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山花開
?原詩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珮。
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注釋
【陳貽焮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三冊,p5】
①墓:全詩校:“一作歌。”蘇小小:南齊錢塘名倡, 其墓在今浙江嘉興西南。古樂府《蘇小小歌》:“我乘 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②茵:墊褥。③珮:佩帶在身上的玉飾。④油壁車: 用青油布蒙壁的車子。⑤夕:全詩校:“一作久。”⑥ 冷翠燭:冷綠色的燭光,指磷火,俗稱“鬼火”。⑦ 勞:勞乏,微弱的意思。⑧西陵:在錢塘江之西。
?翻譯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注》,p39】
幽冷的蘭花上,顆顆露珠聚含,宛如墓內女主人那悲傷的淚眼。
沒有東西可以綰結愛情的信物,墓地上的煙霧之花也不堪裁剪。
密密的小草,像她柔軟的綠毯,搖曳的松蔭,是她美好的羅傘。
微微的輕風,如她柔薄的衣衫,嘩嘩的泉水,似她響動的珮環。
她乘坐的那漂亮輕巧的油壁車, 生前專來等候,在每天的傍晚。
而今只有那冷森森翠綠的鬼火,閃著光彩,殷殷勤勤地隨伴。
在那常與情人相會的西陵松柏樹下,
如今也只有風挾著雨,凄凄惋惋……
?解釋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注》,p40】
古樂府有《蘇小小歌》:"我乘油壁車,郎乘青騸馬。何處結 同心?西陵松柏下",歌詠的是活著的蘇小小,李賀這首擬作, 寫的卻是死后的蘇小小。生前有愛情追求的蘇小小,死后仍憐念著自己的情人。但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綰結愛情的信物,墳地上的煙花也不堪剪來相贈,曾經使蘇小小向往的、充滿柔情蜜意的西陵,如今只有凄風苦雨,一片寂寞悲涼的景象。李賀寫出了蘇小小的幽森冷艷之美,對她的不幸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這首詩用幽冷、寒峭的筆調,描繪了一個荒誕迷離、 艷麗清凄的幽靈世界。過去有人把李賀稱之為“鬼才”(《塵史》卷中 載宋代宋祁語),其根據就是李賀寫過《蘇小小墓》等一些鬼詩。其實,這首詩是從《楚辭?九歌?山鬼》中蛻化出來的,葉蔥奇在《李賀詩集》的“后記”中說到《蘇小小墓》、《湘妃》、《秋來》等幾首詩說那幾篇實在都是妙得《楚辭》的精髓,正是杜牧所謂“'騷之苗裔’的杰作。”
李賀在本卷前的《七夕》詩中,曾提到“錢塘蘇小小”,那是指的他早年在江南時曾經歡愛過的妓女,這首詩中的蘇小小可能也有他那歡愛過的女郎的影子。一別難逢,如同生死幽隔,李賀借死去的蘇小小來寄托他的懷念和感慨,寄托他的哀嘆和同情。“此當元和九年入錢塘,見蘇小小墓即景之作”(詳參劉衍《李賀詩校箋證異》)。但南游的時間,似當為早年。
【中華大典文學典《唐文學部三》,p1252】
《蘇小小墓》《吳劉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一劉辰翁評:參差苦澀, 無限慘黯,若無同心語,亦不爲到。此蘇小小墓也,妖麗閃爍間意,故不欲其近《洛神賦》也。古今鬼語無此慘澹盡情。本於樂章,而以近體變化之,故奇澀不厭。冷翠燭,勞光彩,似李夫人賦西陵,語括《山鬼》,更佳。「幽蘭淚,如啼眼」,便是墓中語。「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妙極自然。《昌谷集》卷一曾益評:西陵之下,與歡相期之處也,則維風雨之相吹,尙何影響之可見哉。平昔之所爲,無復可睹,觸目之所睹,靡不增悲。凄涼、楚惋之中,寓妖艷幽澀之態,此所以爲蘇小墓也。明于嘉刻本《李長吉詩集》無名氏批語:仙才、鬼語、 妙手、靈心。《洛神賦》是神,孝夫人賦是想,此詩是鬼。試於夜闌人靜時,將此詩吟至日遍,若無風裳水佩之人,徘徊隱見于前,吾不信也。《昌谷集註》卷一 姚文燮評:蘭露啼痕,心傷不偶,風塵牢落,堪此折磨。迄今芳草靑松,春風錦水,不足彷彿嫘妍,若當日空懸寶車,燒殘翠燭,而良會維艱,則西陵之冷 雨淒風,不猶是灑遲暮之淚耶,賀蓋慷慨係之矣。《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黎簡批:通首幽奇光怪,只納入結句三字,冷極,鬼極。詩到此境,亦奇極無奇者矣。冷翠燭,鬼火也。勞,光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