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1
覺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體會,平等的做出調整,就是光。
娃又要錄背誦視頻,這是個梗。我提示他“很多著名的舞臺表演者,比如跳舞的人,她們有個竅門應對觀眾的目光:就像只有一個人在跳舞一樣,在舞臺上跳”
娃想了一會說“錄了視頻發出去,就是會有人看呀,怎么是自己一個人呢”
他又想了一會說“這樣吧,你先拿著手機對著我,不要錄,我就對著鏡頭背一遍,適應一下鏡頭。然后我背第二遍時你再錄”
然后錄過了,依然有些磕巴緊張,但是進步是很明顯得。15分鐘全部搞定。(上一次2小時也沒過去)
他表揚了我“媽媽,你這個背誦的方法果然很好,用起來很方便很快”(我以前給他的定義是不聽勸,固執,撞倒南墻不回頭,責任都指向他)
我內心默默的想,其實我在第一次和娃一起背時,就對自己的指導態度和技巧做一個調整,當時就應該很快。
只是當時,我認為“這么好的辦法你用就好了,用不好和我沒關系,是你的態度有問題”
這一次我覺察到了這個阻力,內外平等覺知到:好方法如果不能用起來,我就有調整的必要。
“方法在使用時,要讓用的人找到一小步一小步自己感受到的好處。
所以我一句一句和他一起感受他的感受,他掌握了主動權,也體會到了這種感受,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我不再堅持自己的正確方法。
尊重了他的感受和意見,做出了調整。
雙方合作順暢愉快”
? ? ? ? ? ? ? ? ? ? ? ? ? ? ? ? 2
之前讀一個禪宗小故事,也對光有一個描述,只是當時沒有體會到光的深意。
有一個青年,人生不如意,內心煩亂,去找禪師訴說內心的痛苦,希望禪師能給自己指一條明路。
禪師說“你若有時間,可以和我一起在寺內生活一段時間,你可以做我的侍者,隨我出入”
青年答應了。
過了一個月,一天晚上,禪師把青年叫到身邊,問青年“你把你的煩惱說來給我聽聽”
青年想了一會,說“師父,好奇怪,我有好多煩惱都不見了,或者說對這些煩惱我好像不覺得是問題了,這是怎么回事”
禪師說“你去把房內的燈關了”
青年照做了,屋內一片漆黑。
禪師又說“現在你到桌邊,把我的茶杯遞給我”
青年說“師父,太黑了,不好找桌子,也不能確定茶杯的位置,怕會撞到自己,也可能會打破茶杯。”
禪師說“現在,打開燈”
青年打開燈說“師父,現在我看見茶杯的位置了”
禪師告訴青年“你來時煩惱重重,如同在暗室行走。經過一個月內觀的修習,與我一起參禪論經,掌握了很多自我觀照的方法,如同在暗示中開了燈,心內光明,在光明的照射下,煩惱自然減少了許多。”
我:心里開燈?什么意思?又是神秘主義
? ? ? ? ? ? ? ? ? ? ? ? ? ? ? ? 3
這種對自身和他人感受、體會的覺察,覺知,觀照就是――光
學習過內觀方法,冥想方法,以及各種自我了解的思想后。
逐漸體會到:時刻保持對自己內心的覺察,覺知和觀照,從感受和體會的角度,用自我和外界平等的思想,去處理一些日常瑣事,內心煩惱會一步一步減少。
這種對自身和他人感受、體會的覺察,覺知,觀照就是――光。
? ? ? ? ? ? ? ? ? ? ? ? ? ? ? ? 4
儒家修身第一法:自省。
孔圣人說每日三省吾身。
也走的是這個知己的路數。
知己沒有主語,知己者是誰?內心的覺察和覺知,觀照。
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也走的是覺知,自知之明的路數。
曾國藩稱自己一生無所成就,除去自謙,我以為他也是在表達自己在“覺知,觀照的自知之明”中的修為不夠。
如果不討論皇權,儒家認識自我,自我成長自我圓滿的“知己者明”的方式方法也是很有見地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