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 * 文中圖文均原創,禁二傳,違者必究。
辛野人/文
疫事后,寂寞難耐的書畫人,猶如熱鍋螞蟻——各種展覽場子、活人藝術館、大展小會,傳經講習班,井噴式爆發……休言歪經邪經,名正就是正經。如趕集市,熙熙攘攘,名來利往,你方撤罷我占場,銀子是終極關懷,休說資源浪費,甭管展覽爛展,反正都不收稅。
陳海良書法展,請幾個名家站臺贊揚,情理之中。然而,被請到贊揚會場的一群名家,異口同調,極盡夸獎之能事,反常乎?老子說,反者道之動。人藝犀利又圓滑的石開先生,一反常態,沒有被請進表揚會(研討會)場,被安排展廳采訪,竟然赤裸裸天花板級大贊:“陳氏書法可和古人比肩,言外已經超過了古人?是古代一般抄書匠?還有古文人經典?當代書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劉正成先生留言石開:“吹過頭了”,為此,劉正成先生接連三期直播,有理有節有據,來反駁石開先生一家之言。老中青都在折騰,鬧熱!假作真時真亦假,大有玄機,眾妙之門……
相反,沒未被請到的絕大多數專家,評價正相反,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陳氏不愧生意人,書展背后的名堂多多!因石開在美術館過頭贊揚陳氏書法,讓劉正成先生大質疑而不快。今有視頻流出,石開先生看民國書展,人問其此事,石開先生囧態,語無倫次,連聲大概說:我說話不算數!似乎沒有先前在美術館被采訪的中氣精氣充足了。
即使王羲之,顏真卿復活辦展覽,也不可能如此多的同聲贊揚。老米就罵王、顏惡札。何況陳氏書法,不管從氣象,格局,線質,遠在晚明六家之下,綜合文化修養更沒法比,遠不在一個層面。近代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也遠不一個層面,就連同時代同齡的楊濤,洪厚甜,白砥,肖文飛,李妙然等人的作品氣象,也在陳氏之上,明眼人都看得出陳氏隸書還處在初級段,大草滿紙火爆氣,遠未達到徐青藤滿紙云煙,沉著痛快之境界,僅打了個擦邊球。過度的捧殺,只能讓陳氏書法生命,從此展后過早終結,歷史會說話。
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書畫人已經全面實現:千金賣風骨。當代書法篆刻,人藝患“軟骨病“者眾,根在黃金太過硬。僅留存半點兒鈣化骨頭,遲早總要被風吹雨打成骨粉。美言張嘴黃金牙,美言藏有顏如玉,抓住機會,吹盡夸咵。書法篆刻人,要向劉石開先生學習,去劉字改石姓,開財開藝,名利雙收。一不違法,二不上稅,三利人又利己,美哉!
位卑不羞,書盛不諛。藝有專攻,書有專長。大談文化者,未必深知書之妙道。技不通,空談書藝,害人誤己。術不忘嘴,技不離手,技精筆熟,不得心法,多是書法痞子和高級寫手。執大象者,會然于心,匠人炫技,藝人藏器。文而不化,不能增值,就是沒文化,藝不拓大,定是偽藝。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窮其一生,略知一二就很可貴。書法不是華為萍果手機,一代超越比肩一代。書法評論人,評得有理、有節、有據,實屬不易。以有限的主觀認知,捧高拔高,過度贊揚,或盲評亂噴,惡語攻擊,二者都是廢話,既缺藝德又失人格,其惡氣可直接感染其后代。
品評書法,論人不論書,定是屁眼蟲;論書不論人,多是藝杠精;啥人寫啥字,黑白分明。書為心畫,字為心聲。東坡云:“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書法人的精神思想和認知維度,決定了他藝術高度、深度、廣度。不管你廟堂大筆怎樣翻騰,如何懵B狂叫,老嫗粉黛拉皮做處子,稚子白須飄然稱仙翁,天眼躲不過。
癸卯仲冬,新野人隨筆于重慶龍頭寺之歸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