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而存在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與其對立面相互依存的。有高便有低,有胖便有瘦,有重便有輕。世界上有領先的人,自然也有落后的人。而又因為落后只是在某一時段之內的狀態,基本上所有落后的人都在朝著領先的人拼命追趕,所以我們稱其為追趕者。
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追趕者。因為領先者畢竟是少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領先者的。領先者呢,也并不是一開始都是領先者的。每一個領先者在成為領先者之前都曾是一個追趕者。落后的只要拼命追趕,不會永遠落后,領先者也不能永遠保持領先的位置。我們在此提出追趕理論,目的就是啟發追趕者,讓追趕者可以更加高效更加快速的趕上甚至超越領先者。在我們開始正式講解追趕者如何才能更加高效的追上領先者甚至超越領先者之前,讓我們來深入的看一下追趕者的處境。
追趕者的處境
追趕者,就是在學習上落后了的人,只有落后的人才會追趕,領先者是不需要追趕的。
落后,便是追趕者面臨的第一個處境。落后便意味著挨打,我們中國古話里埃這樣說。但是這在學習上是不成立的。現在的父母都素質很高了,不會因為學生學習不好就打孩子,另外國家法律也規定老師大學生是犯法的。至于你的同學,更不可能在你身上實踐這個邏輯。但是,學習上的馬太效應在這里會顯現的特別清楚,而且隨著經濟越來越發展,這種效應也會越來越突出。當有獎勵的時候,領先者會拿走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并且榮譽也會被大部分的被學習領先者拿走。獎勵一方面減輕了領先者所擔負的負擔,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專心的去應付面前的已知的和未知的各種挑戰,同時這些獎勵和榮譽也像裝備一樣增強了領先者抗風險的能力。然而,對于落后者而言,本來他們的抗擊面前的風險的能力就弱,并且資源匱乏,他們又由于一直都處于前方有人造成的壓力中,獎勵和榮譽的缺失使得落后者面臨的環境極大的惡化了。這種獎勵實際上是一種兩極分化的催化劑。它使得學習領先者的環境越來越優越,而落后者的環境越來越艱苦。如果領先者沒有因為這中獎勵而驕傲自大放棄努力的話,這種趨勢將會一直保持下去。
然而,在追趕者面臨著馬太效應的侵襲的時候,他們其實也還被另一層幸運的光環所籠罩。這層幸運的光環是什么呢?那便是目標的唯一性與明確性。作為追趕者,你面前要走的路已經有人為你試探過,而且你的目標一致在你前面領著你跑,除非你已經被甩的看不見前方的人的蹤跡。這種優勢將極大的減少你的壓力,你不用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摸索路徑,而只需要沿著領先者的路徑奮力直追便可以了。
追趕者的爆發
追趕者在長久的追趕中,必然會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便是趕上領先者。第二個階段便是超越領先者,這便是追趕者的爆發。
第一個階段,追趕者的策略基本上是和領先者一樣的,這一階段是打扎基本功的階段。我也成為這一階段的方法為常規方法。基本功即是指對于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對于基礎知識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記憶性的。通過學習者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便可以掌握。這部分的記憶和練習都符合人類的記憶規律,一旦掌握到一定程度,便不可能在繼續前進。這就是對于已有知識掌握的極限。所以,對于追趕者來說,在這一階段趕上領先者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領先者幾乎沒有在往前更繼續前進,相當于他們一直在等你。如果你能夠抓緊時間,集中精力的話,在這方面趕上領先者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不過,在這一階段,由于人們學習力和學習方法的差別,對于不同人而言,學習進步也不可能同步進行。對于一個知識豐富,擁有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以前學習程度較好以及智商比較高的人來說,在這一階段會表現出十分高的效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別人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的水平。高效率使得那些人占盡先機,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在第二階段的爆發中摸索,甚至有可能成為領先者。
第一階段的存在也是領先者和追趕者和落后者聯系的紐帶,平常所發生在領先者和追趕者之間的甲流在人們看來并沒有太多障礙便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存在。因為兩個人的交流順利進行的話,是必須有一定的共同知識基礎存在才可以的。
第二階段便是追趕者超越領先者而成為新的領先者的階段,也成為追趕者的爆發。追趕者超越舊有的領先者而成為新的領先者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經驗,二是天才。所以說第二階段,追趕者如果想要超越舊有的領先者的話,必須在這兩方面花功夫。
經驗在這里也分為第一經驗和第二經驗。第一經驗也成為直接經驗。第一經驗的獲得取決于時間和你所經歷的事情。時間越長,你經歷的事情越多,你所獲得的第一經驗也就越多。對于第二經驗,思考在這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你思考的越多,便越有可能從你所經歷的事情中發掘出更多的道理,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并且這些經驗不管你意識到了沒有,都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普遍適用性。
具備了越多的經驗之后,你的心理素質和處事態度都已經發生了很重大的轉變,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你會越來越變得沉著冷靜。并且,對于事情的處理效率很高,運用手段駕輕就熟。
下面來說天才。我一直都覺得我們傳統所認識的天才是個錯誤的概念,并且毋庸置疑的已經坑害了許多人。我在這里必須首先說明天才和天賦的區別。在將天才用來稱呼在某一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的意義給剝離以后,人們對于天才和天賦就已經不分了,天才就是天賦,天賦就是天才。但是,細究起來,兩個詞意思又不一樣。對于天賦而言,是指人或動物天生的對于某一社會行為的特殊能力。而天才則不是這樣。所謂天才,指的是人們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的挑戰自己,把自己的天賦從概念轉變成現實的的能力。
但凡任何人要獲得成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資源,第二就是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前者成為硬實力,后者稱為軟實力。對于占有資源來說,大家都不會否認其重要性,當然,也沒有人否認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所起的作用。而且,不用意外的猜想,實際上大多人都對于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更加看重。擁有杰出的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可能依靠一份的資源向前走了十步。而如果沒有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的話,極有可能擁有十份的資源卻寸步不前。我們之所以上學,其實也是為了獲得我們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的訓練。對于你來說,天賦就是你的資源,而你的天才便是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并且由此看來的話,天才大部分是學習的結果。他需要的只是你對于他的關注、信任、研究和掌握。
模仿舊有領先者的套路,沿著舊有領先者的路徑,你是不可能超越領先者的。領先者的套路和路徑其實是按照他一直在前方領導的情形而制定的,因此具有自動的推動領導者加速和抑制追趕者速度的特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道理便在這里。天才成為追趕者超越領先者的關鍵。要想超越領先者,依靠一般的方法已經不行了,非常規方法將是你的突破口,而這就要靠你的天才,將你這方面的天賦發掘出來。他必須是你自己悟出來,是你自己的方法。
無敵的效率的來源
對于任何人來說,能力并不是他本身擁有的資源,而只能是評價一個人的天才的指標。一個人如果天才出眾,辦事很漂亮,我們便說他很有能力。相反,如果一個人無論干什么事情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我們便說其沒有能力。能力是靠你的行為顯現的,而不是決定你的行為的。那么是什么決定你的行為從而導致了外人形成對你的能力的評價呢?我的回答是潛意識。即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的及其短暫的一瞬間的你的反應。那么你的反應是什么決定的呢?當然是你的內在化了的經驗。人類的一切行為都由環境刺激,經驗決定。效率是人類行為的一個方面,當然他也由人的經驗決定。所以,要想獲得無敵的效率,便需要你發揮你的天才,將知識,經驗等內在化為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