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題記:鼠去牛來,新添歲華;迎新辭舊,九州燦霞。親朋團聚,福樂無涯。赤子鄉愁,舊俗牽掛;夢中桑梓,心系華夏。海陸空運,萬眾歸家;家鄉味道,情系爹媽。國泰民安,戶戶貼花;沸騰血脈,家家酒茶。除夕來臨,靜候鐘鳴。肴豐酒熱,香氣盈庭。敬宗祭祖,滿懷虔誠;鞭炮煙花,普天同慶。
滿江紅·正月初一感懷
? ? ? 乍暖還寒,過春節、新正初一。正熱鬧,炮聲震響,煙花祥吉。天上人間呈瑞象,家鄉年景歡欣溢。賀新歲、戶戶樂升平,三秦赫。
? ? ? 壺觴舉,香飄逸。包餃子、湯圓蜜。家家天倫樂,長幼相恤。祝愿年年多福壽,平安康健無災疾。拜大年、壓歲得新錢,身心益。
? ? ? 農歷的“正月一日”,歷史上稱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現在過的農歷正月初一“春節”這一概念,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春節”這一概念是在民國時期逐漸被提起。
? ? ? 民國時期,公歷被引進,而農歷成為了進行農事的標準。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
? ? ? 周時期,《詩·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十月滌場,…曰殺羔羊,…萬壽無疆。”
? ? ? 文獻中記載了人們在十月收獲后釀酒宰羊的歡聚場景,此場景并非歲首節俗活動,周代以十一月為歲首。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尚未融合、傳播與普及,歲首的節俗活動鮮見于中原文獻記載。
? ? ? 漢代是中國統一后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此后在文獻上漸出現了歲首祭祀的記載。如東漢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
? ? ? 躬率妻孥,絜祀祖禰。”過新年的習俗活動在全國民間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豐富了。
? ? ? 正月初一的習俗有吃餃子、拜年、給壓歲錢等。
? ? ? 吃餃子或湯圓:正月初一早上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餃子,南方人的習俗是吃湯圓。吃餃子的寓意是一年交好運。湯圓又叫元寶,吃湯圓就是得了元寶。
? ? ? 拜年:正月初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現在拜年多為到親朋好友家里祝賀新春。
? ? ? 給壓歲錢:正月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孩子一些壓歲錢,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也稱為“守歲”、“壓歲”。
? ? ?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