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觀察的語言是一個表象。語言背后有我們的的思維、態度、想法、價值觀以及情緒。他人的語言最容易引發我們的情緒,稍有與自己不合之處,就會躁動,想辦法尋求平衡。他人的語言,是觸發器,影響我們說話和行動。有的語言能讓我們聽了很開心、愉快、高興等積極情緒,有的則會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情緒再影響我們接下來的語言和行動。
我的收獲
任何消極負面情緒,背后都有積極的正面意義
在教學中面對學生,常常會因為學生不聽講、打架、作業不完成、講過多次的內容還是在作業中出錯,而生氣、憤怒,甚至動手打人。在許多次教學反思中,我也發現這是我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才會做出的事情。也就是能力不夠的表現。
過去的三年,一直在持續地學習,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現在在行動管理上小有成就、目標管理初步涉及、知識管理也正式開始了.......
憤怒,在覺察之后,有很長的能力提升的路要走。
情緒的種類應該還有很多很多,當內心不是平和、平靜狀態的時候,應該就是情緒起來的時候。不好的感覺出現時,就應該需要覺察一下了。這次訓練營聽完,讓自己突破了不知不覺的狀態,要能后知后覺、當知當覺需要持續地使用情緒處理五步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