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當別人問你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者工作的時候領導問你一個關于最近公司業績好壞的時候,我們回答了一大串數字,但卻不是老板想聽到的。
比如說,老板問你,這個月的銷售業績怎么樣,好不好,結果你回答了這個月總共賣出了多少產品,利潤是多少,損失了 多少而沒有直接說是上升了還是降低了。結果可想而知。
發生這種情況的因為是我們沒有完全理解老板問問題的意圖,進一步說我們不知道,不理解老板想要知道的信息的種類。
很多人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包括我自己。但當時并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理解錯誤。知道看了這本書《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我才知道原來信息并不只是文字,還有那么大的學問。
1.如何理解是信息
信息是制作文案必要的“零件”,信息分為兩大類分為是:描述信息和規范信息。描述信息又分為記述信息和評價信息。
記述信息:不包含判斷好壞的信息。例如:這個房子有100平方米。(平鋪直敘)
評價信息:包含判斷好壞的信息。例如:這件衣服真難看。(有形容詞)
規范信息:表現出事物應有的狀態或人應該采取的行動,如本公司應盡快融資,寫好合作文案,才能解決眼下的難題。(有動詞)
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總類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傳遞信息,表達信息。文章開頭所寫的老板要的信息與我們所表訴的信息完全相反就是因為老板想要的是評價信息,而我們給的是記述信息。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兩個人完全不在一個道上了。
知道了信息的總類你就能辨別信息的種類。但是辨別信息的種類,不等于辨別內容的正確性。
比如中國的首都是重慶。這是一條描述信息,但是它是錯的。當別人傳達給我們信息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地知道信息的種類,進而判斷出傳達者想要給我們傳達什么。
比如說公司的同事小李跟你說,小白他居然搶了我的客戶,把我3萬的獎金弄沒了。我們可以很快地知道小李跟你說的是描述信息中的評價信息,帶有個人感情色彩。我們知道了小李的3萬獎金沒了。但是真的是小白搶走的嗎?不一定,因為這句話是帶有感情色彩的。真相是不是這樣不能馬上判斷出來。如果你真的信了小李的話,萬一不是真的,那你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了。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校還是在哪里,要想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當別人跟你述說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馬上判斷或者向對方評價這件事情的好壞,那樣容易進入別人的圈套。就是不能相信別人的一面之詞,不然后果真的很難想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容易別一些信息所迷惑,或者說解讀信息的方面的單一,沒有從多方面去解讀信息,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信息迷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比如說你上網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看別人的評價。人家評論說,這件衣服質量很好,穿著很寬松,舒服。結果你一股腦的就買了,買回來之后發現根本不是那樣,自己根本穿不進去。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說這句話的人比你少30斤,比你矮20厘米。而你只知道它的質量好,沒有從個人角度,多方面去考慮這件衣服是否適合你,你的身高,你的體重等各方面。
所以知道信息的種類,我們還要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好壞!
版權印為您的作品印上版權 ?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