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不知道大家都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喝茶的?反正我小時候不喜歡啊,覺得又苦又澀的,喝個水嘛何苦為難自己的舌頭。有時候爸媽拿回一些據(jù)說是很好的茶(他們也不懂來著),我也喝不出個所以然。那時候我不知道怎么樣算是好茶。在我眼里,喝紅茶綠茶也沒多大差別,烏龍茶?名字怪怪的,跟烏龍球有關(guān)系嗎?
②開始學(xué)了一點(diǎn)茶后,六大茶類要能分得清了,六大類下面的每一種茶也慢慢認(rèn)起來。我們也曾試圖自己去辨別茶的優(yōu)劣,去過茶城、去過龍井村。在店里,試喝了好幾種,多少也有點(diǎn)對比,一狠心買了些很貴的。然而拿回家后再喝,坑啊,不好喝!——聽說老板的茶葉桶有玄機(jī)哦,我們還是太單純了
③這節(jié)課,老師一人給了一套茶具。哦耶,我們終于開始學(xué)沖泡了 \\(o)/
然而,呵呵噠,我會告訴你,同一款茶,自己泡的那杯我們只嘗了一口,就不能忍地倒掉了嗎?那時是真切感受到?jīng)_泡水平對茶味的影響有如此之大。
所以你看,也許沒愛上喝茶不是你品不出茶的好,是因為沒喝到好喝的茶啊。或者是茶不好,或者是沒泡好。不說頂級茶吧,我們普通人怎樣感受到茶的好喝呢?我覺得你得有這三樣:好茶,好舌頭,好沖泡。
一、什么樣的茶算好茶?
這個其實(shí)如果多去茶城聽聽老板們吹牛皮都能知道啦
產(chǎn)地要正宗 ——“保證是獅峰山的” ,“這個價真不能低了,這可是真正牛欄坑的肉桂啊”。
出了核心產(chǎn)區(qū)的茶自然降等級,君不見哪里賣龍井都打著“西湖”“獅峰”的旗號,哪里的小種都號稱自己是“正山”的。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獨(dú)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原產(chǎn)地茶葉獨(dú)特的口感,換了地兒的就是比不過。樹種要牛逼——“千年古樹茶哦,我就留了這么一點(diǎn)了”, “群體種啊,可不是別家的人工栽培”。
原生的跟克隆的就是不一樣唄。(話說連多肉也是葉插扦插的跟實(shí)生的不能比呀)工藝很重要——“您看看我這茶,葉片勻凈齊整,絕對好”,“茶王炒制啊,雖然不是群體種但口感絕對不輸啊”。
采茶,炒茶可都妥妥是技術(shù)活。采茶的該要芽頭就全芽頭,該一芽一葉的混了一芽兩葉當(dāng)然不行。(那么多片小小的樹葉子,都靠人手肉眼這么采摘,也是佩服至極)。制茶工藝就更是講究多了,每個步驟的差池都會影響到口感。啊,此時的我邊打字邊喝著一泡被
炒過火了的龍井ORZ……
時間就是金錢——“明前龍井啊抓緊機(jī)會,后面就只有谷雨茶了”,“10年的陳年普洱,我這也是運(yùn)氣好拿到一餅,再沒有了”。
綠茶都知道明前最好吧?安吉白茶過了那個氣溫茶青都沒得采了。這是越小鮮肉越好,還有越老臘肉越值錢,陳年普洱你們懂的。還記得我們老師說的那個“鈔票的味道”嗎?儲存有要求——老板從冰箱里拿出層層密封的碧螺春,小心翼翼地說“特級的哦”。
再好的明前龍井也扛不住你報紙一包廚房里隨便扔上幾個月這么造啊是吧。飯店喝的普洱為啥總有股怪怪的倉庫味?因為它真的是放在食物倉庫里儲存的啊。任是放成十年老茶的普洱要是儲存不當(dāng)發(fā)霉了也沒法喝了啊。
當(dāng)然,以上就是個評判標(biāo)準(zhǔn),可以此高彼低嘛。跟找老公一樣,高富帥要不起還有經(jīng)濟(jì)適用男是吧。非要喝明前的茶王炒的獅峰山的群體種,土豪請你帶上我!
清塵:* 老師,你幫我買點(diǎn)好茶唄?*
老師:你要龍井啊? 龍井我還真能買到最好的,茶王炒的。
清塵頓了頓……哼唧:嚶嚶嚶,還是算了吧老師,有沒有再低一點(diǎn)檔次的?要是喝過最好的了,我以后還怎么喝得下去43號啊?!
南喬:唉,遇上過世界上最好的那個人,就再也不能將就了!
何以琛附體啊!!!
二、你有沒有好舌頭?
首先你得堅定地相信爸媽給我們的舌頭是好使的。盡管每個人口腔敏感度有差異,但是基本上只要有對比,每個人都能喝出差異來。
我以前也覺得自己喝不出,看資深茶客們寫的品茶感受都無比玄妙,高深莫測。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才逐漸體會到,其實(shí)是不知道從哪些角度來感受茶的味道。 哪怕我們一日吃三餐,要想當(dāng)美食評論家不也得先學(xué)點(diǎn)“綿軟入口即化”“口感層次豐富”之類的點(diǎn)評角度嘛?茶之味也有不同的評判維度。
香氣:好茶葉因茶樹品種和制作工藝,天然(非人工加香料)帶有不同的香氣,有花香、果香、食物香等等。從專業(yè)審評角度,這些香味有芝蘭香,熟果蜜香,地域香等不同的定義。不過沒達(dá)到專業(yè)水準(zhǔn)并不影響對香氣的感受。每次上課我們都有稀奇古怪的形容,海苔味,玉米味,野菜味,檳榔味也是我們真實(shí)的體驗。
口感:茶湯入口的第一層,有對鮮爽、苦澀、微酸等味道的感受和厚、稠、滑、活或者澀、薄等湯感的感受。接著,會漸有生津回甘,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zhuǎn)變。生津回甘的程度和速度可以說也是鑒賞好茶的重要指標(biāo)。
喉韻:茶湯過口腔后,帶給喉嚨的感覺,會有回甘、潤滑的韻味,或者不好的感到鎖喉。
茶氣:好茶茶性散發(fā),帶給人毛孔張開,熱氣在胸腹游蕩,出汗,打嗝等感受。
像現(xiàn)在的我對茶氣還沒什么明顯感受,湯感的判斷時靈時不靈的。不過人的感受性和敏感度都是可以通過培養(yǎng)和鍛煉提高的。
聽到老師兩口喝出一款西湖龍井來自四川的時候,我們也是懵逼的。問之怎么喝出來的,答:“你們喝太少。喝的多了就能喝出來了”。
三、再好的茶也抵不住爛沖泡
唔,開頭說的我們的表現(xiàn),就是最佳“栗子”-_-||| 同一款茶,我們泡的自己都喝不下去……
喝過了又香又醇的,誰還要喝又苦又澀的? 為什么苦澀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湯太慢,泡過了!
再想了想以前家里喝茶,水溫不講究,茶葉量隨意,然后一泡一整天,茶湯茶葉不分離,能不苦澀嗎?!
茶葉內(nèi)含的豐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出是很快的,沖泡方法的微弱不同都能引起不同的口感,像是好茶的頭幾泡晚一秒出湯可能都是不可挽回的傷害,用滾開水泡碧螺春這么嬌嫩的茶就是暴殄天物等等。
日常生活里自然不必像工夫茶那么講究的又是蓋碗又是公道杯的,然而還是有便捷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喝到出湯時間合適的茶水,比如說飄逸杯或者用茶包。
即使不分離茶湯,比如商務(wù)接待這種情況下,懂得茶性也會幫你有技巧地泡出更好品質(zhì)的茶:例如玻璃杯泡法的綠茶減少投茶量,控制續(xù)水的時機(jī)和水溫。美人老師說了,沒有特別好的茶葉時,能把5分的茶泡出10分的口感,那才是真本事。
美人老師展示表演性茶藝流程的姿態(tài)特別漂亮,所以我們對沖泡課是期待已久。不過夢想很美好現(xiàn)實(shí)很殘酷。
蓋碗泡法:一邊翹著蘭花指,優(yōu)雅的端起茶碗,出湯;一邊大叫:燙燙燙!拿不住了!老師我先放一下……當(dāng)然多吹兩回手,茶也就泡過了
要問怕燙怎么辦? 答:多燙燙就適應(yīng)了……
玻璃杯泡法:注水要求高抬手點(diǎn)三次,水流平均,正好斟七分滿的水,不多不少,這叫鳳凰三點(diǎn)頭。
換我們來:一、二、三,哎呦手抬太快了,才小半杯水,再點(diǎn)一下,再點(diǎn)一下,再點(diǎn)一下,終于差不多七分了。
“呃,你這鳳凰六點(diǎn)頭不錯……”
喝茶是件豐儉由人的事,可以講究地喝,也可以將就地喝。我們并不總是能用最講究周到的方式品味一壺工夫茶,然而它有那么多的美好,每多了解它一點(diǎn),都能讓自己在有限條件下體驗到更加棒一些的享受。
哦,當(dāng)然,有人可能說,我就是不喜歡這么清淡的口感(像隊長那個大老粗肯定說:嘴里淡出個鳥來)。然而除了清茶一杯,茶葉其實(shí)還有各種各樣重口味的奇葩飲用方法。是什么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