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半夜請優施來家里,優施早就準備好了,穿戴整齊便直奔里克的寢室。
里克讓他坐在自己床間,摸著他的膝蓋問道:“剛才你說的菀枯的隱喻,我已經大概知道了,你所說的是曲沃一地嗎?還是另有所指,可與我細細明說。”
優施說:“我很早就想說了,因為大夫是曲沃之傅,因此沒有敢直說,怕你見怪。”
里克說:“若能使我免于災禍,是你對我的愛護,何怪之有?”
優施便伏在他耳邊低聲說:“君上已經答應了夫人,要殺太子另立奚齊,這些都在秘密進行。”
里克說:“這事可以阻止嗎?”
優施說:“君夫人得到君王的寵愛,這是您所知道的。中大夫之所以能夠得到君主的賞識,這也是您所知道的。夫人之內,中大夫主外,就算想制止,也制止不了。”
里克說:“順從君主而殺太子,我不忍心,輔佐太子而違抗君主的命令,是我能力不及。我只想保持中立,可以求得一席之地嗎?”
優施說:“可。”
優施說完了就走了,里克一直端坐到天亮,拿出以前所寫的竹簡看,恰恰相隔十年。于是嘆息道:“卜筮之言,真是太神了。”
于是便造訪大夫卆鄭父家里,讓左右退下 ,跟他說:“太史蘇占卜的華,今日應驗了。”
卆鄭父說:“你聽說了什么?”
里克說:“晚上優施跟我說,君上將要殺了太子另立奚齊。”
卆鄭父說:“你是怎么回復他的?”
里克說:“我說我要中立。”
卆鄭父說:“你的話,猶如火上添薪,為了你考慮,宜陽是不可信的,他們看到你不信,一定會因此忌憚而延緩他們的計劃。你可以豎立你是太子一黨的形象,穩固地位,然后趁間隙進言,以改變君上的想法,即使這樣,成敗也不能定。如今你說中立,太子就被孤立了,災禍可能隨時要發生。
里克頓足,說道:“失策了,應該早先跟你商量。”
里克告別,在路上他假裝墜車受傷,次日便以足受傷為理由,告知君上不能赴朝。
優施將自己打探的情況回復驪姬,驪姬大悅。
當天晚上,驪姬便跟晉獻公說:“太子久居曲沃,君為何不召他回來,就說妾思念太子。妾因此對太子感激不盡,希望他能免除我的困境。”
晉獻公果然聽了她德華,便找申生回來,申生回來后,先去拜見晉獻公,問安。之后便去參見驪姬。驪姬擺設酒席招待他,二人相談甚歡。
次日,申生又入宮謝宴,驪姬又留他吃飯。到了夜間,驪姬又向晉獻公進言,邊哭邊說:“妾想回報太子,因此召見他并以禮相待,沒想到太子對我無禮。”
晉獻公問道:“發生什么事了?”
驪姬說:“我留太子吃午飯,席間他喝了一點酒,調戲妾說:父王已經老了,母親跟我如何?妾發怒沒有理他,他又說:昔年我祖父,將母親姜氏,留給我的父親。如今父親老了,必定會留妾室給我,不是你又是誰?說完便想上前拉妾的手,妾拒絕了他。君若不信,妾可以與太子同游花園,君從花園上看,必定能親眼看到。”
晉獻公很生氣,決定依照驪姬的計劃。
次日,驪姬又召申生同游花園,她事先在自己的頭發生涂滿蜂蜜,因此引來了蜜蜂蝴蝶紛紛到來,都聚集在她的發鬢上。
驪姬跟太子說:“太子可否為我驅趕這些蜂蝶?”
太子便繞到她的身后,用袖子驅趕。
晉獻公從高臺上看,便以為調戲之事是真的們心中大怒,隨即便想將申生殺掉。驪姬跪著說:“是妾召他進宮,他要是因此被殺,則是妾殺了他。妾這是宮廷內的曖昧之事,外人尚未知,還是先忍忍吧。”
晉獻公聽了驪姬的華,便讓申生還是回去了曲沃,但讓人暗地收集他的罪證。
過了幾天,晉獻公去翟桓打獵。驪姬與優施商量,派人去告訴太子說:“君上夢見齊姜哭訴說:苦寒饑餓沒有食物。一定要速速祭祀。”
齊姜的祠堂就在曲沃,申生聽了驪姬的話,便設置祭祀,祭奠齊姜,并差遣人將祭祀的肉送給晉獻公,但是晉獻公尚在打獵未歸,于是便將肉留在宮中。
六天后,晉獻公回來了,驪姬準備了鴆酒,將毒酒和肉放在一起,對晉獻公說:“妾做夢夢見齊姜饑餓難忍,因為君外出,所以告知太子,讓太子去祭祀。如今太子送來了祭祀的肉,祭祀已經在幾天前完成了。”
晉獻公看到了酒肉,便取來就被想要喝酒。驪姬跪下制止說:“酒肉都是外來的,不能不試一下。”
晉獻公說:“沒錯。”
于是便將酒倒在地上,地面隨即凸起,又前來一條狗吃肉,狗吃了肉之后便死了。驪姬假裝不信,再叫來一個小廝,叫他品嘗酒肉,小廝不肯,她強行小廝吃酒肉,還沒吃幾口,便七竅流血而死。
驪姬假裝驚訝,快步走到堂下說:“天哪,天哪!國家遲早是太子的,君上已經老了,太子就不能再等一等嗎?是一定要弒君嗎?”說罷,隨即痛哭。
然后又跪在晉獻公面前,哽咽著說:“太子設此局,都是因為妾母子的緣故。請君上將賜酒肉賜給妾,妾寧愿代替君上去死,以讓太子得償所愿。”隨即便拿起酒要喝。
晉獻公搶下了酒壺,氣的說不出話。
驪姬哭倒在地,恨恨地說:“太子真是狠心!連父親都要弒殺,更不要說旁人了?從最開始君上想要廢他,妾不肯;后來在花園調戲妾,君又想殺他,妾還在勸;如今差點害死了君上,是妾耽誤了君啊!”
晉獻公半天才緩過來,他扶起驪姬說:“你先起來。孤一定力排眾議,誅殺逆子!”
當下便召集群臣,除了狐突駐守杜門;里克稱自己足疾不能出門;卆鄭父托詞自己在外地,其他群臣都聚集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