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奮斗百年,鑄就和平盛世,弘揚傳統文化,帶領人民跨入新時代的大門。從鉆木取火至農耕、科技時代,傳統美食文化在多樣化的同時正在默默的失傳沉寂。為緩解此現象的惡化,青馬·星河三下鄉實踐隊響應國家的號召,高舉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旗幟,踏上了尋找傳統美食手藝的征程。隊員們穿梭于潮汕大街小巷中,經過當地街坊的指引,青馬·星河隊員們尋覓到了一味重要的潮汕傳統美食——“紅桃粿”
根據潮州民間習俗所說,每逢時年八節的時候,每家每戶必定都會制做美味又豐盛的紅桃粿、酥粿。制作完成后,一部分會用來放在祠堂或者祖宗靈位前祭拜;而另一部分則用來留作糕點食用。那是因為潮汕人們都認為紅色是寓意吉祥,歲歲平安,幸福美滿的好兆頭。而在制作過程中,則需要有發酵的步驟,其中的“發”被看作發財的寓意。他們還有許許多多巧奪天工的紅桃粿模具。每一處細節與做工都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與優秀的技藝。
在走訪中隊員們遇到的好心又和藹的黃阿姨,得以領略到傳統美食“紅桃粿 ”的風采,在黃阿姨的帶領下,首先是把Q彈爽口的粿條切成大塊,水開下鍋白灼15分鐘左右。煮至晶瑩光潔,勻薄有點半透明,質地爽韌而軟滑的為上層的粿條是成就紅桃粿美味不可缺少的奠基石。15分鐘之后,粿條色澤如白玉,濃郁大米香撲鼻,即可撈出過清水后放涼,然后放入盆中,根據個人口味習慣放入少許可食用的調味料,以及適量的白面粉,隨后阿姨進行混合揉搓,并用鍋鏟戳碎,揉成面團,直至有彈軟觸感即可。再將面團捏開成一個一個大小跟拳頭左右的小面團搓成橢圓狀后,壓扁展開,然后將事先做好的糯米餡(肉末、香菇、蔥、糯米、蝦米)雙手合十包起來,放入特定的紅桃粿模具當中,擠壓成形。再把成型面團抖出模具,水開放入蒸爐,蒸至透亮為止。最后,將晶瑩粉透的紅桃粿下油鍋,煎至兩面稍微金黃即可。
經過阿姨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這道期待已久的潮汕傳統美食,其味道濃郁香甜,口感爽口彈牙,內餡鮮美多汁,叫人回味無窮。
經過這次調查與實踐,青馬·星河三下鄉實踐隊的隊員們對傳統手藝和潮汕美食有了新的感悟與理解,我們相信跟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號召,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免遭遺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