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南贛鄉約》
王陽明先生在贛州平定了當地的巢賊之后,為了改善當地民風,特制定了《南贛鄉約》。
鄉約制定的特別詳細,從百姓的婚喪嫁娶到舉辦相約會議的各種儀式、財務管理及獎罰制度等等,涉及了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從生活細節到精神面貌,處處都力求引導百姓向善,從而達到改變民風民俗的目的。
同時,鄉約中還要求當官的先要做到仁愛、清正,只有當官的以身作則,才能對百姓起到表率作用,是真正的“先有諸己,后求諸人”。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鄉約是指導當地百姓的一種行為規范,也是一種他律,借鄉約的約束,培養當地良好的社會風氣。這種形式也可以用在家庭中制定家規,好的家規必定會樹立起良好的家風。
21,《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
陽明先生平定寧王之亂后,看到當地百姓因連年戰亂及天旱,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于是,陽明先生上書皇帝,乞求朝廷減免當地百姓的稅糧。
其實,當時陽明先生寫這封奏章的背景是,他自己正被朝廷的奸臣陷害,自身都難保平安,原本在頭一年的七月份,陽明先生就曾上書過一次。他的意見沒有被皇帝采納,但陽明先生那顆悲憫百姓疾苦的心并沒有因此放棄,于是第二年三月份,他不顧個人安危,第二次上書皇帝,請求寬免稅糧。
可以說,陽明先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為民請命,由此可見,先生那顆心懷天下百姓的赤子之心是多么偉大。
22,《象山文集序》
象山,名陸九淵,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也是心學的發起人,與朱熹齊名,但當時朱子的格物學說更為人們推崇。
《象山文集序》是陽明先生為陸九淵的《象山文集》作的序。同時,這篇序也是作為心學的傳承與發揚,陽明先生在這篇序中,等于為心學正名,同時他也是在宣揚他自己的理念。
在這篇序中,先生認為心學才是孔孟正傳,同時,他也借此機會闡述良知即是孔孟正傳,良知即天理,心學是孔孟之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