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和一90后聊天,他突然問題我:“你經常和老板們接觸,他們是不是每天都很輕松,什么事都不干,滿世界去玩的?。?!”我很驚訝,問他怎么會有這樣的結論?他說他心目中的老板應該是這樣的——來錢比較快,賺錢比較多,公司到一定規模后把它交給其他人管理,自己就到處去玩……當然,國內企業家我第一個想到了萬科的王石,然后再沒想到第二個人,在我接觸的所有企業領導者中,只有西安某企業老板基本上可以每天抽出3個小時游泳,但也不會遠離他的企業。
工作關系,我接觸到不少民企老板,或許他們確實有出去游玩的心、也有經濟支撐,而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絕對是企業最累、最忙、最投入工作的人,根本沒有時間去享受,一般人去找工作還會關注福利、假期等,而他們基本上是365天,天天在動腦筋、在思考經營與管理。民企老板,很多事須親力親為,不只是他不授權的問題,而是很多事只有他懂,也只有他能搞定,所以他們累;而國企“老板”,除了要以過得去的業績來保住位置外,還要時刻留意不要讓人給“陷害”、告狀,因為體系內無數人覬覦著他們的位置,所以他們甚至更累、而且心累。事實上,除了上述那個90后,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領導者自己個人)都對領導者有很多錯誤的認識。
首先,人們總認為領導者具備非凡的個人魅力。真實的情況是,有效的領導者并不依賴于魅力。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和杜魯門都是非凡的領導者,但是他們并無什么特別的魅力。同樣,沒人比出身貧寒的1860年的美國總統林肯擁有更少的魅力了,他骨瘦如柴、舉止不雅。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丘吉爾一副十分痛苦、遭受打擊、瀕臨崩潰的形象,談不上有魅力,但戰爭的最后結局證明他是對的。而魅力的另一個缺點是,它通常情況下會使人們變得頑固、深信自己永遠正確、拒絕變革。同時,魅力本身也并不能保證領導的有效性。在入主白宮的總統中,肯尼迪總統可能是最有魅力的人。但是,他的成就可能是最小的。那么領導者(老板)有什么共同的特質呢?我們認為大概有三點。
其一,領導能力是一種工作。那些最有成就的領導者對此強調了一遍又一遍。有效領導的基礎是對組織使命進行全面思考,并且清晰、準確地界定和建立組織使命。領導者樹立目標、明確重點、確定并保持標準,當然,他也要進行妥協。實際上,真正成功的領導者總是能夠痛苦地認識到,他們無法控制一切。但在妥協之前、有效的領導者必然已經思考過什么是對的,什么是值得做的。領導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去大力宣傳正確的觀點。
其二,領導者應將領導視為一種責任而非職位和特權。有效的領導者從來不縱容下屬,但是,當發生問題時,他們通常不會責怪別人。如果說丘吉爾在清晰地界定使命和目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領導的榜樣,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總司令馬歇爾則是通過承擔責任進行領導的典范。杜魯門的名言“問題的責任到我這里為止”更是對領導的最好解釋之一。
然而,正是因為有效的領導者知道他(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要承擔最終責任,所以他不怕同事和下屬能力出眾。而那些“錯誤”的領導者則經常發動清洗行動。一個有效的領導者希望自己的同事有能力,他鼓勵他們、督促他們并且贊美他們。由于他要為同事和下屬的失誤最終負責,所以他將同事和下屬的勝利視為自己的勝利而不是威脅。領導者的個性也許千奇百怪,有自負的,也有自卑的。但他們都希望身邊有能力出眾、獨立、自信的人才;他們鼓勵同事和下屬,表揚和提升他們。當然,有效的領導也清楚:有能力的人通常都有野心。但他們更知道,與領導一群庸才相比,這種風險要小得多。他們還知道,對于一個領導得而言,最大的失敗莫過于在他剛去世或離職時,他的整個組織一下子就垮了。
最后,有效的領導者必須要能夠贏得信任,否則就不會有追隨者。并且,領導者的唯一定義就是擁有跟隨者的人。信任一個領導者并不一定意味著喜歡他,也不一定總是與他意見一致。我們認為領導者贏得信任的基礎是言行如一,領導者的行為和公開宣稱的信仰必須是一致的,至少是相互協調的。有效的領導不一定聰明過人,但他必定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