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大王卡內基白手起家,創造了巨額財富,并將絕大部分的財富捐贈給社會,投入教育事業,創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聞名遐邇。他留給世人最大的啟迪是不斷進取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他曾說:“我以為人應該努力獲取人生的成功,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也令人興奮的事。我們并不是要為成功而成功,而是要有一個勇于進取的人生。”
又是一年高考季,全社會都安靜下來,為莘莘學子讓路。家長和老師們穿上大紅衣服預祝學生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考進心儀的大學,成了成功的代言詞。
又是一年畢業季,經過四年大學校園熏染的學子們,即將奔赴人生另一段旅程。
找到稱心的工作,成了畢業生們成功的標配。
這些成功結果的呈現,無不凝聚著學子們的智慧和汗水。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者都有自己的成功故事。
那么成功是否有跡可循呢?如何才能避免走彎路,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呢?
《成功法則》一書或許能夠為你答疑解惑。
該書作者拿破侖·希爾是現代成功學鼻祖級人物,曾為卡內基服務20年,耳濡目染,一生致力于研究并推廣成功學思想。
他總結提煉500多位最睿智的成功人士的思想精髓及共性特征后,形成的一套成功哲學思想--高效開發自我潛能的17條黃金法則。
這本書是根據希爾1954年開設的“大師課”培訓錄音文稿整理而成,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洗禮,仍歷久彌新。
本文將從主目標明確、額外付出、好性格三條法則入手,帶領大家領略大師風采。
01 志存高遠,不負韶華
17條黃金法則中,主目標明確是首要法則。
那么主目標明確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希爾總結了6點,我對此深有感觸。
第一,目標明確會讓人生成主觀能動性、熱情、想象力、自律、專注等品格,是成功人士的必備條件。
明確自己想做什么,就會采取一系列舉措去執行,例如制定計劃、細化目標、執行追蹤、復盤調整等等,在整個過程中,會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例如,自從我愛上寫作,確定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寫作者后,我能自覺做到每天早起寫作、學會目標管理、熱愛分享、保持積極心態等,無形中培養了很多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
試想如果自己當初沒有這樣的明確目標,可能早就以時間忙、以后再說等等無數理由放棄了。
聯想到一句話,成功會帶來更多成功,好習慣也一樣。而成功者之所以最終能夠成功,也正是得益于一個個好習慣。從這個層面說,將目標明確作為成功的首要法則確實名副其實。
第二,目標明確會讓人對時間更關注,將有限的時間用于為目標而努力,避免浪費時間。
寫作日更讓我感覺每天時間不夠用,很多原來刷手機、閑聊、逛街、排隊等碎片化時間,自然而然被用來見縫插針地讀書寫作,而且這種改變的過程一點也沒有壓力,因為這是出于自己內在的主動選擇。
第三,目標明確能讓人對于與主目標有關的人或事時更敏銳,更容易激發勇氣,捕捉到機遇。
這一條法則與吸引力法則原理相似。5月份我制定了上稿6篇的目標,于是每天想著如何選題,如何收集素材,對于身邊的人和事更加關注。一些工作和生活中原來也經常發生的場景,竟然不斷觸發我的靈感,成為寫作素材。
第四,目標明確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幫助。
試想,我們對于身邊總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是不是比較有好感?因為我們通常認為這樣的人有想法,有追求,積極熱情,讓人情不自禁想靠近。
就像希爾所說:“世間的人都喜歡看一個人昂首闊步的樣子。”
第五,目標明確能夠塑造積極心態、消除恐懼、疑慮、消沉、猶豫不決和拖延等束縛,解放思想,為充分踐行信念鋪就道路。
當你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時,相信那就是你想要的,主觀能動性將大大增強,拖延、疑慮等負面情緒會自然消退。
第六,目標明確讓人有成功意識。
“什么是成功意識?就是指所思所想都是成功,想的都是生活中能做的事,不去想做不到的事。”
希爾說到:“一生碌碌無為的人其人生98%的時間凈想著做不了的事。”
越關注做不了的事,關注消極方面,那些做不了的理由就會多得讓你打退堂鼓。
反之,越關注能做的事,關注積極方面,那些能做的理由也會自然而然推動你勇往直前。
書中列舉了居里夫人發明鐳的例子。居里夫人就是因為堅信宇宙中有鐳存在這一理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積極行動,無視失敗挫折,最終成功提煉出世界上第一份鐳。
02 額外付出,成功不期而至
書中關于“額外付出”理念讓我印象深刻,也特別能產生共鳴。
關于額外付出的概念,書中解釋:“額外付出是說除了做好份內事,還要多做、做得更好,既要堅持不輟,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希爾說:“哪種品性能最快為你爭取機會呢?我個人以為,是不遺余力幫助別人、為別人做好事,唯此無他。”
他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一次,為了幫助山區孩子擁有這些優秀品德,讓他們能夠在學生時代就樹立成功目標,改變人生,他免費提供課程,并且自己親自授課。
此舉感動了校方,一位學校捐助人免費提供幾十萬美元建校舍,還推薦大量員工參加課程培訓。
回報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豐厚。
通過這個故事,希爾深深感受到,不求回報的額外付出,必定會帶來超預期的回報。
所以,他建議,我們只要先付出就好了,不但在付出時能收獲給予的快樂,獲得內心寧靜,而且還會收獲超預期的回報驚喜。
他在書中解釋了回報遞增定律:
你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不管是善、是惡,是積極,還是消極,這是自然定律的運作之道。
不管你付出了什么,對別人或者為別人做了什么,不管你從自身貢獻了什么,它都會加倍回報你。沒有例外。
額外付出不但是幫助他人,自己的努力也是額外付出。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無一不是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
圣賢曾國藩在其家書中也說過:“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意思就是我們只要埋頭努力耕耘,不用擔心是否有收獲,只要堅持努力,將來一定會有所回報。
他本人一生踐行此理念,勤奮自律,從一個資質平凡的普通人成為飽讀詩書雄才大略的一代圣賢。
正如希爾所說:“如果不養成多付出一分努力的習慣,盡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人,你就永遠不可能自由、不可能自主、不可能做到經濟獨立。”
對人,少一份計較多一份付出;對己,少一份懶惰多一份自律。
如此,成功將不期而至。
03 好性格,塑造成功加速器
希爾在書中總結了塑造好性格的25個要素,他推薦大家對照逐項打分,平均分如高于50分則說明性格不錯,成功人士通常分值遠超常人。
這25個要素包括:積極的心態、靈活、悅耳的聲調、寬容、幽默感、坦誠、令人愉悅的表情、強烈的正義感、用意真誠、事事通曉、處世圓通、決策果斷、篤信無限智慧、語言得體、熱情有度、體育精神、基本的禮節禮貌、穿著打扮得體、表演技能、額外付出努力、適度、耐心、優雅、謙恭、個人魅力。
不難發現,這些要素的共同點就是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如果要用一個詞總結,我覺得就是樂觀。
卡內基先生曾在《鋼鐵大王卡內基自傳》中說過:“樂觀的性格比財富更值錢。年輕人應該知道,這種性格是可以培養的。”
25個好性格要素,包含了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深刻道理,是高效溝通的潤滑劑,更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作者希爾建議,我們可以先從分析自己開始,深入思考自己受人歡迎的原因和被人討厭的原因,再對照身邊的人進行分析,不斷改善提升。
特別是年輕人,越早培養好性格,越有利于與外界溝通,塑造“好人緣”口碑,為成功插上騰飛的翅膀。
04 寫在最后
希爾對如何成就卓越解釋道:“卓越就是能夠認識到自身頭腦的力量,相信它、運用它,是這種能力成就了卓越。”
《成功法則》提供的高效開發自我潛能的17條黃金法則,凝聚了無數前人的智慧,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套成功哲學思想。
讓我們開放心態,積極汲取前人的智慧,用成功哲學思想武裝大腦,充分運用自己大腦的力量,成就卓越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