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直言: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讀書的種子。
這顆“讀書的種子”怎么培養?統編教材給出了答案。從閱讀的體系看,形成了“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從教材編寫看,除了教讀課文、自讀課文,還把課外閱讀編進教材,納入課堂。
一、? 《快樂讀書吧》欄目解讀及教學建議
《快樂讀書吧》放在每冊教材第一單元,是對各冊課外閱讀的引領,是一種召喚和導向,旨在提示老師和家長從低年級開始,就要注重打開孩子的閱讀視野,教授一些基本的整本書的閱讀方法,也在告訴孩子閱讀多么快樂,更廣闊的閱讀世界在教材之外。
“和大人一起讀”是一年級教材每個語文園地里的一個板塊,到了二年級就改成“我愛閱讀”了。《快樂讀書吧》是孩子整個學期課外閱讀的一個綱要,要解決本學期課外閱讀“讀什么”“怎么讀”等問題。而“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是“快樂讀書吧”的具體實施舉措,是孩子通過這兩個內容的閱讀實現課外閱讀的模仿和遷移,達到融洽親子關系、提高孩子閱讀興趣、提升兒童思維情感品質等。
? 從一年級上冊了解怎么開展課外閱讀到二年級下冊的讀整本書,重在引導學生根據目錄檢索信息和學習閱讀。教材對孩子的課外閱讀要求在逐步提升。整個低年段,教師要注意引導兒童讀書的時候關注書的封面、書名、作者、目錄,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怎么樣愛護圖書等。
? ? ? ? ? 《快樂讀書吧》的教學建議
建議一:用心做好文本教學解讀。
文本教學解讀,是對教材“有什么”、教學“該教什么”,并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選取初步設計“怎么教”的大致路徑。
建議二: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目標,不是在一節課里完全體現的,有些目標甚至要延續到學期結束后才能達成。所以,它的目標制定,要指向課堂,更要指向課后延伸閱讀的過程。
建議三:設計有趣有效的教學活動。
設計有趣有效的教學活動,途徑有很多。總體來說,教學要有整體感,不能支離破碎。借助某個情境或者某個人物串聯整節課的教學,往往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另外,注重學生的參與性,也就是設計的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建議四: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
二、“和大人一起讀”板塊解讀及教學建議
? ? ? ? ? ? ? 1. “和大人一起讀”是什么
“和大人一起讀”是閱讀材料
“和大人一起讀”是一種閱讀環境
“和大人一起讀”是一種閱讀方法
“和大人一起讀”是一種閱讀興趣
? ? ? ? 2.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讀”
? ? ? ? 3.怎樣開展“和大人一起讀”
“和大人一起讀”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閱讀。
具體的操作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借助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課堂等家校互動活動,教師以“大人”的角色,示范“和大人一起讀”。
②通過講座、網絡交流等形式,指導家長如何開展“和大人一起讀”。
③在教室里開展“和大人一起讀”,讓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遷移、演繹教師帶領下的讀書過程;
④通過班級微信、QQ群等,用音頻、視頻的形式展示“和大人一起讀”的實況,互相交流,互相啟發。
? ? 在家庭閱讀氛圍沒有形成、家庭閱讀習慣沒有養成之前,建議先在教室里開展教師指導下的“和大人一起讀”,從而更好地示范、引領家庭閱讀。具體操作中有幾種簡單常用的方法。
(一)在朗讀中——引導孩子感受語言的節奏和韻味
朗讀,既簡單又有效,只要大人有心,具備基本的閱讀力,就可以得心應手地去做 。針對不同的文章,朗讀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
? 在孩子們還沒有能力完全自主閱讀前,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學習閱讀,這是大人的職責所在。
在大人給孩子朗讀的過程中,孩子會隨著大人的聲音自由自在地進入文字描述的世界里,感受文字帶來的美好。等孩子漸漸學會認字之后,就能慢慢學著自己閱讀。一開始,他們或許只會跟讀幾個熟悉的字。慢慢地,他們的識字量越來越大,就能自己獨立閱讀了。
(二)在對話中——引導孩子走進想象世界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夠帶領作者進入一個個充滿想象的世界。一個善于閱讀的人,在文字的牽引下很容易進入語言描繪的世界里。
1.基于語言形式的對話
2.基于語言內容的對話
把文字讀成畫面,孩子才能真正領會到閱讀的樂趣。
(三)在演練中——體驗用身體閱讀的快樂
? ? 閱讀不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項能夠調動全身器官參與的智力活動。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閱讀常常伴隨著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所以有人說低年級的孩子是在用身體閱讀。他們的閱讀,不是理性的、邏輯的,而是感性的、活潑的。
? 開展《和大人一起讀》時,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孩子的這種閱讀特性,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孩子參與閱讀,并用身體來表達他們對閱讀的理解、感受。
1.做一做
學習兒歌《我會飛》時,可以讓孩子們一邊讀一邊做小動物的動作,如:鳥兒扇翅去又回,馬兒奔跑仰天叫,魚兒搖頭擺尾水中游,等等。讀完《小兔子乖乖》后,師生可以一邊讀,一邊做動作。
2.唱一唱
對于《我會飛》《小兔子乖乖》等兒童歌曲,用讀一讀、唱一唱的方式,更顯趣味。
3.仿一仿
《小鳥念書》一文中,有漢語諧音帶來的妙趣。 “風老師”念“稀稀沙沙”,“鳥學生”念“嘰嘰喳喳”……在模仿中讓學生初步感受漢語諧音的趣味。
4.演一演
學習《拔蘿卜》,可以讓孩子演一演。教材中呈現的是不完整的文本,但是插圖把故事續編了下去:小貓來幫忙,還是拔不動;小老鼠來了,還是拔不動……后來怎么樣了?通過這個問題,讓孩子接著把故事編下去,演出來。
? ? 孩子學習閱讀的過程是跟隨著懂得閱讀的大人一點一滴學習模仿來的。和大人一起讀的過程,就是孩子學習閱讀的過程。只要大人始終和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對書籍、對語言、對文字產生親密感,是遲早的事。這,是我們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史斯克蘭.吉利蘭的小詩寫道: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讓我們牽起孩子的手,做那個讀書給孩子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