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櫥里的女孩》
童年應該是天真、貪玩,值得回憶的時光。有一個女孩,她離童年這兩字很遙遠。本該做一個可愛的小公主的時光,她沒有屬于自己的房間,每晚她被繼母鎖在衣櫥里,和拖布、鞋子睡在一起。5歲時被爺爺性侵,6歲時被奪走童貞。12歲時承包家人所有的家務,每天會被繼母以各種理由施以暴力。讓她在屈辱、暴力、恐懼之中長大,但她并沒有屈服。
每當她感到難以支撐下去的時候,她都會對自己默念一句話:“等我長大了,我會有很多孩子,我不會像家人對我那樣對待他們,我要盡我所能,給他們所有我不曾得到的善待。”然而,這個非同尋常的女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之路,她與曾經的不幸告別,通過自身的努力從衣櫥那黑暗、狹小世界中走出來,歷經磨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成為了感動整個法國的“模范媽媽”。她生了三個女兒,還是十幾個孩子的“代理母親”,并收養了兩個有殘疾的男孩。
女孩被繼母父親帶走之前,她被盧梭夫人養大。而這位6歲時便被迫從她生命中消失的“媽媽”,卻對她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女孩成人后脫離繼母家在醫院遇見的莎伏安艾克,對她友好的關照。她們的愛在女孩心里種下了善良的種子,使得女孩并沒有厭惡這個社會。
當全世界拋棄、凌辱、虐待,給你暴擊時,你會有一百種理由,做一個壞人。可如果,哪怕曾經只有一個人在你心里種下了一顆溫柔善良的種子,你就可以選擇在一個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人的世界里,做一個好人。
衣櫥里的女孩擯棄過往,努力的逃離,在她心里的善良種子最后也讓她收獲了幸福美滿。她成為了一群孩子的偉大的母親、奶奶,而她的孩子們,再無四下流離,再也不會無枝可依。書本一節,女孩六十歲了,母親節前夜,所有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給她慶生,她收獲著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想,那時的她心里應該是寂靜的。她成了第二個“盧梭夫人”,溫柔而又寧靜。
人生最怕什么都想計較,卻又什么都抓不牢。女孩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并為之付出努力,最終迎來了自己期盼的結局。有時候人是需要一點執著,去嘗試著爭取。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的格局。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背不動的,要放下。傷不起的,要看淡。想不通的,可以不想。恨不過的,要撫平。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何必用這一顆不平的信看待人和事,作踐了自己,辜負了歲月。女孩沒有過多的責怪養母,幼時繁重的勞動,反而對她將來的工作打下了基礎,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以及當下的生活中,努力做到最好,這一令人感慨的見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代表勇氣和韌勁的榜樣,同時也帶來了希望。
你走的每條彎路,其實都是必經之路,前面的荊棘路只能你自己走,你永遠都無法借別人的翅膀飛上天空。愿你不要停留在過去的傷害里,再去辜負未來。愿你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里,能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地、全神貫注地,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