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好故事的四大要素:曲折的情節(plot)、豐富的情感(emotion)、生動的細節(detail)、突出的主題(theme)。
講好故事也是有套路的。被稱為“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許榮哲說講好一個故事只有七步:目標(objective)、障礙(obstacle)、努力(attempt)、挫敗(frustrate)、意外(accident)、轉折(transition)和結局(ending)。有了這樣的理性思維框架,再去聽故事,結構會清晰很多。
以我最近聽過的一個故事為例,這個故事的內容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但是前兩天聽了白巖松在中國整合醫療大會上的講述,卻感覺很不一樣,細細品味一下, 白巖松的講法就完全對應了前面說的原則和方法。
白巖松是這樣講述的:
接近100年前,協和招生招的生很少,其中一個考場在上海,福建的一個小女孩就是要當醫生。去了上海考試,最后一科考英文,協和對英文要求極高。她答了幾筆,考場里面的一個女生暈倒了,抬出去。沒想到這個考生放棄了自己的考試,出去救助這個女生。等她救助完女生,考試已經結束了。她沒有任何怨言,明年再考吧,走了。但是監考的老師看到了這個過程,把這個過程寫給了協和。協和調看了她前幾科的成績,最后決定招他,因為她擁有當一個好醫生沒法教的最重要的一個“德行”: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照料別人。這個福建女孩的名字叫——林巧稚。
短短250個字就利用了七步故事法把這個不算新的故事講成了情節曲折、情感動人,細節豐富,主題鮮明的好故事:
1. 目標: ?接近100年前,協和招生招的生很少,其中一個考場在上海,福建的一個小女孩就是要當醫生。
2. 障礙: ?去了上海考試,最后一科考英文,協和對英文要求極高。她答了幾筆,考場里面的一個女生暈倒了,抬出去。
3. 努力: ?沒想到這個考生放棄了自己的考試,出去救助這個女生。
4. 挫敗: ?等她救助完女生,考試已經結束了。
5. 意外: ?她沒有任何怨言,明年再考吧,走了。
6. 轉折: ?但是監考的老師看到了這個過程,把這個過程寫給了協和。
7. 結局: 協和調看了她前幾科的成績,最后決定招他,因為她擁有當一個好醫生沒法教的最重要的一個“德行”: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照料別人。這個福建女孩的名字叫——林巧稚。
二、 好故事的套路你也能掌握
你看是不是很巧妙?
有套路就說明普通人也能掌握。我也試著用這七步法來講個醫生的故事吧。這個故事來自一部傳記電影《神跡(Something The Lord Made )》。
1. 目標:黑人小伙維文·托馬斯出生于木匠家庭,卻夢想成為一名醫生。
2. 阻礙:20世紀初,美國種族歧視還很嚴重,黑人受醫學教育的機會極少,且維文·托馬斯家境貧寒,無力支付醫學院高昂的學費。
3. 努力:維文·托馬斯通過打工積攢了不少學費,并且通過自己的聰明與手藝得到了作白人醫生阿爾佛雷德·布雷拉克助手的機會。
4. 挫敗:盡管阿爾佛雷德·布雷拉克給了維文·托馬斯不少機會,并且把他帶到了約翰霍布金斯大學,但是維文·托馬斯仍然沒有機會上大學,他之前籌措的學費也因為銀行倒閉打了水漂。
5. 意外:阿爾佛雷德·布雷拉克醫生受邀攻克法洛四聯癥(又稱紫紺嬰兒),這個難度極高的心臟外科手術促使他和維文·托馬斯又開始了長期合作。
6. 轉折1:維文·托馬斯幫忙制作的工具,高超的手藝在攻克紫紺嬰兒這一疾病時起了關鍵作用,維文·托馬斯的到場讓布雷拉克醫生最終成功實施了手術。
轉折2:不過,布雷拉克醫生并沒有公開維文·托馬斯的貢獻。
7. 結局:遲暮之年的維文·托馬斯終于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認可,榮獲榮譽博士學位,他的畫像與布雷拉克醫生的畫像并列展示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櫥窗中。
你看這樣一部120分鐘的電影用400個字就能把主要情節講清楚了。 只要看得足夠多,就會發現所有的故事都似曾相識,編故事充滿了套路。
三、有哪些套路可以參考
最典型的套路當屬評書,張佳瑋曾經對傳統的袍帶書套路做過這樣的總結:
奸妃亂后宮,太師老丈人。忠良遭坑害,沉冤鐵丘墳。
落魄少年郎,招贅在鄉村。 傳下遺腹子,自去奔前塵。
少年有奇遇,美女爭投誠 。入京考狀元,校場成天神。
挑落高富帥,通緝滿四門。 被迫拖鐵閘,千斤如微塵。
忠臣苦進諫,卻逢天子昏。 罵退眾千歲,喝叫推午門。
還好有救星,刀下喊留人。 可憐清廉官,遭貶離京城。
路遇強賊漢,下馬來相認。 有個莽兄弟,神力更無倫。
偏偏服主角,插科又打諢。 地道通神跡,寶馬兼寶刃。
上陣遇美女,便擬托終身。 小將性高傲,挨打才慌神。
被迫娶嬌女,逼死老丈人。 敵陣有妖道,滑車咕楞楞。
英雄有鐵槍,奮臂扎鐵輪。娘的說不盡,編到沒詞輪。
暫時說到這,回頭再較真。
其實不光評書是套路,影視劇里也基本上是各種套路。
大的套路就是所謂的故事原型,典型的比如哈姆雷特、西游記、基督山伯爵等等。以哈姆雷特為例,以這個故事為原型的影視作品就很多,如果拍成中國古裝劇,那就是夜宴,如果拍成動畫片,那就是獅子王。因為好的故事原型總共就沒幾個,你可以猜一下數量級。有叫喬治?普羅蒂(Georges Polti)的人總結了一個所謂三十六劇,基本上的故事原型都在這兒了。
小的套路就是所謂的橋段,在互聯網時代這就更是沒有秘密可言了。讀庫曾經推過一組文章,叫《好萊塢電影俗套》,里面提到過一個經典的俗套——“牛頓第四運動定律”:
影片里好人從高處摔下來是總能落到灌木、紙盒堆、雨棚或是其他什么軟質物體上,因為有東西緩沖一下而不至于摔得那么慘;而壞人摔下來時卻總是扎進鋼尖或是摔在一輛疾馳的公共汽車的前面。
你回憶一下自己看過的電影里的追逐戲,是不是都是這個套路?
一時半會想不起來了?沒關系,早就有人幫你做好了整理,他們把各類作品中所有用過的橋段分門別類做了一個網站,叫TV Tropes。我勸你千萬不要看這個網站,因為這幫極客把看電影當成了編程,他們把收集的橋段做成了一個個庫函數,于是拍電影的過程就變成了調用庫函數的過程。也難怪TV Tropes 的口號就是“TV Tropes Will Ruin Your Life”。你要是把這個網站看完了,肯定比以前會看電影了,因為你一看就知道這個片段引用自哪個庫函數,不過你恐怕也從此失去了看電影的樂趣。
我猜你已經跑到TV Tropes那好奇的翻英文了吧?我的提醒你肯定沒看到,是嗎?你看,你也中了我的套路了。
?#1021-第五因-diwuyin#+橙子學院碼字島第7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