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這個課程的第五節(jié)課了,主要內容有下面四個,都是我一直認為很復雜的操作,而從來不敢接觸。
一、Camera raw合成到HDR
■HDR圖像:也就是一張在圖片中包含著清晰的暗部、亮部、中間層次的細節(jié),而且畫面反差較小的圖片就叫HDR圖像。
下面三張圖片就是人們最初印象中的HDR效果圖,圖片過于銳利,出現(xiàn)失真的現(xiàn)象,沒有自然過渡,天空部分變得很臟,細節(jié)過渡生硬。這是HDR濾鏡帶給人們的效果,把人們帶入了HDR濾鏡的誤區(qū)。
符合現(xiàn)在審美的HDR相片,如下面幾張圖,就是讓你看不出HDR的感覺,HDR效果又得到充分的過渡,同時細節(jié)也充分的表露。
■HDR前期:
可在相機中進行設置,相機中HDR設置一般分為自動和手動,
* 選“自動”:是相機自己根據當時的光源條件判斷曝光、并自動拍三張照片存在相機中。
* 選“手動”:以根據正常曝光為準,分正負1~到3檔進行拍攝保存(相機不同張數有區(qū)別)。
■HDR用在什么樣的相片里:
HDR一般用在逆光和側逆光的相片中。
■以下幾種情況建議不使用HDR:
1、拍人像,尤其是女性人像;因影調層次豐富很容易暴露面部缺陷,讓皮膚粗糙,沒有自然細膩過渡。
2、陰天不要經常使用HDR。
3、拍花卉和純色彩都物體都不要使用。因為純色曝光很難控制,如使用HDR過度就很不自然。另外,花卉給人柔美的感覺,如用HDR會讓畫面生硬。
■HDR拍攝技巧:
1、三腳架;
2、快門線;
有快門線相機會自動拍攝3~5張(根據相機型號而定),如無快門線,建議設置定時模式拍攝。
二、Camera raw的全景圖片合成
拍大場景時,相機正常焦距收納不下,可用全景接片,好處就是如使用超廣角鏡頭,邊緣產會一定形變,而用全景接片可以避免邊緣的形變,形成正常的視覺。
■全景接片兒前期拍攝技巧
注:用M檔,保證曝光一致;速度不宜太慢。
■HDR相片后期合成方法:
HDR合成相片一般是三張相片合成的,一般相機拍出的HDR相片是暗部、亮部、中間層次各正常曝光一張,把這三張合成一張相片即成為HDR合成照片。
合成方法:點圖片預覽區(qū)右上角圖標,全選或者選中要合成的照片→點合并到HDR,生成合成預覽后出現(xiàn)對話框,如下圖,
* 合并:指三張照片進行合并。
* 取消:取消操作。
* 選項:對其圖片、自動調色設為默認。
* 消除重影:一般選中或高。比如,前景中有樹,拍攝時又有風,在合成圖片時就可能有重影,選了“消除重影”,重影就會減少或消失。
* 顯示疊加:表示顯示疊加效果。
然后點“合并”,取名保存就可以了。
■對合成的這張圖片進行修圖
相片合成后,系統(tǒng)會自動默認一定參數,如果覺得需要調整可在camera raw中進行操作
1、裁剪
2、增加色溫:在“基本選項卡”中,增加“色溫”。
3、調色調:可用“色調分離選項卡”塑造一定畫面范圍,調色相飽和度到合適位置。
4、提高樹的陰影有一點兒穿透感。把下面的樹單獨提亮,有逆光穿透的感覺(下圖處):用“徑向濾鏡”,調“曝光”先可多調點,再往回調看合適就行。
5、調整下圖樹梢處光亮部分:先放大圖片,找到要調整的位置,然后用調整“畫筆工具”,可先把曝光調高點兒,然后把畫筆調到合適的大小進行涂抹,然后再把往“曝光”數值到合適。
6、壓暗前景讓畫面視覺集中:選“漸變?yōu)V鏡”,建立要漸變部分(兩條線),曝光值往下調,感覺前景壓暗符合要求即可。
7、通過前面調整,圖片調的差不多了,可調“基本選項卡”中的“清晰度”,將清晰度調高。
8、此時感覺太陽處有點亮,可以降點“基本選項卡”中的“白色”。
9、將強前景調的更暗一些:選“曲線選項卡”調低“暗部”,提點兒“亮調”。
10、銳化:在“細節(jié)選項卡”中,按著電腦ALT鍵,把“蒙版”拉倒最較大值(如下圖),白色處是可以銳化的部分(放ALT鍵圖片正常)。調“數量”到合適值這張照片就處理的差不多了。
調整完成的相片
調整前后對比圖
■全景接片后期操作
打開需要接片兒的素材圖片,在左側的圖片預覽區(qū)右上角,點全選或選中接片圖片,如下圖;然后點“同步設置”。
* 同步設置:就是調整第一張照片圖片的參數,想讓其它素材相片與這張相片的參數一致,就不用一張一張調整,而點這個“同步設置”把其余素材調到與第一張圖片參數一致。
點了“同步設置”出現(xiàn)下圖對話框,對話框中參數不變,直接點“確定”即可。
點后“確定”所有的素材圖片都變成與第一張圖一樣的參數。如下圖
此時想要恢復剛才的設置,只需將“基本選項卡“中的“白平衡”設為“原照設置”就回到圖片變黃以前的參數。
■全景接片方法:
點圖片預覽區(qū)點右上角的圖標,點“全選”或選中圖片素材,然后點“合并到全景圖”,出現(xiàn)下面對話框,生成合并全景圖預覽
然后出現(xiàn)下面對話框:
* 投影:分為球面、圓柱、透視。一般選擇“圓柱”。只有在畫面中存在明顯透視時,點透視才起作用。
* 選項:自動裁剪設置為默認。
* 邊界變形:就是把合成的區(qū)域最大化,一般拉到最右側100的值。
點保存、取名、選擇保存路徑就可以了。
■對合并的全景圖修圖
1、裁剪;
2、畫面調整,想讓他更通透;
3、畫面發(fā)灰:提高對比度,基本選項卡→對比度。
4、追回天空層次:基本選項卡→減少高光;減少白色。
5、相片有點發(fā)灰:基本選項卡→曝光
6、提高清晰度。
7、如想讓黑色暗點,基本選項卡→就多調點兒陰影,降點黑色和陰影。
8、基本選項卡→自然飽和度。
9、曲線選項卡:調整和下面較暗部分,曲線選項卡→暗調;陰影。
10、用“漸變?yōu)V鏡工具”調整天空的顏色:漸變?yōu)V鏡工具→曝光降0.5,
然后點右下角“蒙版”發(fā)現(xiàn)調整天空時左邊山有調整,此時要還原山的顏色,用漸變?yōu)V鏡工具→畫筆進行涂抹即可。
11、想讓天空藍一點,可在“漸變?yōu)V鏡”工具中降低色溫。
經過調整畫面已經通透了,因為畫面中的黃綠色,雨天形成的比比較顏色就鮮明了。
12、如想讓效果更明顯,可選“去霧”。
13、對色彩進行調整,選HSL/灰度選項卡,調整綠色的飽和度,改變圖片中綠色的顏色;調青色飽和度改變水的顏色。還可調整綠色和青色的明亮度。
14、調整色相:如果覺得剛才調整的綠色顏色不好看,可選色相進行調整。
15、如在“基本選項卡”中調整色溫為正常色溫即5200到5300,畫面會稍微偏暖一點。
16、用漸變?yōu)V鏡:調整左下角太亮構成了視線的干擾,用“漸變?yōu)V鏡”適當減點“曝光”,然后拉區(qū)域、選“蒙版”,可以看到降了曝光的區(qū)域。如下圖
17、改變水的顏色:用“HSL選項卡”選“色相”調整“淺綠色”水就變顏色了,但注意其他地方顏色的變化。
18、銳化處理:調“細節(jié)選項卡”→“數量”,觀察銳化是否過了,可放大圖片,看是否出現(xiàn)明顯的、尖銳的邊緣。
調整前后對比圖
三、如何一鍵合成HDR
前面我們用的是三張照片合成HDR,現(xiàn)在講的是一張照片,利用raw格式的寬容度,模擬合成HDR效果照片。
HDR圖片是在光比較大的情況下,效果很明顯。
下面這張圖片,亮部和中間都還可以,但是整體偏黑,所以要首先調整暗部。
1、鏡頭校正:看是否有扭曲。
2、找回暗部層次:“基本選項卡”提高“陰影”和“黑色”。如覺得還不夠,再用“曲線選項卡”調整“暗調”和“陰影”。
3、畫面發(fā)灰:可用“基本選項卡”→“清晰度”調到40~50左右。
4、其他調整:因層次有了,但色彩少了,從“基本選項卡”中提高“自然飽和度”。
5、天空有點兒亮:壓高光降白色。
6、調色彩:選HSL/灰度選項卡→飽和度(天太藍了降一點藍色飽和度)和明亮度;覺得圖中的紅色不好看,選“色相”調紅色和橙色色相到合適;想讓青苔偏黃,調綠色色相,這樣圖片顏色就和秋天的顏色吻合了。
7、回到“鏡頭校正選項卡”中的“暈影”,發(fā)現(xiàn)調整后圖片四個角有點漏光,較亮,這時可以將暈影往低調一點,如覺得不夠,還可在“手動”中再調一下。
8、銳化:“細節(jié)選項卡”→“銳化”。因是HDR圖,故銳化可調多一點,清晰一點。
調整前后對比圖
四、打造黑白照片
1、裁剪圖片。
2、鏡頭校正:讓圖片畫面平,沒有凹凸的感覺。
3、彩色轉黑白照片的方法有兩個
方法一:從“基本選項卡”中→將“飽和度”降到最低。
方法二:“HSL/灰度選項卡”→點“轉化為灰度”,此時還可變換各種顏色。
4、壓暗背景亮度:“基本選項卡”→“高光”和“白色”。如感覺調整力度不夠,還可在“色調曲線”→“高光”和“亮調”。
5、背景調整后畫面也灰了,返回“基本選項卡“→調“對比度”。
6、此時發(fā)現(xiàn)面部較暗:“基本選項卡”→“陰影”和“黑色”。
7、此時還覺得背景亮想調暗
“用畫筆工具”選“蒙版”,選一個容易辨別的顏色,一般是紅色,對背景進行涂抹,然后調低“曝光”如下圖。
8、此時感覺臉部太暗:
“徑向濾鏡”→“曝光”增加0.5,再拉出人臉的區(qū)域,調整到合適的羽化值,“陰影”、“曝光”都可以再提高0.5左右。
注:一般情況下人像不要過度銳化,但是如想突出臉部輪廓的時候就要增加銳化,“清晰度”、“對比度”在“畫筆”狀態(tài)下增加臉上紋路清晰,臉就清楚了。
9、帽子太亮需調暗:選“畫筆工具”把帽子涂一下,調“曝光”。
10、調眼睛:先放大圖片,找到眼睛,用“畫筆工具”選“蒙版”和“自動蒙版“,選新建,開始選擇眼睛,如下圖,然后取消蒙版,將曝光、清晰度、銳化等調高一點。如眼睛出現(xiàn)“渾濁”說明“陰影”調多了再降一點就行了。
11、用徑向濾鏡再壓暗四個角。
12、用漸變?yōu)V鏡,壓暗圖片下部以突出臉部,壓點兒“高光”和“白色”。
13、調整效果:因這個黑白太生硬,讓照片有點兒色彩傾向。選“分離色調”→“色相”和“飽和度”出現(xiàn)一張不是那么純黑白的照片。
14、用效果選項卡調整“顆粒”,使其有老照片的感覺。如還想加特殊的效果,就用“裁剪后暈影(平時不怎么用)可電腦操作看效果。
15、銳化:“細節(jié)選項卡”按住ALT鍵觀察“蒙版”,查看銳化區(qū)域,調“數量”即可。
調整前后對比圖。
學了五課,對軟件有了整體認識,感覺對電腦操作要求比較高,需要有耐心和細心,更需要有較好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