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看似沒有題名,卻是最好的題名。你可以不受題目的限制,隨心所欲,信手粘來,胡亂涂鴉,自由發揮。
古往今來,最喜歡以“無題”命名的非李商隱莫屬。李商隱是晚唐的詩人,被后人譽為描寫愛情為主旨的寫詩高手。李商隱的詠情嘆愛之調,向來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中最有名的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兩句將愛情的忠貞不渝,刻畫的纏綿繾惓,入骨三分,被后人稱贊從未有將其超過。如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被人們用來贊美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如辛勤的園丁。不知道,有沒有違背李商隱此詩的原意。
李商隱的其它以“無題”為名的詩中,也不乏字字珠璣。其中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這兩句為妙。但我覺的最虐心的卻是這句“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和文學家胡適的這首小詩“本想不相思,又怕相思苦。幾番細思量,寧可苦相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愛而不得的痛,即使知道相思完全沒什么好處,也不妨懷抱情癡惆悵終生。
蘇東坡才華橫溢,一生留下詩篇無數,大多數作品是在他被貶官罷黜時所寫。蘇東坡的才華不被當政者所賞識,便寄情于山水間,將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懷付諸于詩詞中。其實王安石和范仲淹的才情不在蘇東坡之下,據歷史記載,范仲淹還是蘇東坡的老師呢。只可惜他兩人官做得越來越大,終為名利所累,留下的詩篇相當有限。范仲淹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句,我很是喜歡。瓊瑤兩部言情小說的書名都取自這句話中,一部是《碧云天》,另一部是《寒煙翠》,看來寫文學的人都是英雄所見略同。
最慘的要數柳永,一生落魄不羈,窮困潦倒。柳永一生不得志,主要因為他年少輕狂,曾寫過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句話傳到皇帝老兒耳中,龍顏大怒道:“既然你如此瞧不起功名利祿,那就且去填詞吧。”所以,柳永外號叫“奉旨填詞柳三變”。曾看過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這蘇乞兒父子是奉旨乞討,想不到,柳永是奉旨填詞的,他這詞填的可是不一般。柳永終生連流于花酒青樓間,作了無數好詞,頗受當時歌妓所喜愛。在柳永死后,還是幾個有情有義的歌妓湊錢為柳永厚葬。想來柳永怎么也料不到,后人如此喜歡他放蕩落魄時所作的詞,至今人們還在吟誦“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這些千古名句。
還是李白的一句名話說得好,概括了古外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郁郁不得志的心聲。老白有云“自古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似乎老白早已將功名利祿看透,所以才能寫出那些豪放的詩句。而我最喜歡老白的,莫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這兩句詩不僅僅念起來豪氣沖天,而且每每我家老公說我是敗家娘們的時候,我總是用最后一句“千金散盡還復來”給懟了回去,且每次都把老公給懟的更是精神百倍的去拼命賺錢。
話再說回來,柳永的窮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能感嘆“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可悲可嘆!想來似柳永一樣落魄的詩人還有很多吧,只是史書悠遠,不盡全詳而已。
欲賦新詞無覓處,落寞老樹孤亭。拈來相思字字疼,憑欄渾不語,賺得兩袖風。
為遣愁腸需病酒,又恐醉里相逢。怨是凄雨惹閑情,花落終無痕,風里斷腸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