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程冰雪)
在很多個方面,武則天都是瑯琊榜首,高出不勝寒。
所以她活成了中國五千年來最磅礴大氣的女神。
她是一座我們永遠也無法解開無法企及的無字豐碑。
她的神秘與寬闊,
她的氣象與巍峨,
只有千年乾陵草。
一歲一枯榮,
春風(fēng)吹又生……
四、武昭儀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武昭儀再次進宮了,王皇后看她,一副低眉順耳、卑躬屈膝的我見猶憐模樣,可是,素服淡粉之下不掩其牡丹真國色,一副“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皎然美貌。
皇后十分喜歡她,心里多了十二分底氣,看武昭儀態(tài)度恭且順,美而溫,和情敵蕭淑妃迥然不同的氣質(zhì),貴族皇后早厭惡透了那個和她仗子爭寵的綠茶婊的柔媚賤樣:
有女妖且麗,裴回湘水湄。
水湄蘭杜芳,采之將寄誰。
這次,王皇后竊喜終于拿到武昭儀這幅好牌,開始多次在高宗面前說昭儀的好話。
豈料,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日子一天天過去,高宗慢慢就專寵武昭儀,又封為宸妃。
皇后與蕭妃同時失寵,于是,兩人就又聯(lián)合起來對付武宸妃,武宸妃緘默不語,盡管明槍暗箭的攻擊,她在等一個最好的時機。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等宮墻柳嫩綠鵝黃再次萌芽了。
當武宸妃再次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后,王皇后因自己沒有生子,十分恐懼,恐怕武宸妃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來就會受到威脅。
于是,就聯(lián)絡(luò)她的舅父中書令柳爽等人,立后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并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固若金湯。
宮廷內(nèi)外聯(lián)合起來搶立太子事件深深地刺激了宸妃,從此她深刻地認識到,也不可能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出身寒微。
她開始結(jié)攬人心,結(jié)交王皇后的對立面,她傾囊相授,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都分給他們,因此,周圍布滿情報機構(gòu)和眼線,第一時間了解各種行蹤。
公元654年春,武宸妃生下一個女兒,嬌小美麗。
王皇后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
隨后高宗到來,打開被子想看女兒時,卻發(fā)現(xiàn)小公主已無氣息。
武宸妃大聲悲號。
高宗忙問左右的侍女,都說王皇后剛剛來過,
高宗憤怒地說:
“后殺吾女。
往日相饞宸妃,
今天不是她還能有誰!”
武宸妃早在女兒夭亡之前,就已設(shè)法讓王皇后的堅決支持者柳爽被迫辭職,現(xiàn)在剩下的關(guān)鍵人物是高宗的舅父太尉長孫無忌,武宸妃請隋朝貴族母親楊氏去說情,并和高宗一起親自到長孫家去送禮致意,但封官許愿,幾車好禮,軟纏硬磨,長孫舅舅原樣奉回。
武宸妃終于明白,她是無法取得關(guān)隴貴族集團的支持的,于是,她到一群不得志的寒門庶族出身的官吏那里去尋找支持者,如中書舍人李義府、王德儉、以及許敬宗等人。
李義府首發(fā)其難,率先上表請求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
永徽六年(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廢立皇后事宜,長孫無忌一派當然是“瀕死固爭”,褚遂良等人也來諫勸,并說皇后出自名家,不可輕易廢棄。
(呵呵,怎么感覺很像甄嬛傳——烏拉那拉氏不可廢后。)
李治再次召見諸位宰相,議論其事。
褚遂良說:
“武昭儀是李世民的才人,眾所周知,事屬亂倫,萬代之后,人人譏笑!”
他義憤填膺般說完后,解巾叩頭,滿臉鮮血,說:“歸還陛下笏板,乞求退休?!?/p>
李治大怒,命人把他拖去殿堂。
武宸妃在簾中大叫:“何不撲殺此獠!”
在當時的宰相中,惟有李勣說:
“這是陛下自己家里的私事,何必要問外人呢?”
寒門新銳許敬宗朝廷說:
“一個農(nóng)民多收十斛麥子,都要換漂亮老婆;何況是天子,想立一新皇后,怎么不行!”
武宸妃叫左右四處傳播這段講話。
九月庚午,褚遂良被貶為潭州都督。
十月,李治下令廢掉王皇后、蕭淑妃。
第二年,太子李忠被貶為梁王,立武宸妃之子李弘為太子。
永徽六年11月1日,王皇后被廢后的半個多月,武皇后舉行了冊后大典。時年28歲。
五、皇后——二圣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舊唐書》,曰:“后素足智多謀,兼涉文武.......
655年,武昭儀代替王皇后,登上皇后寶座, 被尊稱為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
當皇后以后,當務(wù)之急是把原皇后一黨徹底整垮。
她把王皇后、蕭淑妃禁于冷宮,把褚遂良貶死在愛州,
逼令長孫無忌自殺,又殺柳爽于象州,韓瑗被逼死在振州,這些人的主要親屬也都被殺或遭貶謫。
他們正確地看到了新皇帝的懦弱與才略不足,卻沒有看到皇帝的名位、愛情,與武媚娘的意志、才能組合后所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以至于在新皇帝與新皇后心中,可能顯得相當自以為是。
年輕懦弱的新皇帝需要有人幫他走出困境。
但是,又能和誰商量呢?
后妃們只知道爭風(fēng)吃酷,朝臣們又心懷鬼胎。
年輕的皇帝感到了孤獨,感到了“高處不勝寒”。
正如易中天說----
武昭儀有一種特殊的氣質(zhì)和魅力,正是新皇帝求之不得的。
更何況李治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女人身上有的,正是自己身上沒有的。
她,沉著冷靜、深謀遠慮、機敏果斷、精力旺盛,與自己的多愁善感、柔弱任性、優(yōu)柔寡斷、羞怯無為正好相反。
李治很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而歡欣鼓舞。
他決心和這個女人一起,解決他面臨的重重難題。
為此,他不顧一切地要把這個女人推上皇后的位子。
百官上書高宗請求立武氏為皇后,高宗同意。
并頒詔書《高宗立武氏為皇后詔》:
“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
往以才行,選入后庭。
譽重椒闈,德光蘭掖。
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
常得侍從,弗立朝夕,
宮壸之內(nèi),恒自飭躬;
嬪嬙之間,未嘗迕目,
圣情鑒悉,每垂賞嘆,
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
可立為皇后。”。
自此內(nèi)輔國政數(shù)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圣’。
高宗夫婦在政壇上他們曾經(jīng)是弱勢一族。
為了爭得權(quán)利他們與國舅、褚遂良等權(quán)貴進行了艱苦的斗爭。
這場勝利,決不僅僅是武昭儀一人的勝利,也代表了一定的歷史性的轉(zhuǎn)折,因為代表寒門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這場斗爭中,
王皇后——
長孫無忌一邊是一百多年形成并延續(xù)的門閥士族地主力量的代表,是部曲佃客制經(jīng)濟的代表;
而在武昭儀——
李勣的這一邊,是新進的寒門庶族地主力量的代表,是契約佃農(nóng)制經(jīng)濟的代表。
唐太宗時期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敘武氏本望”,社會上也攻擊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連突厥人都稱:“武,小姓。”
武家被排斥在貴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權(quán)力和職位,困境重重,希望渺若晨星。
武后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既有著母親楊氏貴族宰相之女的的血液,又有著父親寒門微族的“歷史出身”。
上流社會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權(quán)勢欲,寒門微族的出身又使她無法實現(xiàn)攫取權(quán)勢的欲望,武氏的心無時無刻不向著最高皇權(quán)的位置進發(fā)!
為了從觀念上徹底打擊舊的門閥士族,武后另修《姓氏錄》,以取代太宗時期修的《氏族志》。
《氏族志》不載武氏宗族,她重修的《姓氏錄》,把皇后的家族列為第一,按當時官品的高下分為九等,凡五品以上的官員皆可入錄,升入士流。
事實上,成為皇后后,在捍衛(wèi)皇權(quán)不受侵害的問題上,高宗天皇天后二人顯然是同心協(xié)力并肩戰(zhàn)斗。
這里他們是政治同盟,在此后長達近30年(655—683)的時間里,相濡以沫。
660年,李治患頭眩風(fēng),眼睛看不見,政事交武后處理。
664年,武后垂簾聽政——
“上初苦風(fēng)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定之。
后性敏捷,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quán)與人主侔矣?!?/p>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楊柳依依春風(fēng)拂面,李治頭痛散步無聊,跑到冷宮去看望王、蕭,見囚室封閉十分嚴密,僅有一個小孔用來遞送飯碗,頓起惻隱之心,心中漣漪重重?zé)o限盤算。
武皇后聞訊,大怒,派人杖打王氏和蕭氏各一百棒,砍斷她們手足,投入酒甕中,一如漢朝呂氏手腕。
高宗從此更加頭暈?zāi)垦!?/p>
武后的親姐姐受封為——韓國夫人:
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
丹唇外朗,明眸善睞。
歷史上著名的淡掃峨眉見至尊的大美人就是她,不久后,韓國夫人卻神秘地死了。
高宗無可奈何,連追查的勇氣也沒有。
隨后,其女兒,即武后的親外甥女和媽媽一樣貌美:
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倍加傲嬌輕狂,
更勝在年青嫵媚,
受封為魏國夫人.........
武皇后聽聞,笑而不語。
但很快魏國夫人就在武后親自參加的一次武氏家宴上中毒死去。
武后下令追查,結(jié)果是武惟良等親屬投毒欲殺害皇后,卻錯殺魏國夫人。
于是,武惟良等人被立刻處死。
這些過去曾惡待過武則天母女的武氏親族,連同武后的妍若桃花的小外甥女一起隨風(fēng)飄逝了。
這兩位夫人先后食物中毒而暴死,癥狀十分相似。
另一點相似的地方在于——
二人死前,都曾經(jīng)與唐高宗李治有過較多的交往。
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其他女性能夠進入唐高宗李治的視野了。
他的十二個子女中,排在后面的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武后所生。
此后,武后則果斷地改變了后宮妃嬪的名稱,等于把這些有名無實的妃嬪全部取消改為侍奉帝后做事的女官。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皇帝寶寶有點怒了。
朝前后宮決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皇后,高宗開始偷偷反抗,于是在麟德元年(664)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皇后之位。
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武后即已接到消息。
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zé)任推到上官儀身上。
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宣告上官儀與過去的太子李忠一起謀反,上官儀、上官庭芝父子被處死,上官儀的妻子及女兒上官婉兒沒入宮廷為奴。
廢太子李忠被賜死于黔州。
從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后必在簾后聽政,天下大權(quán)完全歸武后掌握,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武后決定。
六、成為皇太后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太后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
高宗駕崩后,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期間,改名為“曌”。
大唐683年12月,孱弱溫和的高宗李治走到生命的終點時候,他最關(guān)心的就是身后大事。
讀過《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資料顯示當年李治遺詔時提出了幾個要求,其中一個是:
“軍國大事如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或兼取天后進止”。
在李治的遺言里,最為重要而且要影響大唐氣候的恰好是第四條,這一條成為武后日后指點江山的基本依據(jù)。
683年12月27日高宗駕崩,而當時關(guān)中大旱,陳子昂等一大批文臣武將,要求葬天皇于洛陽之北的邙山。
武后堅決執(zhí)行高宗遺愿,葬天皇于關(guān)中。
武后的決定剛一做出后,胸藏錦繡的陳子昂就遞上一封諫書。
以關(guān)中旱災(zāi)嚴重為由,陳子昂提出“靈駕西行不便”,認為“景山(位于今天河南偃師)崇麗,秀冠群峰,北對嵩(山)邙(山),西望汝海(汝河),居祝融之故地,連太昊之遺墟,帝王圖跡,縱橫左右,園陵之美,復(fù)何加焉”。
進而,為人耿直的陳子昂列舉在關(guān)中營陵的諸種弊端,質(zhì)問武后。
諫書語言犀利,很不留情面。
陳子昂意想不到的是,看了他火辣激烈,甚至有指手畫腳味道的諫書,武后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在金華殿隆重地召見了他,態(tài)度溫和地贊賞了他的文辭,而且下令讓他任官麟臺正字。
高宗在位時,675年4月13日,李弘與父皇母后共進午餐時,身體不適。
飯后不久,便強烈地抽搐,暴死于合璧宮倚云殿。
李弘死時七竅流血,很像他的肺疾發(fā)作。
過了幾年,高宗還是想讓李賢監(jiān)國,而李賢并不愿聽武后的話,于是,武后就又以李賢“頗好聲色”為由,把他廢為庶人,押至京師幽禁起來。
繼而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然后,武則天下詔“廢中宗為廬陵王,扶下殿”,改由其四子豫王李旦為睿宗,但睿宗住在另一個地方,不得參預(yù)政事。
三月,武后派丘神勣去巴州,宣稱“保衛(wèi)”廢太子李賢,后他自盡。
李賢曾組織草臺班子,注釋《后漢書》。
他曾創(chuàng)作《黃臺瓜辭》,歌辭是:
“種瓜黃臺下,
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
三摘猶尚可,
四摘抱夢歸?!?/p>
68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
“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p>
號稱在洛水中發(fā)現(xiàn),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
之后武后加尊號為“圣母神皇”。到了選定的日期,武后“告謝昊天,禮畢御明堂,朝群臣”,不久即正式加尊號曰“圣母神皇”,從這個時候起,武則天開始稱“陛下”。
……
她擁有政治家的素養(yǎng),“通文史,多權(quán)謀”,執(zhí)政期間顯示出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在政制改革,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外交往來,領(lǐng)土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超過前代的巨大成功。
她擁有軍事家的權(quán)變善斷,膽識超人,派大將擊敗吐蕃,重置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qū)的“絲綢之路”;
她是強硬的改革家,不計門第,不拘資格,廣攬人才,放手招賢,發(fā)展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首創(chuàng)了殿試和武舉制度;
她自學(xué)成才為當時經(jīng)濟學(xué)家,獎勵農(nóng)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并整頓均田制,使社會經(jīng)濟不斷上升,民戶數(shù)不斷增長。
她是大書法家的筆力,字態(tài)卓犖不群,尤其精于飛白書和行草書。
她是如切如磋的詩人才華,博覽群書;
她追逐佛宗的虔虔之心,開經(jīng)揭傳世唐代風(fēng)華。
千古一女帝從此正式登臨了血雨腥風(fēng)的政治舞臺。
正如明代一位無名詩人在無字碑上題的詩中寫的那樣:
“乾陵松柏遭兵燹,
滿野牛羊春草齊;
惟有乾人懷舊德,
年年麥飯祀昭儀?!?/p>
讓我們期待下集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