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個月,斷斷續續,終于讀完了這部大頭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一共335頁,諸多個專業詞匯,讀的我還是有點費力的。
后面讀前面忘,讀完合上,趕緊想想我記住了什么?腦子里竟然只記住一句話:科學育兒,而非情緒。科學教書,而非用力。可悲,這一句話里,竟然也只有半句是書里的內容。后半句是我加的。
懊惱,怎么我就記住了這一句話,一陣后,還是覺得有可取之處,竟然不知不覺在看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雙重身份,家長和老師。在看育兒書的同時,竟然不知不覺在反思作為老師的工作教學。
再想,為什么如今看這些書,印象深刻的竟然是這種東西。育兒書也看了不下二十本,從先前著重具象的方法到現在甚至這段時間對科學這種字眼的刻意捕捉,為什么有這種變化。讓我想到生過老二后去帶班時的狀態,明顯我平和了許多,對惡性行為我冷靜了許多。為什么,先前我將這種變化歸功于歲月的沉淀,生活的歷練。可是我現在想想,會不會是逐年累月,自己認知的一個變化,從情緒到科學,從主觀到客觀,從非理性到理想。
再回到本書,本書五個部分,從智力腦到創意腦。無不在滲透一個理念,育兒這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要用到知識的研究性學科。科學實驗遇到問題,會狂躁嗎?會,但前進的方向還是去背后尋找問題所在,從而繼續前進。科學這種無情感的實物不會被你的情緒而左右,它死活就在那里。所以當你把育兒當作一門科學實驗去做的話,你還會因為他不聽你的話而生氣嗎?可能會,但是你會不會更清楚的知道,你必須找到原因,冷靜的去處理,才是方向和正道。所以再來看一貫的做法,不聽話,吼一頓打一頓,都是因為,你覺得這是一個情緒活,情緒可以解決。定位就發生了問題,根上就錯了,而根就是,你對育兒的定位。
老陳說,這本書可以當做工具書,遇到問題去翻翻找到解決辦法,我翻翻書,確實如此,小標題,都是問題性的。不過正好我在看另外一本《最好的方法給孩子》,里面作者給到的教育方法幾乎很少有和dr魏重合的。老陳又說過,很多知識都是對元知識的解讀,其實我很想知道他這句話哪里聽到的,一定要好好看看這個作者的東西,認識很深刻。所以當我重新在書柜前輾轉一圈的話,我竟然馬上將幾本書扔出去,什么《愛在左,管教在右》,我覺得,不管他內容有多可取之處,我總覺得他根上就錯了。教育,怎么可能靠愛。教育本質上是門科學,是一門學科,是要傾盡努力去獲得知識和方法的研究。如果愛多一點就可以,那么世界上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恐怕只有更愛,沒有最愛了。
開學大會上校長一開始就講了,以問題為導向,教研組會,開的也很扎實,考什么學什么,孩子不會什么去做什么,課堂四十分鐘,精講多練。竟然與我對新學期的定位不謀而合,以前認為好的公開課,是熱鬧,孩子回答的好,課堂流暢,有情感的東西涌動。可是最近看了部編版的教材,猛然間覺得,孩子的成長明明就是一個系列的不間斷啊,對閱讀和寫作的訓練從一點點小策略開始,到最后的謀篇布局,是一門多么嚴謹的科學,我們怎么可能在一堂課上傾盡一篇文章的所有,又要學它的語言,又要學的布局,又要學它的修辭?扎實的做法,倒是真的,一步一個腳印,認識到一個方法的習得的不容易和刻意練習,是有多重要。
工作的第八年已經揮手向我走來,李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回首我的一輩子,我都是在用熱情干活,接下來的一輩子,我覺得用專業干活了。
科學在身邊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 | 小李非刀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喜歡讀書,跑步,健身,游泳,寫作等等,非常自律的一個人。 而我對自己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