我們只憑借關聯關系就認定問題的原因和結果,然后去想解決方案,最終結果自然“并不如意”。
原本工作的目的就不是“不犯錯”,而是“得出好成果”。但是為了“消滅錯誤”而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上面,而不在創造好的工作成果上,相當于本末倒置。
在這里再確認一次。所謂批判性思考,是在想當然的答案和思維方式基礎上,再進一步往深挖掘的意思。換句話來說,無論看什么事情都不要流于表面。
進行批判性思考,其3個基本方法如下:
1、明確目的是什么
2、明確思維模式框架
3、不斷發問(所以呢?為什么呢)
就某個問題(進行不順利的)進行談話的時候,聽者擺出“批判性傾聽”的姿態,是非常重要的。
將表面的很多事實,用“然后又如何?so what?”“為什么是這樣?why so?”進行發問。
日常生活中,可以避免像“隨便帶點喝的”這種“模糊”的說話方式,而是要意識到“然后要怎樣”,用這種跟“批判性思考”聯系在一起的方法,可以鍛煉“思考的力量”。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簡單地隨大流。對自己做出的選擇,想想理由,說出確實的“根據”(特別是沒有人問你的情況下),這樣才能慢慢踏上批判性思考之路。
閱讀感想:
本來今天打算看完這本書的。但是遇到《最強大腦》第三季開播,作為腦殘粉,實在無法抵擋誘惑。于是縮短了閱讀的時間。
關于邏輯思維的書籍最近看了大約有幾本了,了解不同作者的角度、思路,今天開始好象對邏輯思維有點感覺了。這本書里提到說邏輯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愉快地交流。我想這正是我要的。希望通過系列的閱讀能幫助我學會使用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