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晚上和田田在門口吃饈饈火鍋,一人一個一次性小鍋,她不知從哪里看到的什么宣傳語,問我吃完是不是可以把鍋帶走?我愕然,因為我心虛,我確實曾經有過去朋友家吃飯順走一個鍋的歷史。當時一邊吃一邊夸朋友菜做得好,朋友謙虛說那都是鍋的功勞,讓我走的時候把鍋帶上,于是我真就毫不客氣扛走了一個足足有五六斤重的平底鍋。
? ? ? 今晚這鍋是沒法帶走的,老板倒是給送了把小錘子,不知為什么吃火鍋還送把小錘子?
? ? ? 雖然今晚這一次性的鍋沒法帶,孩子的話倒也讓我對這鍋多看了兩眼。一個一次性的小盆,小小的一圈,套在一個塑料支架里,應該是鋁箔紙做的吧,跟做蛋撻的那種杯托一樣的材料。
? ? ? 因這一個“鋁”字,突然就想起小時候補鋁鍋的事,緊接著一串一串的吆喝聲全出來了。
? ? ? “補鼎補鋁窩~~~”? (鼎:柴火灶上的大鐵鍋,鋁窩:鋁鍋)? 前兩個字升調拉起,“鼎” 字升至最高,第二個“補”發音很輕,“鋁”稍稍抬起一點,最后一個音音調同“鋁”,但拖得很長。這樣一聲悠長的吆喝,讓家家戶戶的破鍋破盒破杯都多了起來,總能翻出來幾個。
? ? ? “補鼎啊,我厝來補。”(“補鼎”兩個字在這里表示“補鼎的人”,“厝”指房子,翻譯成普通話是:補鼎的人啊,到我家來補。我們的方言多么簡潔。)這個時候小孩子最歡喜聽到自己家大人說這句話,因為補鍋的人到誰家,周圍鄰居就會把破鍋都送到誰家一起補,畢竟人家起個爐子不容易,也不想補一家就起一次爐子。小孩子們都喜歡湊熱鬧,巴不得全村的鍋都拿自己家來補,可以一看大半天。
? ? ? 補鍋的人停了自行車,一邊卸下車上的家伙,一邊不忘往遠處再吆喝上兩聲。家里的破鍋爛盆已經在檐下擺出來兩個等著了,補鍋的人就知道攤子該往哪里支了。他擺上小爐子,接上小風柜,抬頭問:“家里有什么碎鋁皮嗎?我這點怕不夠?!蹦赣H總能迅速從哪個窗臺上摸下來兩個小玻璃瓶,那是給小豬打預防針留下的小藥瓶,頂上的蓋子就是鋁。我們于是也爬窗臺、翻墻洞,看看能不能找出來兩個,有時候有些舊的牙膏殼好像也可以。
? ? ? 我們到處找鋁皮的時候,家里又會翻出來一兩個破杯子、破飯盒,也有拎著破鍋的鄰居已經來了。那個時候怎么會有那么多破東西?原來我們就是一群穿著破衣,吃著破鍋飯長大的破孩子??。
? ? ? 東西準備妥當,我們圍著爐子就等著看“演示”了。雖然我們不像現在的孩子有那么多的書可以看,那么多的展可以參加,那么多的實踐可以“參觀”,但我們見的新鮮事其實也不少。爐子上擺上木炭,生了火,上面坐著一個只有大人兩個拇指粗的小圓柱體,里面挖空,碎鋁皮就往那里放。一些火星隨著風柜的抽拉蹦起,慢慢地小圓柱體就紅了(忘記那是什么材料做的,陶土的?),里面的鋁皮塌下去了,漸漸地就不見了那鋒利的模樣。風柜又拉了幾下,不但沒了鋒利,還變出來小銀珠了,這時補鍋的人手就離了風柜,端起鍋迎著日頭照出幾處破口。先用鐵矬子刷幾下破口周圍,又用干抹布擦干凈,拿一塊像肥皂一樣的東西在破口外等著,用一根極小的勺子從圓柱體中舀出一顆顫悠悠的銀珠從鍋里倒在破口處,又拿一塊“肥皂”壓住,里外兩塊“肥皂”對頂壓住幾秒,“好了?!彼p手松開,我們看到,一顆銀牙已經鑲上了。
? ? ? 給這些破鍋爛盆鑲牙可太快了,銀珠一倒,一壓,一顆新牙就好了。只要鋁皮供應充足,分分鐘讓那些破鍋們咧著銀牙對你笑。
? ? ? 一個吆喝扯這么久,沒法繼續往下寫了。睡覺先。
? ? ? “買豆~”
? ? ? “擔豆啊,稱二斤?!?/p>
? ? ? “買蚮來”
? ? ? “擔蚮啊,一斤多少錢?”
? ? ? “鴨毛賣無~?”
? ? ? “壞銅壞鐵賣無~?”
? ? ? “補~傘~~”
? ? ? ……
? ? ? 多美妙的聲音!入我夢來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