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英老師今天在寫作群里強調:與人交談,如果一直談自己,必然使聽者厭煩。交談的秘訣是聽,讓別人多談。寫作的道理一樣,一直寫自己,同樣是自私的表現,是目中無人。什么時候不寫自己也能流暢寫作,文章就會漸入佳境。
對此,我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寫文章圍繞“我”寫,若能寫出共性也不錯。不過,如果老是跳不出“自己”來寫,總會有局限性。
沒有“我”不行,有“我”才能與其他的人事物產生關聯,才有故事,才有情感。但是,僅僅有“我”又不夠,這就需要境界的提升。前面的“我”是“真我”,后面的“我”是“自我”。
有的名作家在文中也用“我”,但是那個“我”只是一個符號,已經超越了他自己,是諸個“我”的集合。
周老師要求我們寫文盡量少寫“我”,或者嘗試不寫“我”,實質是要求我們跳出自我的圈圈,拓寬寫作的視野和思路。
沒有自我影子的文章,反映的是某個領域或者某群人的共性,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沒有自我影子的文章,一樣可以寫得接地氣,很受讀者歡迎。周老師的文章就是很好的典范,他在簡書的關注人數已經達到50.2萬。