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的我,除了工作沒有生活,一心從工作,事業中尋找意義。
現在的我,是個美滋滋的全職媽媽。從生活的平凡中尋找愛的真諦。
這期間是痛苦的蛻變,也是心結的打開。原來,愛包含一切。
跟溜爸談戀愛那會兒,我們約會的方式就是他千里迢迢來找我吃頓飯,吃完飯我回公司加班,他憤憤然回家。
剛懷溜溜那會,還在頭三個月的不穩定期,我周末連續兩天帶著孩子們戶外活動。
就是到懷孕八九個月的時候,晚上還時常加班到八點,回到家十點。
溜爸在廣州出差,隔著千山萬水跟我吵架。
改變就在一次次吵吵鬧鬧中痛苦的發酵著,慢慢的我開始看見生活。
因為一直在做教育,我知道孩子出生的頭三年,媽媽自己帶孩子有多重要。
所以從開始我就決定做全職媽媽,那是艱巨的任務,必須由我完成。
可是,知道和做到之間永遠隔著一道深深的壕溝。剛辭職的那半個月,我掉進這壕溝差點出不來。
那是種什么感覺呢?
像是身處一口枯井里,坐井觀天,心里空落落的,沒抓沒靠,感覺被這個社會孤立了,拋棄了,只有孩子,不到4個月的孩子……
心里一直咚咚打鼓——我這樣啥也不干,讓他養著,他會不會煩了?不愛我了?三年之后,我還能重整旗鼓嗎?我這個人會不會廢了?30歲就油膩膩了?
好在溜爸鼎力支持:“你不是啥都沒干,溜溜這個小人兒全倚仗你,家里的一攤子也都靠你,你的價值不是用一個月一萬多塊錢的工資體現的!”
是啊,我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價值固定在每月的工資上呢?
我知道那是社會的認可,可是還有其他途徑尋求社會認可啊!這個互聯網時代,想跟社會脫節都難。
那段時間我把心思放在溜溜身上,放在我們的公眾號上。
沒有了與社會連接的工作,我就自己開個窗口,做起自媒體。“遛遛心情”就這樣誕生了。
夜里喂奶,哄睡,我一只手抱著溜溜,一只手敲字,白天抽他睡覺的時間,抽他自己玩的時間,一筆筆的記下他成長的點點滴滴,家里家外的生活樣貌。
一直堅持每周更新一篇,把養育的天性,所學的育兒理念、方法,所悟的生活命題,一點點落地到育兒育己的實踐中。
2
耐不住日子久了,寶寶的吃喝拉撒,屋里屋外掃灑洗刷,做飯煎炒烹炸,都成了熟練工種。
凡此種種,以前是壓力,現在習以為常。
我忘不了月嫂走后我內心的忐忑不安——“我自己照顧這么個小人,能行嗎?”那是新手上路的手足無措!
第一次收拾排山倒海的屎尿狂潮,弄得手上,衣服上,床單上到處是;
第一次洗寶寶屎尿布,滑膩膩就直接下手了;
第一次給寶寶洗澡,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第一次應對寶寶生病……
全職媽媽的生活如果只是這一個個的第一次,也許每天都是新意。可現實是一地的瑣碎和重復——
中午飯到了下午三點才吃上,吃兩口寶寶醒了,一頓飯熱三回,最后到肚子里還是涼的。
為了讓某人下班回家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晚飯要么抱著寶寶做,要么把寶寶放在餐椅上聽他嗷嗷喊叫。
上個廁所也得抱著娃,洗澡洗一半,滿身泡沫的跑出來哄他再睡……
然后就是打掃衛生,洗衣服,洗衣服,洗衣服,一日三餐,陪玩,哄睡,日復一日……
總是會在忙活完一圈,坐下來喝杯水的瞬間,心里鉆出一種失落: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呀?
我知道那是足不出戶的遺憾,是放棄職業的不甘,是尋找自我的力量。
全職媽媽一年,我深深感到照顧孩子是女人的天性,很多東西無師自通,再加上不斷學習,總結經驗,那些活,那些累,咬咬牙都可以勝任。
唯一不能勝任的是自己的內心。
全職媽媽的內心會被焦慮填充,會被自我否定占據,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這個世界奇妙就奇妙在這里,同是一顆心可以裝完全不同的東西。
心外無物,心安自足。
這一年,寫作讓我心安,不斷思索自己的經歷,不斷總結育兒經驗,把育兒當作最有意義的事業。
看著這么可愛的小人一天一個樣的長大,會爬了,會扶著墻走了,會自己想辦法拿到玩具了,會叫媽媽了……就這樣老去,我愿意。
這一年,學習讓我心安,閱讀書籍,系統學習正面管教,找到今后的發展方向,把成長自己作為一生的追求。
我不是在帶孩子,是孩子給我成長的機會,他是我最好的禮物,讓我活的越來越明白。
這一年,家庭的支持讓我心安,溜爸拼命賺錢,拼命寫書。我親愛的婆婆媽隨叫隨到,帶著溜溜跟我一起上課。如果不是她,溜溜生病的那一個多月,我真不知道怎么熬過來。
我的努力,他們能看到。他們的付出,我記在心里。這就是一家子,過日子。
雖然我們住在租來的房子里,雖然我們沒有什么存款,雖然我們還想要老二,可是我們把日子過得很幸福。這是一個全職媽媽的肺腑之言。
其實,全職媽媽所有的痛和苦就是一個心結,要解開它也全憑那顆心。心安則自足,無須外求。
我們是有點夢想的小夫妻,碼字,帶娃,做教育。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謝謝親愛的你!
作者|溜媽,寶貝溜溜的大奶牛,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鼓勵咨詢師,北師大教育學碩士,倡導最美的養育是陪著孩子,自己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