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出頭的年紀,我們懷念二十歲,害怕三十歲,懷念二十歲的少年青澀,又害怕拿什么回報你的三十而立。
01
過完了十五,該上班的都上班了,該上學的也都開學了。同事們聊著聊著孩子的補習班,聊著聊著二胎,突然就看著我說,二十多歲的年紀真好。這個跳躍性的話題,讓我當時就是一愣。
是啊,二十多歲的年紀真好。可是處在這個美好的歲月里,我卻是迷茫的。
二十多歲的時候,你下雪了會把自己傻呵呵的埋進雪里,打雪仗打沒了眼睛片兒。下課了,為了圍堵某個男同學,走廊黑壓壓一片,生怕不小心走過去就發生了踩踏事件。誰還沒傻過幾年,可到了三十多歲了,你還會么?也許那段沒心沒肺的時光,都被關在了校園里。就像電影《芳華》,懵懂與成熟中間隔的,就是一個青春。
二十多歲的時候,總喜歡扎著丸子頭,減齡又少女,三十多歲的時候,換一個什么樣的發型才能顯出我們的成熟穩重呢。我這個人有選擇恐懼癥,玩王者榮耀的時候,不知道換什么英雄,就一直用魯班七號。考試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復習材料最好,所以就把差不多的都刷一遍。去吃披薩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味兒的最好吃,所以每次都點榴蓮披薩。煮方便面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口味的好,所以每次都吃紅燒牛肉面,吃串兒的時候總吃牛肉串,吃零食的時候總喜歡吃牛板筋。小時候,我爸一米八三的大個兒在我眼前晃啊晃啊,可能我也喜歡高個兒的男孩子。可到了三十歲,還會這樣么?
02
二十多歲的時候,為了出去轉轉,無所不用其極。
一說出去旅行,雙眼都會放光。連長城我也是腳底下踩著七個水泡爬的,當時那么疼,走路都一瘸一拐,活脫脫換了美人魚的腳。可為什么沒有選擇在大巴上休息一會兒呢?因為那一年,我二十二歲。為了嘗試五十米跳樓機有多么刺激,從沈陽玩回來的第二周,就逃課去了大連發現王國。為了玩水,在南戴河的海邊泡了一整天,然而第二天頂著曬傷的黑漆漆的臉,還拍了二三百張照片。那一年,我二十一歲。
當時在高鐵上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博士,他說到了他這個年紀,出差都不愿意動彈了。他問我:你那么喜歡出去溜達,你愿意找一個總出差的工作嗎?“當然了,要是出差我第一個報名。”當時的我,還那么斬釘截鐵的說。后來,我的工作,因為公司發展也真的跑了半個中國。我只是記得,每天都很充實,每天也都要虛脫。白天喝紅糖水,晚上喝葡萄糖。
所以到了三十歲,你還會是那個回答么?“也許不會是了。”
那你后悔么?“為什么要后悔!”
二十多歲的時候,沖動還叫熱血。
考研成績出來的第二天,我就獨自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坐了35個小時火車,去了杭州。因為所考的那個學校保研多保了幾個名額,錄取的人數正好就從我的前兩名截止。所以我也沒調劑,一氣之下放棄了我愛了四年的專業,裝完行李,買完票后,我才給家里打了電話,家里當然是不同意的,但是還好,因為獎學金夠用,去杭州了那么久也沒用家里的一分錢。去杭州的那天晚上11點,一個人在候車室,真的好冷。所幸還有個小伙伴陪我一直微信聊天,也許就是他睡不著的消遣,當時卻溫暖了我的全世界。
03
三十多歲的時候,還能使你心臟狂跳的事情是什么呢?
從畢業的時候開始,就穿上了我最不喜歡的高跟鞋,但他們說這樣顯得成熟優雅,他們說要有戰靴才能信心滿滿的闖蕩世界。
二十多歲的時候,上臺講個話也會緊張。遇到個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跟你表白,心臟也會狂跳。組織個部門會議也得提前安撫下心臟。等某個結果的時候還會害怕的屏住呼吸。可等到三十歲的時候,一切習以為常的時候,我們的心臟還會為什么狂跳呢?
我,只是有點好奇。
等你三十歲的時候,你在干什么呢?
人們會說你年輕有為,還是會說你浪費了大把時光。你是在忙著經營公司,還是在糾結要不要二胎?你會在一線城市打拼謀求發展,還是在三線城市建設美麗新中國,或者在異國他鄉欣賞著不同文化?
當然,我們都不得而知。
我只是害怕,沒有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04
二十多歲,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找尋一生該做的、可做的、能做的事情的時間。對于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能夠好好度過這段時間比什么都重要。過來人,他們總是這么說。
當初,我們都設立了自己的目標。朝前走著走著,發現我們偏離了方向。但是覺得當下也不錯,于是,我們就接著往前走了。
后來的后來,你還能想起自己最初的目標么?
但是無論怎樣,我希望你仍能選擇善良,就像你未出校門時一樣。無論世間怎樣荒涼,你的眼里一定還要有光。
貝多芬說:“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不要因為個別人的反例,就教導孩子老人千萬不能扶。也不要因為世態艱難,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
所以20多歲的你要想找到前進的方向,就安靜的閉上眼睛好好想想,希望30歲的自己是個什么模樣。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愿你有盔甲也有軟肋,善良的有原則,感性的有底線。
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愿你三十而立的那一天,能給自己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