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整個精神境界、整個學說價值的核心體現就在這九個字。老子明確講:人第一要功成,不僅要功成,而且還要名就,而且還要享受生活,這樣才是天之道。
如果讓大家來給這句話挑一挑毛病:“首先你要把事情做成,要有生活能力,同時又要美名遠揚,然后還要去享受生活,這是我的人生理想。”大家覺得還能不能再加點什么?或者說覺得這樣講有沒有什么漏洞?
事業成功,名氣也有了,還有和諧的家庭,能夠享受生活,這已經包含了人生的各個方面。老子已經將的很完美了。
去掉一個行不行?比如說,把“名遂”去掉?每個人的內心當中,都希望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希望被認可。
把順序改改行不行?先“身退”,直接身退,行不行?直接就享受生活,沒有事業保障的根基。
只要“功成”呢?天天工作,工作狂,我只為了工作,不結婚,也不喜歡美女,也不養老?就違背人性,人的本性應是快了生存。
可見老子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去一則缺,添一則多,順序都不能改。為什么是“天之道”?三者缺一不可,順序不可動。簡單的幾個字,已經把人生的意思涵蓋其中,而且很積極。
實際上,反對老子的人和曲解老子的人很多。有這么一個故事流傳很廣,說一位美國大亨,跑到海灘,看到一個漁民駕著一只小船正在釣魚,這位美國大亨就給他說:“你在干嗎呢”“我在釣魚。”“你釣魚一個月能掙多少錢?”“一個月就掙幾十美元吧。”“你有豪宅嗎?”“沒有。”“你有嬌妻嗎?”“沒有。”這位大亨就教育漁民:“你應該尋找一門專業技術,應該到大學里面去學習。”“那么學完以后呢?”“學完以后去找一個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呢?”“你就可以獲得高薪。”“獲得高薪以后呢?”“買房子,結婚,娶嬌妻生美子。”“然后呢?”“你就可以周游世界。”“然后呢?”“你就可以在這里釣魚了。”這個漁民說了:“那我現在不正在釣魚嗎?”
說了這么一堆,我們不是殊途同歸嗎?你的理想生活我現在不是已經達到了嗎?這位大亨被駁得啞口無言,那個釣魚的人說:“你看,你繞一大圈,花了那么多時間和精力,你可能到了50歲才能去釣魚。我現在才20歲就開始釣魚了。”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可能大家聽過之后都會莞爾一笑。但是,很關鍵的一點,其中這兩種釣魚背后,所帶來的體會和感覺是不一樣的。
人活的是人生價值,人的價值是自我肯定和心境,你什么都沒有,你就在這兒釣魚,是一種無奈。你是為生計在奔波,為了生計,為了釣魚而釣魚。而當你功成名遂之后,你再回來釣魚,那是為了享受生活!
因此,我們不能去反對老子,更不能曲解老子,我們不能直接“身退”。現在很多人自我安慰:“你看,他們天天奮斗、在工作,他們在學習,練專業知識,最后還不是······人就能睡一張床,就吃一口飯嘛!”——這實際上是一種懶怠的心理。
所以,母親教育子女,一定要告訴孩子:人生的三個階段缺一不可,順序也不能改變。我們要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地講,人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要走向成功,必須成功。
我們看到很多人,其實是畏懼成功,所以不斷用各種各樣的借口去逃避成功,畏懼成功,害怕成功,甚至是詆毀成功,像那個故事就是詆毀成功。當功成沒有的時候,名遂身退也就沒有根基了。
有很多家庭,丈夫在家為什么沒有尊嚴?你房子也沒有,車子也沒有,什么都沒有,你直接在哪兒釣魚,老婆肯定不愿意。假如說,你成為比爾蓋茨,你去釣魚,老婆孩子肯定高高興興給你準備好午餐,陪著你一起。
老子,是真正偉大的人物,他明確地講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因此,所有的家長,第一個任務就是讓我們的孩子成功。我們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該按老子的順序,給孩子明確的講:人生第一個目標就是事業成功,在事業不成功的時候,不要談什么享受生活。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自周正老師《老子的養育智慧》
—·END·—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
請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
歡迎微信公眾號獲得免費授權(微信:isunlaoshi)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