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方知父母恩”,從小到大聽這句話聽得快把耳朵聽出老繭了。
小時候,每每在我們對父母口中的“為你好”嗤之以鼻的時候,父母就會無奈地甩出這句千年老語,外加一句注解,等你自己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好吧,那我們就一起等待那一天吧。
如今,在母親這個角色中已摸爬滾打了近兩年時間,在養娃這條路上我卻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挫敗感。
幻想中那個全世界最偉大的慈母形象被我硬生生地扮演成了一個女魔頭。灌多少雞湯都拯救不了我的暴脾氣,看多少育兒書都培養不出我的耐心。
而且最可怕的是,每當暴脾氣上來,就有種被我親愛的娘親大人附體的詭異感,一樣的口氣,一樣的句式,一樣的形容詞,幾乎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復制粘貼過來的,連表情包都是百分百無縫吻合。
我陷入了一種深深的恐懼中,我被強大的遺傳基因震懾住了。
在聽說“原生家庭”這個詞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遺傳基因在作祟,看來我是敗在了娘親大人的淫威下。
原生家庭這個詞火了以后,周圍的人陸續開啟了抱團聲討模式,細數父母的N宗罪。
看來遭受涂毒的不止我一個。
一個育兒群里的媽媽說了一句“我們小時候沒受過好的養育,造成了殘缺不全的性格,現在卻要奮力改變自己給孩子好的養育,真是顛覆自己的人生。”,瞬間戳到了所有人的痛點。
是呀,我們都無一例外變成了當年我們討厭的父母的樣子,如今我們漲了點兒姿勢,就想努力去改變這種狀態,卻發現身體里每一個細胞都特么的好固執。
沒生孩子的時候,雖然我們嘴上不認可父母的教育方式,處處跟他們對著干,但我們心里其實是明白他們口中的“我是為了你好”真的是為我們好的。雖然我們一臉大寫的“不服”,但內心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愧疚的。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們搖身一變也成了人父,人母,這種角色的轉換讓我們瞬間放大了自己的人格缺陷,我們猛然間發現,原來父母教我們的那些東西都是錯的,他們口中的為我們好,都是假的。
同學伊伊的媽媽是那種超級細心的人,上學的時候我們都去食堂吃飯,唯有她媽媽每天中午都來給她送飯,說是食堂的飯不衛生,營養差。她覺得丟人,不讓她媽媽來送了,可她媽媽依然我行我素,說是為她好。她就瞞著他媽把飯都分給我們吃了,然后她自己再去食堂吃。她媽媽做的飯真是比食堂做的飯好吃一百倍,每次都被我們瞬間一搶而光,我們都說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她媽媽對她的好簡直令人發指。有一天她起床晚了,粥太燙,她來不及吃就去上學了。從那以后,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提前把飯盛好,用嘴吹涼了再給她吃。長這么大,沒自己洗過衣服,連內衣內褲襪子都是她媽給她洗,家務活更是沒她什么事。她在家里就是屬于那種醬油瓶倒了都不扶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舉。
去年,小公舉當媽了。前幾天找我訴苦,說突然覺得自己生完孩子后變成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廢物,以前沒覺得不會做家務是個事兒,雖然心理上不認可她媽媽對她的無微不至,但還是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現在有了孩子,一切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當家里亂成一地雞毛,當為了給孩子做頓輔食還要上網找度娘的時候,她覺得人生真是太艱難了,突然有點恨她媽媽了。
我說你可以讓你媽來幫你啊,她說她媽現在對她閨女的溺愛程度比起當年對她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可不希望再把她閨女培養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癡呆。
是呀,我們改變自己就已經很艱難了,可父母們居然還在“不知悔改”地做我們的攔路虎,絆腳石。
他們又扛著他們的經驗大旗義無反顧地把魔爪伸向了我們的孩子,默守陳規,冥頑不化。
養兒方知父母恩?
放眼望去,多少原本穩定團結的家庭關系因為“養兒”而瓦解,多少父母口中的大孝子因為“養兒”變成了“白眼兒狼”,多少原本相安無事的婆媳因為“養兒”而撕逼。
我的閨蜜卷心說,以前覺得我婆婆人挺好的,自從生了孩子后,怎么突然看她哪里都不順眼,跟她待在一起就渾身不舒服,她的那些帶孩子的方式真是太特么驚悚了。
她說,她婆婆每來一次他們家,她家孩子就會拉肚子,她婆婆的宗旨是能撐死也不能餓著,能熱死也不能凍著。
因為不能認可婆婆的育兒觀念,導致對她的整個人都產生了厭惡。
生孩子前還是乖巧孝順的好兒媳,生孩子后連聽婆婆說句話都覺得刺耳。
一親戚家表弟,老婆生了龍鳳胎,一家子歡天喜地興高采烈的,結果因為看不慣他媽的養育方式,開撕了。
這表弟天天在家給他媽甩臉子看,嫌棄他媽用那些老掉牙的套路帶孩子,他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到處控訴他兒子忘恩負義,白眼兒狼。
本來一對龍鳳胎羨煞旁人,沒想到卻搞得家里雞犬不寧。
我一同學,家里特貧窮,爸爸是個酒鬼,在他剛上高中時就喝死了。
而我這個同學特勵志。他爸死的時候家里一貧如洗,欠了一屁股債,他就輟學去外地打工了。過了幾年,不僅還了所有債,居然還在外地買了房,找了老婆。
結婚后,就把他媽接去了,成了左鄰右舍口中的大孝子。他媽媽每次回來探親也是一臉風光,揚眉吐氣的感覺油然而生。
可是,就在她抱上孫子時畫風突然變了,半年的時間暴瘦了三十斤,頭發白了一半,精神萎靡,完全判若兩人。
她自己說是帶孩子累的,據她親戚說是因為不會帶孩子被兒媳婦嫌棄,兒子脾氣也變得暴躁,一家人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她精神壓力太大,又失眠,就愁成這副模樣了。
看看,“養兒方知父母恩”,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更多時候變成了“養兒方知父母恨”。
然而,帶著這種恨意,我們是否就能生活得更好?
前幾天帶孩子回我媽家玩,小屁孩往水桶里尿尿被我大吼了一句,我媽又吼了我一句,說你什么脾氣,小孩子懂什么啊!我說我脾氣不好還不都怪你,我小時候你不也是這么對我的嗎?
聽到這句話,我媽一下子愣了,我也愣了。我頓時就后悔了,我在干什么,然而話已出口,已無力挽回。
還好我媽只愣了一秒鐘,轉身抄起水瓢就要揍我,說我胡說八道,說小時候是因為我不聽話才吼我 ……
我已無心再聽她辯駁,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我正在傷害著最愛我的人,這不是傻逼才干的事嗎?
縱使父母愛我們的方式不對,但這也不應該成為我們傷害他們的理由啊。
其實,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更多的學習機會,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和信息,如果不是我們豐富了自己的認知,我們又怎么會認識到自身的那些不足,我們又怎么會知道當年我們父母那些觀念所帶來的弊端。我們應該慶幸我們還有改正錯誤的機會,縱使改變是多么的艱難,我們至少也要心存感激,擺正態度。
我們一味地討伐父母,可知道在父母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他們也是竭盡全力傾其所有地在養育著我們,如今我們讀了幾本育兒書,看了幾篇微信爆款文章就覺得自己突然站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就可以否定父母的所有付出。父母也很冤屈,媽的,老子生了你就是讓你來討債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