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拆書學院「RIA學習力授權導師班」伙伴們《眾籌學習,1個主題14天便簽》活動的第1期,便簽輸出活動總第16期,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開啟新的模式,圍繞1個主題,書寫來自不同的書籍的便簽。
這一期的主題是《深度傾聽》。
本期主題由風吹鈴動提供,是10個眾籌主題中參與度最廣、應用場景最為頻繁的主題。拆頁設計歷經了“收集拆頁”“14天框架設計”“拆頁內容精磨”三個過程,“拆頁收集”由RIA學習力授權導師眾籌完成,“14天框架設計”“拆頁內容精磨”由我、風吹鈴動、蝴蝶與石頭的日常一起商議制作。經過緊張又高效的準備,今天,我們將開始全新的共拆活動了。
????寫在開始前的話????
這一期的主題是“深度傾聽”。從呱呱墜地開始傾聽別人的對話,絕大多數人在傾聽中長大,傾聽家人、傾聽朋友、傾聽同事、傾聽陌生人……正因為太習慣于傾聽了,以至于忘記了傾聽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和你對話的那個人說“你根本就沒有在聽我講話!”對話就此結束。如果不聽別人講話,就無法讓對話進行下去,更加談不上深度的對話、深入的交流。
日常生活中的傾聽,大多數都非常的表面化,更多是下意識的聆聽行為,往往缺乏有意識的深度聆聽。卡耐基說過“一張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事實上,傾聽是有大量技巧的,涵蓋了耳朵的聽、眼睛的聽、心靈的聽、身體的聽等眾多方面。
14天“深度傾聽”便簽將帶領你從認識真正的傾聽開始,一步一步走上深度傾聽的道路。莫里斯說過“要做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當未來的某一天,別人說“和你聊天真是太愉快了!”而事實上他才是這次對話的主角,并且說了大多數的話,恭喜你,關于“深度聆聽”你畢業了!
來吧,今天開始,我們一起開啟這一期的學習。
拆頁一 選自《非暴力溝通》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 P97-100 一位先生臨死前的談話 有位病人已被診斷為肺癌晚期。在他被送往醫院前,一位前來協助的護士以及他夫婦兩人在他家中有了以下一段對話。談話一開始,他太太就談到了他們的家庭護士。 太太:“她不是一位好護士。”護士:(體會這位太太的感受和愿望) “你希望護士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 太太: “她什么都沒做。只要他的脈搏稍微快一些,她就讓他停止走路。”護士:(繼續體會她的感受和愿望) 他很少活動, 你擔心他無法恢復健康,是嗎?” 太太:(哭了起來)“是的,我真的很害怕!”護士:“你很害怕失去他?” 太太:“是的。我們一起生活了一輩子。"護士:(注意了解她的其他感受) “你擔心,如果有一天他走了,你將無依無靠?” 太太:“我無法想象,沒有他,我怎么活下去。 他總是在我身邊。”護士:“所以,想到自己要一個人生活,你感到很凄涼。” 大太:“除了他,沒有人會和我生活在一起。你知道,他是我的全部。我女兒甚至都不和我說話。”護士:“想到你女兒,你儀乎就很傷心,你希望你們的感情能好些?” 太太:“是的。但她很自私。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生孩子?生孩子有什么好?!" 護士:“聽起來,你很失望。在你先生病重的時候.,你希望能有親人在你身邊。"大太: 他病得這么重,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除了你,我甚至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他總是沉默不語……你看看,他一句話也沒有!”(她先生仍保持著沉默) 護士:“你是說,在這困難的時刻,你希望你們兩個能互相支持?” 太太:“是的。(她停了一下,然后,提了一個請求)我想請你用剛才談話的方式和我先生談談。” 護士:(想丁解這位太太的目的)“你希塑他能說出自己的感受?” 太太:“是的,是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希望他愿意講幾句。我想知道他現在的心情。”(通過護士的幫助,這位太太意識到自己的愿望并提出了明確的請求。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人們常常并不了解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即使他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們看到一個明確的請求——“請你用剛才談話的方式和我先生談談”——如何成為獻給另一個人的禮物。護士現在就可以采取行動來滿足這位太太的心愿。這改變了屋內的氣氛——因為她們成為“同事”,開始“一起工作”。) 護士:(轉向那位先生)“聽了你太太剛才和我的談話,你現在感覺怎么樣?” 先生:“我真的很愛她。” 護士:“你愿意現在和她談談嗎?” 先生:“是的,我們需要好好聊聊。” 護士:“你病得這么重,你愿意告訴她你的感受嗎?” 先生:“感覺不太好。”(我們常用 “好”或“壞”來描述感受。使用更為具體的詞語,將有助于他太太更好地了解他的感受。) 護士:(幫助他進一步表達感受)“你擔心你的病治不好嗎?” 先生:“不,我并不擔心這個。”(注意: 護士猜得不準確,并沒有妨礙他們的交流。) 護士:“生活變成這樣,你感到惱怒嗎?” (由于這位先生難以表達他的具體感受,護士就繼續協助他。) 先生:“不,我不生氣。” 護士:(這時,她決定直接表達她的感受。)“我有些困感,不知道你具體是怎樣的感受。你可以說說嗎?” 先生:“我想,我是擔心,我不在她身邊,她怎么辦。 護士:“你擔心她無法獨自面對生活?” 先生:“是的。我怕她沒有勇氣活下去。" 護士:(她知道臨死的病人常常因為惦記親人而放心不下。有時,病人需要他的親人告訴他,他們準備好了面對他的死亡——這樣,他才可以放心地離去。)“你是否想知道你太太現在的心情?” 這時,他太太加入了談話。當著護士的面,他們開始親切地交談。 在上述的對話中,太太開始時表達的是對家庭護士的不滿。隨著對話的深入,她意識到,在這人生的艱難時刻,她極為渴望加強與先生的聯系。
選自《非暴力溝通》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
P109-113 傾聽預防潛在的暴力 有一次,一位教師和我談起了她的一段經歷。這位教師在圣·路易斯的一所學校教書。那個地區的治安情況不太。為了保證教師的安全,學校提醒她們在放學后立即離校。有一天,為了幫助一位學生,她在放學后留了下來。學生剛離開不久,她在收拾東西時,突然發觀有個陌生的男人站在門口。看到教室內空蕩蕩的,這個男人迅速走到她面前,用顫抖的聲音命令她脫衣服。意識到他的焦慮和不安,她開始全神貫注地體會他當時的感受。遇到這么出乎意料的反應,這個男人猶豫了一下,接看大聲吼道:“快脫了衣服!” “你似乎有些不安,安全對你特別重要,是嗎?”她問道,同時繼續體會著他的感受和需要。 “對極了,”這個男人嚷道,“快脫衣服,要不有你好看的!” “請告訴我,是不是有別的方式可以滿足你的需要,而不用傷害我?”她問。 “我和你說了,快脫衣服。”這個男人脫口而出。“聽起來,這對你很重要。同時,我希望你知道,我真的很害怕。你知道嗎?如果你愿意離開這里而不傷害我,我會極為感激!”她繼續說。 “拿錢包來。”這個男人喊道。這位教師把錢包遞給了那位男子。她很慶幸自已沒有被強好。后來,她回憶說,那位男子每聽一次她的反饋,他想強奸她的沖動似乎就減弱一些。 還有一次,一位警官在非暴力溝通研討班開始前和我說了以下一番話: “我非常高興,在上一期的研討班中,你請我們練習如何傾聽他人。幾天后,我就被派去逮捕一個人。當我把他帶出來時,大約有60人圍住了我,不讓我上車。他們大聲喊道:‘放他走!’‘他什么也沒做!’ ‘你們警察是種族主義者!’雖然我懷疑傾聽他們并給予反饋能夠發揮作用,但當時并沒有別的選擇。所以,我努力理解地們, ‘你們不相信逮捕這位先生是合理的?’‘你們認為這是種族歧視?’幾分鐘后,他們就不像剛開始那樣充滿敵意。最后,他們讓開了一條路,我把那個人帶上了車。”
「I,重述知識」(必選)
看完拆頁,相信你能感受到拆頁中聆聽的魔力,請借由此進一步思考,好的聆聽對你來說,有什么價值,給你帶來什么影響。
《好的聆聽》
好的聆聽意味著:
放下自己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
用一顆好奇的心去探索,
在他的身上發生了什么?
不批評,不建議,不分析,不指責,
盡情的去了解發生了什么?
他有什么樣的感受和想法?
他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和鼓勵?
好的聆聽意味著:
你讓一個人可以全然的打開他的心,
與你無障礙的用心交流。
好的聆聽意味著:
黑暗中那絲透亮的光;
讓你看清了對面的那個人,
他是多么的獨一無二,精彩紛呈!
「A1,激活經驗」 (必選)
請書寫一個你自己的類似拆頁這樣的聆聽(被聆聽),在聆聽中,你或者對方表達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解決了核心問題。請詳細描述對話的過程。
eg:有人遇到工作難題不知所措;夫妻矛盾加劇抱怨增多時;孩子青春期叛逆時。
《女兒怕黑》
女兒看完了她最愛看的懸疑推理綜藝節目《大偵探》,聲音怯怯的說:“媽媽,待會能不能陪我上一趟衛生間,我怕黑。”
正在給弟弟講故事的我不耐煩的應道:“膽子小還看大偵探,現在連衛生間都不敢去了,把燈打開,不就不黑了嘛,自己去衛生間,正好練練膽子。”
女兒磨蹭著,沒有動,求助的眼神看著我。
那個眼神觸動了我,學了那么多育兒知識,可怎么還像個一點就爆的火藥桶,還是忍不住不耐煩,忍不住發泄情緒呢?
深呼吸一次后,
我放下故事書,跟弟弟說媽媽去陪下一姐姐,她現在有點害怕,你自己先看看書哦。
然后我拉起姐姐的手,說:“你剛剛說怕黑,媽媽陪你一起去吧。”
女兒面露喜色,我開始問她:“你剛剛看到了哪個環節,讓你覺得很害怕呀,可以跟媽媽說說嗎,說出來你就不害怕了。”
女兒小聲的說:“媽媽,其實我不是怕黑,也不是因為看了大偵探害怕,我只是想要你陪我說說話,看到你陪著弟弟講故事,我也想要有個時間你只陪著我。”
哦,原來你不是怕黑,你是想媽媽陪你,我了解了,給女兒一個擁抱!
好吧,你想跟媽媽說什么呀?
女兒說。。。。。
哦。。是這樣啊,聽起來真有趣,,,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 。。。。結果呢?
結果是女兒越來越愛和媽媽分享小心思了,也越來越愛笑了。。。。
原來“怕黑”是女兒渴望聆聽的訊號,還好我收到了。。。。
這次的經歷讓我明白與孩子溝通時,一個好的聆聽是多么的重要,好的聆聽意味著放下自己的主觀評判,做好自我情緒管理,用好奇心和愛去傾聽孩子,用(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結果呢)去激發孩子主動表達,用啟發提問去引導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