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讀1346】? 2019/08/22 星期四? 薦書蜜友:書童珊珊
文:胖爸爸
在這個致焦慮的年代,生發焦慮是不可避免的。當今家庭層面的教育問題,不在于焦慮本身,而在于如何面對焦慮。
有些人的思維習慣,是以焦慮找焦慮,結果就是販賣焦慮的吐槽文盛行。這種情況固然可笑,但也情有可原。
給大家舉個例子,有的人得了病,到了醫院發現,“呦呵,原來他也得了這種病,而且比我還重”,心理上頓時產生短暫的放松感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但是,問題解決了么?顯然沒有,一旦回到自己的病床(家庭),面對豬隊友和熊孩子,依然束手無策。就像別人的病情不能治愈自己的病情一樣,焦慮也不能治愈焦慮本身。
治愈焦慮的唯一有效途徑,不是去找焦慮,而是去找辦法。
如果開一個方子的話,只有六個大字:調整,取關,行動
No.1?調整
調整什么?當然是目標,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在教育這件事上,目標定的太高太遠,是焦慮的萬惡之源。
因為孩子是一棵生長中的樹,而不是一截被伐過的木頭。你無法預知他的上限,也無法看透他的未來。
再強勢的父母,都難以按照自己的藍圖訂制一個孩子。
我曾提示過:比擇房更重要的,是擇偶。如果真的想訂制一個孩子,得先訂制一個伴侶,一枚精(卵)子。否則,光靠后天,恐怕非常艱難。
所以,在確立教育目標這件事上,有一條最最重要的原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是什么?父母以及父母所共同建設的家庭。
假設我們就把教育的目標等同于考大學(此處拒絕抬杠,我當然知道這兩個不相等,只是這樣說相對好理解一些),以父母二人中,較低的一方為底線,較高的一方為高線,超過了高線,就值得額手相慶了。
有人說:這么定未免太低了吧!
其實,如果用長期目光來看,能達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別看我們很多人似乎比父輩進步了一大截,其實,這種進步更多的是得益于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僅就個人而言,未見得有這么顯而易見。
所以,不要動輒拿自己和老子的比較,來要求孩子,我們的孩子還能有這樣級別和程度的進步和跨越么?
從0到1的飛躍是無窮大,從1到2就是100%,從2到3就是50%……某種意義上來說,代際間的傳承類似于數學中的“求導”。
為什么書香門第多大師?人家家底厚,禁得起求導啊。但是,對普通家庭來說,禁得起一次求導,就謝天謝地了。
所以,如果父母不是985和211畢業的,就不見得非要把985和211定為目標。因為按照名額和概率計算,清北配的,都得有很多人,要做好求導和降階的準備。
當然,如果孩子屬于雞血型,拿清華北大激勵他是可以的,但是,這個目標屬于口號型的,我們討論的這個目標,是藏在心里的。
如果全中國家長心里的目標都是清華北大,那么估計有超過99.9%的家長都得焦慮,且不治。
插播一個段子,來自于班上某女同學:
我算是想開了,管他上什么大學,我起碼得保證自己活到他考大學,否則,培養的孩子,還不一定便宜誰了。
這目標調整的似乎就有些一步到位了:“我”的目標,只關乎“我”。
No.2?取關
別誤解,不是號召大家取關某些公眾號,我沒那么唯我獨尊,也沒那么狹隘自戀。我強烈且嚴肅建議大家取關的是:別人家的孩子。
目標是內因,別人家的孩子是外因。但是,這個外因會非常全面深刻地影響內因。許多家長原本正常的心理目標,就是被“別人家的孩子”一步步上調到異常的。
所以,調整目標和取關必須同時進行。
為什么這件事必須做?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成果”,無論是,咳,咳,先天,還是,后天,都是“事不關己”的。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并非理想的“標準人設”。即使拿成功作為唯一標尺,要培養的也是個“成功人士”,“別人家的孩子”頂多算是個孵化中的項目,能不能破繭成蝶還很難說。所以,與其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標,倒不如一步到位,拿任正非做參照系……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瘋子”,比例差不多。大多數情況是:4歲就會1500個英文單詞的,可能數學也在家拍桌子呢;奧數呱呱叫的,可能寫作文時也撓墻呢;會彈琴的,可能下水就腿軟;踢球滿場飛的,可能音樂課正被虐呢……
常言取長補短,說的是取己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希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么是取不過來,真取過來,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當然,我也知道,在這個信息時代和共享社會,自己悶頭跑,既不符合時代旋律,也不符合人類八卦天性。
如果非要關注,建議大家關注“別人家的父母”。
雖然“別人家的父母”,有時也會讓人焦慮,但是,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找到“方法”的。
我說的“別人家的父母”,主要是身邊人。比如,同一個片區的,同一所學校高幾個年級的,以及同年級甚至同班的,樓上的,樓下的,同學,朋友……
關注“別人家的父母”,要目的明確目光如炬,咱是來治愈焦慮的,是來尋找方法的,其他的信息啊資源啊內幕啊,恐怕還沒有度娘可靠呢。
請注意,開頭我沒推薦取關公眾號,但是這里也沒建議關注公眾號。因為據我所知,很多寫教育公號的,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都很難說。
No.3?行動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裝修帶來的教育心得,這次跟大家分享收拾辦公室的帶來的教育心得。
有一段時間,我的辦公室特別亂,每次收拾之前,我都要抓狂一段時間:怎么辦啊?無處下手啊?哪個先開始呢?
寶貴的時間就在這種無效的思考中蹉跎了。
現在有很多父母,恐怕也是這樣的心態:語文沒啟蒙怎么辦?數學沒啟蒙怎么辦?英語沒啟蒙怎么辦?不愛閱讀怎么辦?發音不行怎么辦……
怎么辦是焦慮的集中表現,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掉“怎么”,只剩下一個字:
辦。
有一句雞湯我很喜歡: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這話說說容易,但是,我知道你們需要方法。
一:排重要性,重要的先開始
有人說,這個我分不清,感覺語數外都重要,ok,pass。
二:排難易程度,簡單的先開始
有人說,這個我也分不清,ok,我多說兩句。
從項目來看,英語的難度小于語文,語文小于數學。再具體點,什么都不會,英語拿著本英語書,對著音頻,聽聽聽讀讀讀。語文,各種書讀讀讀,數學嘛,先把計算和基礎的思維建立起來……
從實施主體來說,長板優先,家長擅長的優先,孩子擅長的優先,有些興趣是天生的,有些興趣是要靠成績激勵的。別說自己文憑不高,即使初中畢業,語數外也用排出個123來……
最怕的是難的不會,容易的不為。
有人說,不行,我還是迷糊。ok,pass。
三:第一眼任務
第三步,這也是我收拾辦公室最常見的辦法,第一眼任務,就是念頭產生的那一剎那,所見到的,就是任務。管它什么優先級啊,統統放到一邊,先把這個任務完成再說。
比如,您看胖爸這篇文章的時候,想到的是讀書,單詞,練字,計算,傾聽者,點讀筆……無論是哪一個,馬上行動起來。
千頭萬緒,找不到頭的話,隨便抓起個頭,就是正確的頭——你可以善意的將這種偶然理解為“天意”,暗中提醒呢。
有人說,不行,我還是看不清,ok……
對不起,打擾了,我沒看到您閉眼睡著了。
對不起,誰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對不起,隔壁又發了一篇10萬+,我耽誤您嗨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