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忌日我重生
作者:馬玉章
引子
2020年12月27日周末,華燈初上,璀璨的燈火把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姑蘇城裝扮的更加美麗,然而,一陣陣急救車刺耳的呼叫聲打破了這美麗的夜景,只見急速的救護車上燈光緊張的閃動,“哇-哇”的尖叫聲,從新區的一個別墅區呼嘯地向第一人民醫院奔去。急救車內醫務人員也在緊張地與死神決戰,與生命賽跑,神志不醒的我,氧氣管、輸液管、心監測管插滿全身......今天是父親去世第7年忌日,原計劃利用周末時間回去祭拜,因為多種原因沒有去成,沒有想到,今天災難卻降臨到我的身上。七年來,我腦子暈暈乎乎,生活渾渾噩噩,語言詞不達意,生活丟三落四,夜間無法正常入眠……,只有強制性的做好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幾天前,父親又在夢中出現,戀戀不舍地告訴我,“一切都交給你了,我得去報到了……”當我從夢中大聲呼喊著爸爸不要走,被驚醒地突然坐起時,早已淚流滿面……我做好利用周末去祭拜他,并與好友盧偉聯系好,到蚌埠后讓他開車送我去。可是,不知道如何,周日早上突然不想去了,并取消回去的計劃,沒有想到災難卻降臨到我的身上。是父親靈魂還想再見我一面,還是怨我沒有回去祭拜他的懲罰?我突然身上暴熱口渴,在衛生間突然休克.....父親走了,父親真的走了,他真的要離開他不放心的兒女,真的離開他牽掛的親朋好友,真的離開養育生命的人間,帶著對我沒有祭拜他的懲罰,去天堂報到去了,去轉世還魂重生了。他生前點滴事,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不停閃爍…… 童年飽嘗辛酸淚父親走了,父親真的走了。父親走的那天,是連續幾天寒冷的天氣突然晴朗溫和,而且第二天又是全國放假的日子。他是不讓兒女受凍又不影響工作的時候走的。從此,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14年12月31日下午18點。這一年他80歲。12月31日變成了他的祭日,也是我們兒女最痛苦的日子。親人同悲,哀思無盡。時間過去七年了,仿佛依然活在我們生活中,無法改變的事實擊垮我一直都沒有認為他離開我的事實。七年了,父親的容貌、笑臉和舉止神態,每時每刻都在我的腦海中出現、睡夢中徘徊、生活中囑托。我經常和家人說:“這事都是爸爸安排好的必須這里做”,“這是爸爸用過的東西”,“爸爸做的四菜一鍋燴菜好吃”,“我的頭發也像爸爸頭發一樣開始變白……”。夢中經常徘徊著他的容顏,就連走路時也會突然想到他“注意安全”的叮嚀和經常看到他出現在我身邊的幻影。父親出生在1935年,也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時候,日本侵略者踐踏中華大地,鯨吞東三省,惡煞中國同胞,強簽《塘沽協定》,發動華北事變等一系列的侵略行為。國難遭殃,百姓逃亡,背井離鄉躲避戰亂的災害。我的父親也和很多親朋好友一樣,在家人的帶領下,從貧窮的安徽鳳陽跑到當時國民政府防控較好的江南一帶,過著幾年的寄人籬下躲避戰亂的乞討生活。看到國破家亡的不幸遭遇,父親的父親(馬孝楠),也就是我的爺爺,義憤填膺,帶領鄉親返鄉。讀過私塾,家境較好,大姓門戶,帥氣聰慧,忠厚老實的爺爺很快被鄉親們推舉為保長。由于能力強,做事高風亮節、樂于助人、仗義疏財,在老百姓中有較好口碑,得到了村民的愛戴和尊敬。由于輩分長,都尊稱他為“馬小爺”,不論是鄰里有矛盾,還是家庭親朋不愉快或生活遇到困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爺”。只要小“小爺”到場,矛盾迎刃而解。爺爺在當地可算是響當當的人物,幾十公里范圍內,提到“馬小爺”,都會敬畏。自然也得到當時的政府重視,很快當上了聯保主任。爺爺當聯保主任還有傳奇的故事。爺爺的父親(馬鳳山)得知爺爺要當聯保主任的消息后,非常擔憂,認為兒子當這么大的官,容易得罪人,陷入矛盾,在戰亂的年代,會給家庭帶來災難,而堅決反對,并帶著他跑到外地躲藏起來。可是,當地政府和老百姓不干了,堅決要把他找回來,輪番到家里做爺爺父親的工作,說這個位置只能他做,他做才能保一方平安等好話,并派人到處找他。幾個月后,總算在找到了躲在鳳陽縣臨淮關鎮做生意的爺爺,請他回來當了聯保主任。由于爺爺為人好,加上做生意,家庭經濟也寬裕,又喜歡救濟人,工作能力強,很快把方圓幾十里的地方被爺爺治理的秩序井然,一方平安,在當地威望飆升。哪家有紅白喜事,爺爺能到場,令東家會感到很榮耀,如果爺爺忙,能去一個小孩,也會被請到上座,他們也會自豪炫耀地說,今天小爺派家人來的。最得實惠的也自然是我的父親,他出門處處有人照顧,由于喜歡讀書,而且聰明好學,很小的年紀,就得一到私塾老師愛戴。然而,好日子沒有幾年,就中了爺爺的父親,我的太爺爺(馬鳳山)的預言。在戰亂的年月,各地土匪流氓綁客等歹人也是蜂擁而起。馬氏同門地主家唯一的兒子就遭到綁架,后被爺爺多次出面斡旋救出來后,一直躲藏在我家撫養。作為聯保主任家,避免不了也會讓不安分守己的歹人惦記。一次爺爺外出執行公務,半夜家里突然柴草堆起火,家丁發現外面有土匪,并持土槍在外面游蕩。爺爺的父親,果斷要求家丁緊閉大門,保護好家人,不許救火,任其燃燒。由于土匪不了解里面情況也不敢擅自闖入宅院半步。半夜里,熊熊烈火和濃煙,就像信號的火把,快速發出了“馬小爺”家遇難求救的指令,周邊幾個保的村民,拿起鋤頭鐮刀等工具,一窩蜂的趕過來救援并打傷一個土匪,嚇跑其他作惡的歹人紛紛逃跑。太爺爺沉著冷靜的保護家人的處置方法,在父親幼小的心中留下了烙印。爺爺回來后,對家中遇到的遭難非常惱火,組織力量調查,很快了解到有人勾結土匪,想利用救火的混亂時機綁架家人后敲詐,那知道這幫人沒有綁架成功還傷了一個人。當他們知道爺爺要組織人員找他們時,嚇得逃竄。不久,這幫人歹人頭目在臨淮關外灘與另一伙人群毆,被亂槍打死,也算是得到了報應。通過這件事,爺爺處理事物工作更加小心翼翼,太爺爺也是每天提心吊膽,身強力壯的人也主動加入保護我的家行列,家中的家丁人數也增加不少。爺爺每一次出去工作身邊也多了保護人員,總算過上了相安無事生活。幾年后,一次爺爺在黃泥卜檢查工作時,遭到持槍歹徒的暗殺,好在沒有傷到人,命是保住了,太爺爺卻下定決心,對家中的人做了新的安排。太爺爺有三個兒子,要求他們守住一片薄地的基礎上都要做點事能養家。他的理論就是安分守己的種地就有飯吃就能活命,有手藝就能聚財發家。爺爺是老大,擔負照顧全家族的重任,主動要求在家種地。老二要求出去闖蕩(后來失去聯系),老三學醫。爺爺對上輩的安排感覺很有道理,看到國家戰亂不斷,國民政府腐敗,當官的紛紛找后路,社會秩序越來越差的現狀,要想保護一家人一方相鄰,必須想辦法。好在過去人講究門當戶對,我們的親屬家相比其他人家比,應該還算富裕,在當地也算有地位,這樣也算有了相互幫助。爺爺就讓兩個兒子讀書,上幾天學后,父親的哥哥(我的大伯)堅決不愿意讀書,說讀書費腦子,沒有放牛好。為這事沒有少埃爺爺打,可是倔強的大爺,哭著找到老親王家的表叔,求其找爺爺說情堅決不讀書。從此,爺爺的兩個兒子一人讀書一人種地,也算傳承了太爺爺的薄地養家的治家理論。為了給家人留下生活的后路,爺爺在臨淮關糧行街開了一家木材廠,也算有了自己的企業。從此,我的父親有了好的學習環境,開始正規的求學生涯,過上了穩定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剛穩定的生活,又出現了災難。爸爸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病情惡化,不幸去世。剛過的穩定生活再此披上了雪霜。失去母親呵護的父親,在幼年心靈深處更加感覺到孤獨,也鍛造他更加堅強,更加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更加發奮。后來,爸爸有了后母,生活可算平靜下來了。然而,1948年底的“淮海戰役”消滅國民黨軍隊,伴隨全國解放和對原國民黨官員清剿,另一場痛苦的生活再次籠罩在父親的生活…… 少年磨難不言苦國民黨統治的敗退,使存在多年的管理體制出現了名存實亡,我爺爺雖然是聯保主任,但是在老百姓心中確是圣人,出現問題也還是會主動找到已經在臨淮關(在當地比較繁華的市場)做生意的爺爺處理。只要爺爺到場,矛盾雙方都會給足面子,很快就會把矛盾的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在當地,老百姓對“馬小爺”的敬仰遠遠高于各級政府官員。因為他正派做人、善待鄉鄰、處事公正、有求必應,“馬小爺”受到大家的愛戴。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大軍直逼蔣家王朝統治的南京,新中國政權在解放區迅速成立,清剿國民黨余黨分子和頑固派成為新政權的主要工作。處處都是開大會檢舉和控訴,圍捕國民黨殘余,經常能聽到抓捕敵特分子和槍斃剝削分子。國民黨的各級官員和地方官僚自然也在清理之中,當官的紛紛帶著家眷跟著國民政府逃離,不幸被抓回來的官員也都是被槍斃見閻王或坐牢獄。連年戰亂的中國大地,政局變幻莫測,而沒有做過惡事的爺爺,雖然不愿意和他們一起逃亡,但是心里也緊張,每天都有親朋好友和知心朋友研究對策。大人的每天研究的對策自然也逃不過聰明的爸爸耳目,就好像不祥的烏云隨時都要襲來。對大人們商討的事,少年的父親只是放到心里不會對外亂說。政局不穩的時期,為保平安,該走的人走了該逃亡的逃亡。可是太爺爺卻不希望爺爺走,他認為滿門大戶的馬氏不會有事,我們是忠厚人家,哪個當權都不會有事,再說一大家子也離不開他。講究孝道的爺爺也在猶豫之中,沒有跟著其他逃亡的親屬一起跑。善惡終有報,新中國成立后打擊國民政權的官員力度越來越大,被審判被槍斃的消息,也以訛傳訛的方式真真假假的傳到親屬的耳朵里。已經逃亡到南京的親屬也帶信讓爺爺趕快到南京集合。受過“馬小爺”恩惠并在南京國民政府工作叫趙之言的小伙子一封讓“馬小爺快速逃離”的信,讓家人不安了。同時,在新政權共產黨內部做事的朋友,也看到清剿的人名單中有馬孝楠(爺爺名字)的名字時。在一天深夜被幾個身強力壯的親屬,冒著生命危險,強行送“馬小爺”到徐州,跟著國民黨的朋友坐船逃亡了……“馬小爺”失蹤,對我父親來說,一點不知道情況,只看到留下的“好好讀書,照顧好家人”幾個字,問家人都說不知道,無奈的父親只好離開剛過穩定生活沒有幾年的臨淮關,回到家中,跟著爺爺和哥哥一起生活,成為了一個生活無助,無父無母的可憐人。面對突然的災難,包括妹夫(我姑奶奶的丈夫)在內的六位親朋好友也逃離的不知生死,已是家中頂梁柱的的兒子下落不明,清剿隊還經常上門找人,思念、擔心、恐懼融為一身的太爺爺每天只能以酒消愁,過著痛苦的生活。看到日益衰敗的慘景,又十分講究禮數的太爺爺,將地契分一部分給幫我家做事的人和一些貧窮的人家,帶著大孫子(我的大伯)種田為生并供養我的父親讀書。落魄的家庭,沒有使親朋遠離。“馬小爺”拜過把子并有娃娃婚親的陳家,并沒有嫌棄,而是主動將女兒送上門。大伯(當地叫大爺)結婚后,按照陳家要求,必須分家過。我的爸爸就和太爺相依為命生活著。由于父親喜歡讀書,隔代親的太爺爺對輟學在家的寶貝孫子疼愛有加。再次送父親到臨淮中學住校讀書。從此,每周都能看到從家到學校的30里土路上有一個背著書包的小男孩……然而,好景不長。嗜酒如命的太爺爺,由于家境貧窮已經買不起酒喝。早已酒精中毒的太爺爺,斷酒一段時間后,出現了胃部疼痛難忍。一次父親放學回家,看到疼痛難忍的太爺爺,哭喊著背著太爺爺去醫院,由于付不起費用而被大夫趕了回來。太爺爺的病也讓爸爸下定了學醫決心,更加賣力刻苦讀書。沒事就去郎中家玩偷學醫術。一次郎中給人針灸治病,故意為難父親,講一些難懂的穴位名稱,并給他一本很古老的針灸圖,嘲笑地說,“小子,你看啥,你能看懂嗎?”。父親說,“讓我看看吧”。“你要是能看懂就收你為徒弟”大夫地嘲笑深深刺痛父親的心。三天后,父親全身都是針灸穴位標識圖來到郎中家,還被鄉鄰笑話說成是亂畫的瘋孩子。而郎中卻吃驚地張大了嘴巴。當父親將全身的穴位邊比劃邊熟練的背誦出來后。郎中說,你爺爺喝點酒就好了。從此,再也不讓父親去他家偷學了.....一次,爸爸看到病床上痛苦的太爺爺無意中說一句“能喝一口酒就好了”,貪婪渴望嗜酒的表情深深刺痛他的心。孝順的父親讓太爺爺在家等著,自己連夜跑了20多里路到山上拾干木材,然后到集鎮賣錢再換酒。擔心一天一夜的太爺爺看到蓬頭垢面、疲憊不堪的孫子拿一瓶酒給他時,心疼的抱頭大哭。也許孝順感動了蒼天,太爺爺只要喝上酒,馬上病情好轉,不久便能下床干活了。太爺爺喝酒能治病,也深深扎在父親的心里。從此以后,爸爸每次上學,都到路邊的田地里去扒一些山芋(紅薯)和蘿卜放到書包里。邊走路邊吃。按照他的話叫又飽肚子又解渴。而回來的路上背書包的肩上多了一幅擔子,邊走路邊拾干柴。30多里回家路,總能拾到兩捆的干柴,送到集鎮賣錢,然后買酒送給爺爺喝。爸爸的孝順也令很多集鎮買主感動,大家都會主動收購。他小小少年的孝心也被傳為佳話。爸爸的好學、勤儉、樸素、孝道和真誠的品行,也為他以后轉變命運的生活奠定了基礎。幾年過后,相依為命的太爺爺離他而去,嫂子也因為疾病去世,馬家的兩兄弟再次成為可憐人,他就和哥哥相依為命地生活...... 青年機智驚無險多災多難的生活,就像天空降下的厚厚暴雪,將一個興旺的家族死死地蓋在下面,家族中的成員,或逃亡外地、或疾病死亡、或孩子送人喂養,一個興旺的家族也只剩下了幾個可憐的孩童。出嫁沒有不久的爸爸老姑(爺爺的妹妹,我的姑奶奶),因為丈夫被國民黨抓了壯丁,隨著解放大軍的到來而失蹤。在婆家孤苦伶仃,看娘家一片凄涼。為了保存娘家的后人,從婆家回到了娘家居住并照顧幾個可伶的孩子。全國解放后,新中國開始了清匪、反霸、減租、退押等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很多解放前的地主、惡霸和國民黨官員及親屬被鎮壓。馬家自然也是這次運動的重點戶,新政權的工作組多次到馬家清查。此時的馬家,土地等財產早已分給其他貧困人家,已是家徒四壁和幾個可憐的孩子。多年的戰亂誰也不知道誰的下落,定罪都找不到合適的罪名和能夠治罪的人。更主要是爺爺在位時沒有欺壓百姓,而受照顧的人卻很多。最后,工作組也只能給定個富農的帽子并受到監控,而草草收場,放棄了清查。從而也印證了善惡終有報的因果。幾年后,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馬家分為了四戶人家。馬家的回門老姑(我的姑奶奶)也留在馬家照顧三爹爹(爺爺的三弟)去世后留下的兩個幾歲的小男孩。在政治運動年代,馬家只能低人一等的生活,還經常被人民政府喊過去訓話。因為馬家還有很多逃亡在外的人,沒有審查清楚,一些親朋好友也像躲瘟神一樣的回避。因為害怕被牽連,親朋遠離,就是想來探望一下,也是夜間偷偷跑來看看,說說一些慰問話就走。解放后的中國大地,各種矛盾突出,人心不穩,如何改造新中國也是共產黨各級政府首要工作。“三反運動”、“五反運動”、“一化三改造”和“農村合作化”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在每一次運動中,馬家都是被審查的對象,都是被改造的對象,就是在這種不停的整治運動中,馬家也發生了變化。成為孤兒的可憐兩兄弟中的大哥(我的大伯)又組成家庭,而我的父親也成了家。父親的成家也是有曲折的故事。書生出生的父親,在那貧瘠的地區可算是文化人。對新中國的一系列的政策,以及各地肅清的信息,通過新聞媒體很快就知曉。更加明白,家庭出身不好,一旦清查出有新問題,就是殺頭的罪狀。所以,他處處低聲下氣生活,每天除了到地里干活就是學習。聰明的父親對地理、天氣、中醫等知識一學就會。一次,一群吹琴、拉二胡、吹笛和小唱的沿街討飯戲班子來到村莊,那優美的樂曲和好聽的歌曲一下吸引了父親,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很快學會了拉二胡、吹口琴、笛、蕭等樂曲。父親小小年紀就能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樣樣都會,更主要是他勤勞肯吃苦,愛助人為樂。誰家紅白喜事都要請他去記賬寫囍對。春節時,很多人都會找上門讓他寫幾幅對聯,一時間可算是當地的能人。在那個文化和信息缺乏的年代,能有這么個人也算是當地的福氣。每天都有一群人到家中聽父親唱歌、拉二胡和吹笛、蕭等。但是,對天明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實莊稼人,對父親這樣快樂的生活,也被很多老人稱為不正干的“二流子”。機遇總是惠顧給有準備的人。當時,一位政治素質好、心系百姓又膽子較大的工作組領導,偷偷地找到父親說,能不能偷偷地義務教孩子們讀書。在那個政治運動激烈的年代,對出身不好的家庭,能去教書,比登天都難。對這種即發揮特長展示才華又有利于思想改造的活,雖然是義務工作,但是父親也十分樂意干。一個獨立生活靠勞動養活自己又有文化的人,自然引起周邊人群的關注。已經到成家立業的年齡爸爸,由于出生不好又無財產的苦孩子,那家姑娘愿意嫁過來受罪呢?在那個年代,嫁到成分不好的家庭,不僅受到鄙視,永遠抬不起頭,還要受到改造勞動,就連娘家人也會受到牽連,一時間婚姻也成了一個問題。也許是上輩留下的積德,自有好事之人幫忙。牽線一位遠在10幾公里的外也是富農家庭出生的朱家大閨女(我的母親)。過去的婚姻依然存在媒婆之言父母之命的傳統封建婚姻,母親這家人,兄弟姊妹6人,憑著祖孫留下的基業,生活也是沒有問題。也正因為人口多,小小年紀的母親就開始跟著外公外婆治理家業,跟著勞動,而且性格急躁,得理不讓人,十分要強,從不服輸的主,被當地稱為又壞又有本事的女子。對這門婚事,她當時也很猶豫,就私自打聽。有壞事的人告訴她,那孩子命苦,無父無母沒有人管的二流子,白天干活,晚上就帶一幫人唱歌,像個戲子,下九流的貨色,更主要長得不好看,還是一個禿子……母親回家和父母大鬧一場,堅決不同意這門婚事。對突然變化的婚姻,父親受到很大的刺激,對壞事之人恨之入骨,想想自己貧困的家庭,而且成分又不好,還受到監視的人家,自然是敢怒不敢言地忍耐著。為了生活,父親除了每天種地,也開始做了小生意,將地田生產出的東西,挑到原來上學的臨淮關集貿市場去賣,用換來的錢再買一些生活用品,并在回來的路上拾一些干柴。從馬家到臨淮關集鎮30多里路,幾天就能看到父親身影。一次,父親挑著從臨淮集鎮買的一百多斤東西的擔子,艱難地走在回家路上,突然栽倒。很多在農田干活人都跑過來看望,看到十幾歲的孩子,烏黑的頭發冒著虛汗,白凈的臉上充滿智慧,消瘦的身材彰顯剛毅。就有人送了水給他喝,也有人拿了一些吃的東西。一位認識的人說,你看看這個小伙子,不就是經常從這里走的那個讀書學生嗎。也有人說,這個孩子真勤勞,這么小挑那么重的東西,苦命呀。在大家喋喋不休的議論中,父親休息一段時間后身體也有了好轉,就連忙向大家道謝。鄉親們看到彬彬有禮又相貌堂堂的父親,自然十分開心,就和他交流起來。當得知他是“馬小爺”的后人,又是苦命孩子的時候,很多人都露出可伶的表情。鄉親們的議論聲很快傳到外公的耳朵里。一向做事謹慎的外公,追了幾里路才趕上父親,并和他交流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一見,方知道受了歹人的蠱惑。解放前就是大戶人家,地主家庭的外公,自然見識要廣。他認為此人,一定會有出息。當介紹人再次登門找到父親說親時,父親才知道,原來追到他的老人竟然是拒絕婚姻的女子父親時,堅決不愿意。當時父親的理由是我貧窮一個人咋能娶得起大家庭的閨女。當母親得知真相后,也回心轉意,后悔聽信讒言,十分的滿意這樁姻緣。朱家看到他雖然孤獨一人卻聰明苦干,多才多藝。只要到朱家定居,不要一分彩禮。獨自一人生活的父親,能有如此好的歸宿,自然愉快地答應了婚事。父親剛結婚不久,趕上人民公社的建設,實行土地集體化,集體勞動的大隊化管理體制。人在那里居住都一樣,只要當地接收,就可以參加勞動,集體分配供給。人民公社政府在穩定了農村建設后,也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分地域建立學校,我的父親也由過去的暗地代課教師,變成公開的民辦教師,每月還要有一定的補給收入。國家為了提高老師的積極性,彌補教師不足的問題,開始在全縣公開考試選拔教師,父親以優秀的成績從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成為了當地為數不多的吃公家飯的人。外公的慧眼識金龜婿,也被當地傳為佳話。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剛過上穩定生活沒有幾年,又一次的災難降臨……哀曲聲聲苦度日生活穩定,事業順利,父親的生活可以說日漸改善。轉眼十年過去,這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充滿濃濃的樂趣。不在孤單的父親,此時已經有了兩女兩兒,并蓋上三間新住房。按照當時的話說,“吃有皇糧,做有農田,衣食無憂,兒女齊全。”在當地也算是衣食無憂的幸福家庭。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向要強的母親,不僅要管自己家繁瑣的事,還要插手娘家的事。管的多,自然矛盾就多,這個溫馨的家庭,開始不安寧了。吵架聲,從舅舅(媽媽的弟弟)結婚以后,開始慢慢響起。父親也對霸道的母親也開始不滿,就是外公外婆心里也不是多快樂。可以說,母親過著在娘家的地位受到沖擊,自己家庭也是雞犬不寧的生活。不久,已經崩潰的母親,拋棄了一切親情,丟下了4個孩子(大姐10歲,二姐4歲,我兩歲和只有幾個月弟弟),撒手歸西了…….母親的去世,打擊最大的是父親。看到無人照顧的四個孩子,只能讓大姐輟學,在家帶三個妹妹弟弟。而父親還要帶著沉重的生活壓力,上班賺錢,養活全家。在那個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對于出身不好家庭的人來說,就是再大的苦也要忍受。母親的去世和沉重的生活壓力,卻被貧窮、落后、迷信思想十足的農村人,歸結為房子宅基地不好。在我的記憶中,我家房子當時是住在離外婆家有500米左右的正南方獨立的三間草房,四周都是農田,左側有一個池塘,一條田埂連接去外婆家,我每次從家去外婆家都會因走路不慎而掉進農田里。也就是因為這樣,為了我們姊妹幾個的安全,或者更好的照顧我們四個未成年的孩子,爸爸又把家遷到外婆家的西邊蓋了三間房子。白天父親上班,照顧我們的任務就落到外公外婆和舅舅、姨娘肩上了,這樣我們幾個小孩也相安無事。媽媽的去世,對我好像沒有啥悲傷,只知道媽媽穿上新衣裝住在紅房子里(油漆紅色的棺材),過幾天就會回來。想媽媽就會跑到她的墳地上睡覺或者對著媽媽說話。我每天都會跑到墳地上去,那么小為何能認識地點,我至今也是一個謎。不過,只要家人看不到找,跑到了墳地總能看到我熟睡在那里。在我的家門口有一顆梨子樹,我每天都在樹下玩,有時傻傻地盯住樹上爬行的螞蟻。當我玩累睡著了,就能看看媽媽跑來和我一起玩耍。所以,我對著樹很眷戀,就連吃飯也要端著碗跑到樹下,嘴里咕咕叨叨地對樹說話,以至于很多小孩都不敢和我一起玩,因為我不愛說話,總是自言自語,說我身上有魔力。我的反常異動讓家人也是十分擔心,多次去醫院檢查,也查不出啥毛病。外婆心疼的天天抱著我哭。有一天,我突然說,“姥姥(外婆)你為何總是哭?”。這一聲不要緊,在全部親人中炸開鍋了,我能說話了!大家都很激動。而我卻不明白,我一直能講話,為何說我不能說話?我只說一句話,大家會那樣開心呢?雖然,我話很少,但是我能說話的事實卻不會改變了。沒事時,家人總是找我說話,問這問那,雖然心里煩,但是也還是應付回答幾句。一天,姥姥拉著我的手和我說:“你想媽媽嗎?”我說:“媽媽不是在那樹上坐著的嗎,天天和我講話呀”,說著拉著姥姥就從家中往樹下去。我這出乎常人的舉動,讓姥姥嚎嚎大哭,而我也看到媽媽坐在樹上哭。我看到媽媽哭,我也大哭起來,吵著姥姥把媽媽惹哭了。我這一鬧,姥姥大怒,一邊對著樹大罵一邊拿起鐵鍬去砍樹……這次的哭鬧,驚動了全家所有人,直到我哭累了,睡著才算消停。當我晚上醒來時,看到家里來了一個白胡子老人(道士)。從此,在我童年再也沒有看到門口的那棵梨樹和樹上的媽媽。爸爸怕我再惹事,每天帶我去學校。學校是在我家北邊的窩石家生產隊的曬糧食場邊上,離我家有3里多路。我也十分喜歡去學校,因為去學校,可以坐在爸爸的肩上去,到了學校還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自然我也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讀書。記得學校還有一個可以做飯的灶臺,我和爸爸經常睡在這里,吃在這里,有時爸爸忙,我們就住在學校里。這樣,我就可以看到大家排練《智取威虎山》和《白毛女》等革命樣板戲以及農民點油燈上夜校等,最有趣的事,還能看到開大會斗地主。地主們都是手背在后面,頭上戴著尖尖報紙糊的帽子。有時,我也用報紙糊個帽子戴在頭上,學他們站在那里背著腰,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喊我地主羔子。憨厚頑皮的我,免不了挨爸爸一頓揍。至于為何被打,我不清楚,爸爸只是告訴我他們是壞人,以后不能學他們。那些壞人,住在學校的西側的一排房子里。他們有好幾家人,有地主,有反革命分子,也有右派分子,都是從外地來的。一次我跑到他們家去玩,天真地問,你們為何是壞人,要挨批斗呢?他們用手摸摸我的頭,給我一顆小糖,并慈祥地告訴我以后不要到他們家來玩,怕連累我。對于他們的冷漠,我很不開心,把糖塊丟了,氣的跑回家。感到還是不解恨,夜里把他們家的煙筒用稻草給堵上了。調皮的我,免不了又是挨爸爸一次揍。爸爸是大忙人,白天教小學生讀書,晚上還要教大人上夜校,還時帶領大家唱樣板戲。那些排練樣板戲的演員都是當地的活躍分子,排演節目非常認真,也非常好看。很多唱歌的片段,我也能跟著亨上幾句。爸爸寫的一手好字又能吹拉彈唱,在當地可是能人,或者說是聰明人,排練節目他自然也成為一個積極分子。只有當大家都散去了,父親才會吹那個長長的蕭,每次吹,他都是熱淚盈眶,那低沉的綿長音調,一直在我腦海盤旋。轉眼間,幾年過去,在二鋪公社的東部地區提起馬老師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在我6歲時,我已經讀了二年級。這一年,我剃毛頭,據說,剃毛頭,只有嬌養的孩子才有這個機會。也許是母親去世好幾年時間了,我們家和外公家多少也出現了矛盾,作為孩子的我,啥矛盾不清楚,只知道他們對我都很好。外公、外婆、舅舅和幾個姨娘,對我疼愛有加,可以說是在外婆后背上長大的。外公每天都會從農田帶來碧蹄、豌豆尖等好吃的東西。他肩扛放牛的辮子,很遠都喊我“馬玉過來,你看看這是什么?”,歡喜跳躍地我很遠就大喊“大外……”快步跑來。可外公,卻問我“你叫啥姓啥?”“我叫馬玉”,老公卻撅起嘴,我馬上改口,“我叫馬玉,朱馬玉”(外公家姓朱,我也是第一個男孩,他們把我當孫子養)。外公才開心地,蒼老的臉上露出了歡笑,把我抱起來,讓我吃帶來的東西。這種幸福快樂的生活,一直伴隨我的童年。有一天,外公突然問我,如果你離開我,想我咋辦?我說,我長大了要去賺好多錢,就寫信給你寄來,會開汽車回來看你的。看到外公的失聲抱住我哭啼時,我卻不知道自己犯了啥錯誤。這一次談話后,沒有幾天,我們全家真的離開我生活6年多的外婆家,搬回了老家。可是,我是堅決不愿意離開的。離開外婆家,我一直不知道,父親告訴我,你讀書聰明要去另一個地方讀書。爸爸就背著我離外婆家十幾里路的京山人民公社中心小學讀書。中心小學坐落在夏紀村,這里是公社(后來叫鄉政府)所在地,學校就在公社的一邊。我們當時和一個姓朱的老師住在一間房子。而我一到這個學校,就讀三年級,不過學習成績還算不錯。為何讀三年級,就是因為三年級有泥土的課桌,其他年級只能趴在板凳上。所以我就鬧著要讀三年級,只有七歲(六周歲)就讀三年級,在當時還是很少的,也許是老師家孩子方便吧。爸爸在這個學校,不僅負責教書,還負責學校的基建工作。在這里工作一年多時間,爸爸就到馬廟小學做校長。我們全家才算回到土生土長的家鄉,與家族人團聚了。馬廟小學,是因為馬家是大戶群且有三個村莊的人口,而且馬家還有一個祠堂廟,成為當地的地標。所以,這里就有馬廟大隊、馬廟村和前馬、中馬、后馬三個自然村,由于是馬家是大戶人家,周圍幾里路的地方,和馬家都有親屬關系。所以,馬家人在當地也算有名望的家族。就是這個村落,名人也是不斷的,遠有我爺爺馬孝南,還有鳳凰畫大師馬玉書(馬夕林),近有村書記,后來成為公社(鄉)書記、區委書記和民政局長的家族大哥馬玉輝,還是三兄弟文化人,我父親、家門叔父馬寶興和馬艷興。所以說,父親回到當地學校當校長,可以說如魚得水……馬家廟邊上的嶄新小學馬廟小學,當時是沒有校舍的學校,有的學生由各村的下放知青教,有的學生在代課教師家中教。教學的質量是沒有辦法保證的,都是各教各的,讓孩子認識幾個字或做一些加減法。在我的記憶中當時馬廟小學就有后馬知青教學點、前馬廟里教學點,桑樹營村教學點、小高村教學點、小韓村教學點、上吉村教學點。每個點不到20個學生,我記得有一個學生讀了6年的一年級,可能而知當時的教學質量。父親到馬廟小學工作時,他是唯一的公辦教師,其他人員都是民辦代課老師,大隊和鄉里每月給他們10幾元的補助。看到一盤散沙的教學環境,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校舍,在馬廟大隊和京山公社的支持下,很快建成了五間石頭壘起來的房間,并在學校的四周挖了溝渠相圍,一個嶄新的校舍在馬家廟的邊上落成一所五年制的小學校。所有的學生匯總到這里讀書,并建立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使教學質量很快走向正規。馬廟小學當年就有學生考取了中學,在那個不是義務教育的年代,一個學校能考上中學是不容易的事。由于建校的勞累和教學的壓力,父親得了嚴重的咽喉炎,不得不住院開刀手術。雖然父親累垮了,但是我家遇到喜事。打到四人幫以后,國家逐步提高教師地位和關心老師隊伍中的貧困戶。不久,我們家轉成非農業(居民戶口),吃上了公糧。這對一個在農村家庭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喜事。另外,失散多年的爺爺也偷偷從臺灣帶回了信,不久從臺灣回來探親。我的父親術后,不能再進行教學工作,再加上二姐馬玉妹、我和弟弟馬玉標都要上中學讀書,父親就調到京山中學工作,不到12歲,我就成為了一名中學生。隨后,父親又到京山鄉政府、黃泥巴鄉政府、總鋪區教育小組從事教育行政工作。直到從督導員、小教高級的崗位上退休。老年的父親對馬氏家族的發展也是十分關心,為了后輩長幼有序,他召集馬家有名望的人一起共同研究,撰寫了家譜,募集錢財豎立碑文,修建祠堂廟宇,傳承了馬氏家族的文化。 八年的病痛磨難1995年底父親光榮退休后,同時也是他最開心的一年。那一年,弟弟的第二個孩子和我的孩子降生。他經常開心的說,我們家一下有了三頭豬(父親和剛誕生的孫子和孫女都是屬豬)。由于弟弟下崗,帶孩子的任務也叫交給了他。那個時候我已經在蚌埠列車段黨委工作,他就來蚌埠生活一段時間,在鐵路第一小學代課和做一些勤雜工作,后來又在國強路工商管理處辦公室做內勤工作。由于弟弟下崗需要到外地打工,父親才返回老家鳳陽生活,幫助弟弟帶孩子。在隨后十多年時間,我先后蚌埠列車段、合肥客運分公司、上海路局客運公司、蘇州站工作,工作變動小家也變動,對父親也只能逢年過節回家看看,平時也就是打打電話問候。2008年,我突然接到父親病重的消息。急忙從蘇州趕到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看到病床上父親翻個身都需要搶救,我徹底崩潰,整天以淚洗面。我在蚌埠的戰友聞訊也趕到蚌埠醫院幫忙看望。父親卻語言不清地說:“我可能不行了,你弟弟咋辦呢?遺書放在抽屜里……”我緊緊握住爸爸的手說:“爸爸,我回來了,你不會有事的,你看看我的朋友很多,大家都來幫你。玉標孩子小,你要是走了,他們就完了......”。一直很堅強的父親,無奈的留下了眼淚。我動員了所有人脈關系找到了來知名醫生,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要搶救。醫生說:“這種情況十分危險,我們是沒有辦法搶救,風險太大,說不定就下不了手術臺。”我找到大內科包主任、心血管專家史主任,放射科朱主任。我祈求他們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請你們100%努力,任何閃失我都不會怨你們,哪怕你們做實驗都行。也許我的真誠感動了他們。他們經過研究后找到我:“我們一起做一次挑戰奇跡”。手術開始前夕,包主任還緊緊抱住我的說:“小馬呀,我們這次是在冒險,我們全力搶救,一但有風險你一定不要怨我呀”我流淚說,我不會的,爸爸也不會有事的。我擦干眼淚轉身回到病房,抱住爸爸的手說:“你放心,好醫生都來了,你一定要堅強,玉標還需要你照顧……”爸爸緊緊握住我的手,我感到了他的力量。手術在緊張地進行著,護士接連不斷拿著醫生開的病危通知書、風險承諾書還有其他的風險書等,從手術室急忙出來讓我簽字。我滿腦空白,看也沒看就簽了,只是在內心不停地祈禱:保佑爸爸平安無事。我在手術的門口來回不停地徘徊,時間就像凝固一樣在艱難地過去。4小時候后,汗流浹背的醫生喊我進去。醫生告訴我“心臟主動脈狹窄堵死,心肌梗死、嚴重冠心病,上了三個支架,因為是在血管的拐彎處,很有可能會滑移,還要在手術臺上觀察一會兒,如果穩定了就渡過危險期了”。又過半個小時后,爸爸被推出手術室,在醫生大膽冒險和高超的技術下獲得了第二次生命。經過一個月醫院治療,爸爸出院了。以后多虧后母精心照顧。按時吃藥,每半年住一次院鞏固治療。父親一邊治療疾病,一邊照顧孫子馬天讀書。2013年父親在79歲時又迎來了喜事,在大孫女馬地2012年結婚后,他最疼愛的孫子馬天和孫女馬彥博今年同時考上了大學,這讓他感覺到非常的榮光。也不知道為何,在2013年父親在鳳陽縣醫院住院期間,他對我說:“寫好的遺書給我”。我說:“這個東西我不想看,你先放著吧。”后來他又提出過生日,我就答應小范圍操辦。2103年9月底,爸爸病情再次出現不穩定,經過蚌埠醫院會診,建議我們轉院到上海中山醫院看看。國慶小長假結束,我和弟弟帶著爸爸來到上海中山醫院住院。經過檢查醫生說,1、查出內消化道出血,血凝不是太好,不能再做支架手術。2、開胸搭橋,風險也很大。由于年齡太大,就是手術后也只能有半年沒有生活質量的生命。我把醫生的意見直接告訴父親。父親思想也很矛盾,緊急讓我大姐從蚌埠趕到上海研究。為了治病,我和玉標各準備了20萬現金。然而,醫生的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念頭。那就是,手術后生活質量很差且只能活半年。他說,于此手術受罪還不如保守治療。我們從上海回來后,父親住在我蘇州家中,也是我到蘇州購買新房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居住。我想讓他長期住在這里,既方便照顧他也不影響工作。可是,他說,生活不習慣還是回去生活好,老人老友老窩好。他專門到我辦公室看看,和我的同事逐一打招呼,并告訴大家,我家玉章性子不好,你們要多原諒他……在他的要求下,去看望孫女馬地家和她家工廠。在玉標家吃過飯后,堅決要我送他們回去。其實,我內心清楚,他怕住在我這里時間長會影響家庭關系……回去后,我按照他的要求每周都從蘇州回安徽照顧他。他自己也知道身體不行了,提前花了一萬元夠買的棺材,對他的后事進行了仔細的安排,寫了五份遺書給我們兄弟姊妹四人和后母,每人一份。將后事仔細做好安排,就連請的客人也都列好了名單。2014年,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200多斤的身體還剩130多斤,胖胖的身體,變得皮包骨頭,外皮墜落。每月都要救護車送到醫院搶救。一年時間先后住院13次。按照他的說法,醫院下了半年的時間,我都超額完成半年多了。2014年12月中旬,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病重的他再次住進了蚌埠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治療,門診醫生已經不愿意收他入院。我說,他的情況我們家人已經有心理準備,就讓他住院吧。其實,我清楚,住院生活條件比家里好,這里更方便照顧他。在醫院里,我每天睡病房地上,半夜他都會起來給我蓋好被子,一直說,我死后誰會照顧你。他多次囑咐我一定要幫助玉標設法在蘇州買一套,把馬天工作安排好。爸爸的病危通知書,我通知了遠在深圳工作的二姐和在蘇州成家的侄女馬地,他們趕回來醫院,一起照顧他。一家相依為命的人,成年后各飛異地,總算在醫院的病房前團聚了,爸爸每天高興的喜上眉梢。2014年12月30日,因為單位為重要軍運任務,我趕回蘇州。臨走時,他將一個信封交給我。31日下午,我接到他的電話,要我趕快回來并帶玉標一起回家。沒有想到20分鐘后,他就離開了我們,他離開時,他的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31日晚上,我開著汽車帶家屬和弟弟玉標對回趕。一路上我忍著極大的痛苦和悲傷,給我的戰友和親屬打電話,并請戰友到我家幫忙料理。請家門哥哥趕過來照顧……四個多小時的急速前進,我們晚上四點多鐘趕到鳳陽的家中。此時,兩位姐姐已經將他從蚌埠醫院運到了家中。直系親朋已經在家等候。我們回到家中,他的眼睛在慢慢閉上。到家后,我第一時間打開爸爸給我的信封,那是爸爸遺書和手諭。以及死后的各項安排。我當著所有親屬的面讀這份我第一次打開的遺書。我按照爸爸的遺言,把所有事的都辦好了……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三年過去了。2017年按照傳統風俗,給爸爸圓墳了并在墳墓四周拉了一個院子。爸爸,你坎坷一生鍛造出的扎實工作、勤奮好學、謹小慎微,寬厚待人的品質,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矗立在我們后輩的心中。尾聲2021年爸爸去世的第七年,父親交辦后事全部兌現,最牽掛的弟弟馬玉標房子已經購買,最疼愛的孫子馬天研究生畢業也落實好工作單位,孫女馬彥博的研究生畢業已經工作,第三輩6個孩子五個研究生畢業一個當上老板,均事業有成。救護車很快把我送醫院急救室,此時,我再一次昏迷,血壓很低(低壓30高壓60),抽血也很困難。被送到搶救室,醫生告訴我送來的比較及時不然就沒有救了。經過連續三天輸血和14天24小時的不間斷的輸液的精心治療,我的生命得到了延續。出院診斷是嚴重內出血。為何出現這個病,沒有查出病因。老人說,那是你的父親掛念里,該去敬香了......父親的忌日我生命的重生,一切歸零重新再來。爸爸保佑子孫平安。
寫于2021年元月16日于蘇州
(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鐵道作家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