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
唐?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 ? ? ?從小丘向西行走二十步,隔著竹林,聽見水聲,像人身上佩帶的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心里很喜歡這種聲音。砍伐竹子清出一條道路,向下走去看見一處小潭,潭水格外清涼。一整塊巖石為小潭的底,靠近岸邊,卷曲的石底露出水面,有的成為水潭中的陸地,有的成為水中的島嶼,有的成為水中凹凸不平的巖石,有的成為水中的懸崖。青青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蔓延攀附,網絡狀垂懸,參差不齊地被覆在樹干和巖石上,搖曳著。
? ? ? ? ?潭中的魚有百來頭,全都像在空中游弋,無所依托,日光向下照射到水下,魚的影子投在石底上。靜靜地停留著一動不動,忽然又向遠處游去消失不見,輕快敏捷地來來回回游動,仿佛是在與游人相互逗樂。
? ? ? ? ?向小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如北斗七星排列那樣曲折,溪流像游蛇行走那樣流動。溪流有的地方可以看,有的地方卻消失。它的兩岸像狗的牙齒一樣相互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水來自何處。
? ? ? ? ?坐在潭岸上,四面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神情凄涼,寒涼入骨,幽靜得讓人感到孤獨悲愴。因為它的環境過于清凈,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下它的景致離去。
? ? ? ?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崔姓二個小青年: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 ? ? ? ?這篇文章據說是在八年級,也就是初中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出現過。但我已經不得記這篇古文以前是否讀過,課文的篇名倒是有印象,其中內容早已經不知所云,不禁懷疑它是否出現過當年的書本上。有的話,那么當年讀書實在是太不認真了?;蛟S這篇文章所描寫的景物,對于我們這些在山區里長大的人來說,早已經是司空見慣,柳宗元所描寫的山中小潭,早已經見知太多了,不足為奇。
? ? ? ? ?我們當年如果遇見柳宗元所說的小石潭,根本就不會觸景生情,也不會假物詠志,也不會怕山水寒涼。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把小石潭中的魚撈起來。這樣的小潭被孩子發現,保準讓它只魚不剩。
? ? ? ? 如果柳宗元這篇文章寫的是小石潭捕魚記,那十多歲的孩子可能會興致勃勃地把它看完,并記下來。搞不清楚的是,柳宗元這位大文學家,當年帶著五人一行六人,前往沒有路的一處山中小石潭,究竟是想去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