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一周為了應試,簡直如同填鴨式地把幾乎從未接觸過的英文專屬名詞塞到自己的腦子里,嗯,就是聽到睡著再驚醒起來接著聽,每天七點半準時清醒一直學到十一點半周而復始。我不會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難卻有意思的領域,以及自己的思維竟固化成了這個樣子。
掐指一算,從接觸媒體專業到現在約莫十年了,我從未想過一個行業用十年的時光可以在一個人的身上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不會發現自己在從未意識到的時候,從關注的公眾號(大多是新媒體大的kol)到朋友圈看到的動態(同行的文案及轉發),甚至自己的風格打扮還有生活方式都在昭示著媒體從業者的身份。似乎從選擇了大學專業開始,圈子就開始精分并經過一系列到排他反應愈發縮小至定在了一個點上。
喜歡金融也是由于喜歡一群小伙伴,跟當初喜歡藝術傳媒別無二致。在networkland結識到一幫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從導師到同僚大抵師出名門,大家每日在群里分享優質實習還有自己的trading進度,我才開始知道高盛、畢馬威還有一系列證券投行公司名稱,以前腦子里只知道央視、南方還有頭條之類。看到大家大一大二就去刷四大實習還有刷寒暑假交流,想到自己無論刷微博還是刷抖音都以研究新媒體業態為自己開脫有一絲絲慚愧。。
金融給我的感覺有一種是驚喜,就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原來學完了投資還有證券,完了還有衍生并購,通俗來說知識就像海綿里的水,這個海綿比較大。對于一個時刻焦慮自己會退步的寶寶而言,也是解藥了。
人不應當為了金錢而茍且,理想主義與人文關懷當真是價值千金,然而看到眾人為房價而憂心也難免戚戚。金融行業從業者這方面站在了鄙視鏈上層,nothing comes easy,即便是為了金錢這個信念而努力,在我看來,跟新聞理想一樣值得尊重。一個積極上進的群體,總是能帶來舒適感滿分。
以實際來說,指點社會我還太小,成熟是知道自己并不能改變什么,而年少則是在某一個點永遠堅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要讓自己熱血沸騰地活著,只是以前覺得必須要鑼鼓喧天拉著全世界跟著一起沸騰,現在一個人也可以默默而又認真地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有著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來自一個“烤鴨”,好久沒寫這么多字了,孩子也確實是這周過得不容易……)
——1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